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08-13马奕斌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摘 要:声乐教学中应重视學生审美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声乐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指出教师应通过帮助学生体会歌词意境、基于声音技巧教学诱发学生审美意识、基于学生声音特色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在声乐表演中升华审美教育,为推动声乐教学改革、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应在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教师又必须循序渐进展开审美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一、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很多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声音缺乏感染力,究其原因便是缺乏审美意识,过于看重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的情感因素。如果在声乐教学中能够始终坚持渗透审美教育,以独特的艺术手段展现审美情感,能够轻松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声乐演唱打下基础。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发声技巧

审美教育的渗透,为声乐教学注入了活力,将那些晦涩、枯燥的发声技巧形象化,变成了学生能够感知的内容,有了这一转变,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往教师所示范的过程和方法变成了有着一定精神享受的审美过程,声乐发声技巧迅速提升。

二、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审美教育在歌词赏析教学中的灵活渗透

歌词是一种富含丰富审美教育意义的语言文学,十分具有意境美和韵律美。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声乐中的歌词进行赏析,提升学生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感受声乐中歌词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所展现的优美意境,带来学生更加直接而美好的声乐美感。例如在歌曲《在水一方》中,歌词就来自于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诗经》,歌词中“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却见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等歌词,富含了我国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拥有着协调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二)通过声音技巧教学诱发审美意识

在实际展开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声音技巧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众所周知,音乐的核心“材料”即为声音,声音作为重要的媒介,可以将音乐的魅力充分呈现出来。因此,在实际进行审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声音进行鉴别,促使其明确正确发音的方法,并在特定的情境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发音,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内涵、情感融入到声乐作品中,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提升学生的声音审美意识。声乐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途径来展示声音的表现规律与特征,通过指导等方式,促使学生对声乐表演过程中正确运用气息、灵活运用吐字和发音的技巧进行掌握,通过对比各种表现规律,给予学生差异化的声乐学习感受,在对各种感受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诱发作用。

(三)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表现艺术,它的抽象性直接导致其表现内涵的丰富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音乐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还有赖于参与者的表现。可以说,声乐演唱是对音乐理解、声音技术、歌唱心理、作品驾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微妙合作形成的完整艺术形式,它虽以技能表现为主要特征,但透过歌唱,却全方位地反映了演唱者的素质,它是“二度创作”,即音乐审美过程中创造力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声乐基本技能、技巧的运用,还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嗓音条件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演唱个性和审美个性。这种审美个性决定着演唱者对歌曲演唱的处理,有柔婉深情的,有刚健豪放的有纤细优美的,有绚丽舒畅的,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演唱特点和演唱风格。同是一曲《我爱你,中国》,有的人会唱得热情奔放,有的人可能唱得深情含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特别是在选择曲目时,尽量选择与学生性格特征相一致的歌曲,这样能使他很快进入“角色”,创造性地发挥他的演唱才能,使作品的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动情的演唱得以清晰的再现。

(四)在声乐表演中升华审美教育

表演是音乐的一种存在形式,通过表演能够更好地把音乐的美感带给观众。对于表演艺术来说,实践的能力和技巧的掌握过程亦是审美意识渗透的过程。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具体的声乐形式开展器乐教学活动,增加声乐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美的感受力。其次在声乐的表演中,表演者的艺术修养也是审美的一个要素。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从内到外都能透出艺术美感。最后是表演过程中的着装,这也是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环节。声乐表演最终都要走向舞台,接收观众的“审阅”,得体美观的着装,本身就是一种美,是对声乐表演这种艺术形式的尊重。这在声乐表演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如歌剧《秋子》,之所以成为深入人心的剧目,就是因为其表演者在舞台上融合了这些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

三、总结

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观念对声乐教学的具体要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审美教育灵活地渗透于声乐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努力将声乐知识与美育教育完美融合,使学生在获得声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洋.对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5):56-57.

[2]唐禹.探析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8,38(11):112-113.

作者简介:

马奕斌(1976-),男(汉族),湖南衡阳,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