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职业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堂的几点思考

2020-08-13曾理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学院中国传统文化

曾理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无不为此骄傲和自豪,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各方面工作,职业院校的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走进职业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已是水到渠成,甚是势在必行之举。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职业学院;文化课堂

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无不为此骄傲和自豪,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让世人为之惊叹的。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四大文明古国的兴旺到一些古国的逐渐消失于世人视野,中国却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带给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让这个民族继续延续下去的不竭动力。

历史变迁,时光流转间,我们已经进入到与世界其他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是一个更多元化结构与变迁的复杂世界,在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里,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体现出华夏民族的兴旺不衰,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习总书记在2014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另外,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也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进入教学课堂,作为对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教育内容做了明确。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各方面工作,职业院校的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国未来一代年轻人是我们当下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走进职业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已是水到渠成,甚是势在必行之举。

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主要概述

根据《纲要》里所指出的相关要求,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则主要是立足于“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以及“人格修养”三大方面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一)家国情怀方面

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语文、政治了解前辈身上的爱国热忱,在他们身上找到坚守国家信仰、坚定改革开放,把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紧紧系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学生理解、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备家国情怀。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二)社会关爱方面

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学会为人处世,关心和关爱他人,尊重自然规律,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三)人格修养方面

教育学生要自觉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会慎独,诚实守信,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方面

(一)自身特点

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与普通院校学生既有共性一面也存在差异化特点。作为青少年群体,从年龄、性格以及生理特点来说,整体上属于青春期阶段,相应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也基本属于这一阶段的特点,职业院校毕竟不同于中级学校,可以这么认为,它是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过渡的一段时期、一个更大的环境。并且这些学生各自带着不同的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和背景,受专业技能化、职业化教育更明显的特征,更多地带着对未来职业规划思考而进行生活和学习。

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与职业院校传统文化课的融合

(一)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教学

在一些职业院校内已经开设了相应的“传统文化”类课程,这门课程目前在部分职业院校里还属于“选修”课程,或是作为“考查”科目教学,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已经提到了教学日程中来;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继续推行传统文化发展,校园内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加强也将成为必然。

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知识储备量一般不高,个别学生可能稍显优势。在此不必追溯原因,关键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现状。

首先,“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也就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课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学生有探究之心。

其次,“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对比、比较中获得一定量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时、空的对比、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通过文化内在的比较,在鉴别中判断,让认识更客观和真实。

(二)結合时代、社会发展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快节奏,让我们与自己的文化渐行渐远,抓住历史车马前进缰绳的同时,又不遗弃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职业院校里的传统文化课上的教学,更需要结合眼下社会发展节奏,用最新的热点话题,身边所发生的,引世人关注的内容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里主旋律。让教学课堂内容更接地气,更灵活。

(三)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已不再是教书而已,原本教书和育人就从不分家,“教书”是教师职责必然,“育人”则让教师这份职业上升到更高层面,职业要求也就需要达到更高一个层面。作为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具备,作为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则更需要“家国情怀,人文关爱和人格修养”的知识积淀与文化修养的拔升。这是对教授这门课程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与历史使命。

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成,内外兼修正是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丰富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的人格魅力时刻都在潜移默化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

(四)学院的整体氛围营造

“营造”从字面可理解为“营建、创造”的综合含义。它是最近时期较为流行的词汇,主要针对某个社区的建设和治理工作而言,较为常用。推广开来,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社区的构建,因此,在学校或学院里的社区文化建设,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戚戚相关这里的每一个成员。学院的文化硬件设施、场景布置等不仅是美观需要,更是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展现文化魅力的同时,时刻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海杰.论如何在终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2015(66)

[2]袁德.社区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3]施加龙.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大语文论坛,2011(87)

[4]周巧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

猜你喜欢

职业学院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浅谈高等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方法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