APP下载

情景交融,寓教于乐

2020-08-13邓德堂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邓德堂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关于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的主要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情境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热情。本文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并且从强化理论引导探究、开展情境教学、组织课外活动、进行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提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载体要素便是教育情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情境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和法治生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改革,需要强有力的教学模式来配合,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的创设,在帮助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同时也让学生将情感更多的投入到了课堂情境之中,通过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

(二)強化学生情感体验

《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有所强化,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上面的需求。在教学过程所营造的情境下,“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的同时,“情”加深情感共鸣,带有情绪色彩,情境的创设促进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效果远远大于知识本身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建议

(一)强化理论引导探究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呈现上体现了一定的思维演进路径,引导学生思想认识上不断深入或扩展,“经验导入——聚焦主题——正面陈述——揭示矛盾——有递进或有扩展的进一步分析——更为普遍的通则”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了知识点的完整性,将所要求的知识点都用黑体标出。在每一框的开篇都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属于“经验导入型”这一活动的设计直接指向学生的感受。道法课教师同样应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授人以渔”,争取使教学对学生发生持久和长远的影响。

例如七年级(上)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在生活中需要把握自我、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在课堂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的活动,但在选择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有所侧重,该模块更应该选择“体验反思型”的探究活动,原因在于每个同学在成长过程中以及对朋友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重点在于区分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友谊的不同,以及如何处理对朋友忠诚和坚守原则的关系。通过设置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搭建德育舞台,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该课程教师必须进行探究活动的归纳总结,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才能提高,真正对现实情境中学生遇到的交往问题起到帮助。

(二)开展情境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在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简洁易懂的表象之间建立起一座相连通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情感认知阶段,并以此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将其融入到课堂体验中去,用课堂体验型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本框题重在让学生感悟家庭以及亲人之间的爱。根据初中的具体情况,我了解到许多同学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本框题对他们来讲极为重要。创设情境“春节”能够将学生融合到一种亲情的氛围之中,对于很多人来讲,一年之中见父母的次数比较少,因此他们期盼春节的到来,设置这样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以及亲情的温暖,并且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深刻意义。创设“亲子冲突”情境时,教师直接将换位思考这一理念注入学生脑海,分别邀请学生扮演父母,面对亲子之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正确对待“亲子冲突”。

(三)组织课外活动

教师需要根据所教同学的实际道德状况去定制品德养成计划,挑选合适的思想品德锻炼方法与途径,坚持不懈地去实行这些计划并督促完成这些计划。第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中学生十大歌手比赛,中学生器乐比赛,校园原创小品比赛相继召开,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现学校艺术教育的特点,同时也为更多同学提供艺术展示舞台。第三,将社会当作第二课堂,比如说参与一些社团社区活动、参观博物馆,在敬老院做志愿者等等,这些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七年级上第九课的第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当中,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更会在遭遇困难挫折时重新振作,取得胜利。我们知道个体具有坚强意志与后天的努力有很大的作用。当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把握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进行课后反思

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会对学习、生活、自己和他人负责、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取得进步的最好办法。

具体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自主学习中,一个是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师课的要求在课前积极的预习,准备好课上需要用到的学习材料及学习资料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快的将自己的学习状态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才能更好的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简而言之,情境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导权和热情,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规律。情境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学生道德质量和法律规则,而且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法律认识,提高理念,道德水平,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春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59.

[2]李照粉.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2+94.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