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设计之美

2020-08-13张波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澍美学建筑

摘 要:建筑设计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基础,但是仅仅满足使用功能是无法成为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因此在实用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极强的审美功能,通过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使建筑与艺术相互交融。本文以王澍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通过对其建筑作品所体现的功能性,文化性,地域性等方面的解读分析,思考关于建筑功能与美的结合。

关键词:设计;美学;建筑;王澍

王澍的建筑作品极具美学价值,迄今为止王澍建筑作品的数量虽然算不上多,但是却有浓厚的个人特色,结合中国江南地区的环境,建筑作品带有个人的符号性,文化性,风格自成一派,王澍对于建筑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并且有自己所要坚守的设计理念;建筑奖项不是评价一个建筑师的唯一标准,但是没有得过奖的建筑师肯定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建筑师。王澍作为普利兹克奖中国籍的第一得主,也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得主,中国建筑界的大师的称号实至名归。

一.王澍建筑作品及其建筑语言解读

黑格尔说:“房屋完全是一种有目的的结构,由人按照人的目的而建造出来的。”[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并且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亦具有很高的地位,显示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传统文化开始变得暗淡,面临挑战,近代以来的建筑师数量庞大,但是将现代建筑与中国建筑做到有机结合,彰显浓郁地方特色的却寥寥无几,个人认为王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建筑现代的形式与中国的地方特色的完美集合,并且自成一派。传统的中国建筑不管是江南民居的粉墙黛瓦还是北方宫殿的金碧辉煌,对于西方人而言,都代表着中国的“过去”与“古典”时期,无论在历史上怎样经典,就当下而言却很难具有说服力,王澍的作品站在西方人的审美与理解的角度之上,用西方的建筑语言诉说中国的建筑特色。

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西方语言诉说中国建筑之美

1.整体校区规划与布局

国美的新校区位于杭州转塘区,周围环境良好,山明水秀,王澍负责对整个校区设计并没有采用传统“套模板”的形式,将校区做成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形式,而是另辟蹊径,结合江南地区的地方特色,民居文化等融入其中,使得建筑焕然一新,漫步其中悠闲自在,怡然自乐,远离城市喧嚣,颇具田园韵味。校区总体规划融合建筑,教育,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以象山为载体,建筑布局形成一个“回”字型平面场地。象山校区的设计做到了建筑与自然地完美融合,并且寄予了作者特殊的情感,对于当代建筑的思考,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对于诗词山水画境的追求,對于心灵栖息的表达等等。

2.建筑美的体现

2.1形式美

建筑的美表现在很多方面,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有很多的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2]。作为一栋建筑建筑,首先给人第一印象和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与建筑的外观与形式,一个优秀的作品在形式上必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教学楼的外观上大坡面的屋顶处理类似于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山岭,并且也对江南水乡民居利于排水的大坡面屋顶进行呼应;楼梯的处理在外立面上高低错落,与屋面的走势相互呼应,仿若山野之间的小道,颇有跋山涉水的感觉。通过对于形式的感觉所形成了视觉方面的感受,对于建筑的形式与外在产生美的感受。

2.2功能美

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诚如柯布西耶所言“建筑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不同于纯艺术品,脱离了实用功能,建筑便失去了意义之所在,变为单纯的躯壳。如上文所述在对坡面的处理上借鉴了民居“四水归堂”的做法,考虑到了功能的实用性;以及对于传统民居的借鉴,屋檐排水的设计,都有体现。这就体现了设计美学中所强调的功能意识。

2.3精神美

建筑不仅要满足物质功能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功能的需要。在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就相当于“灵魂”和“肉体” 的关系是一样的,建筑在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就相当于人的肉体,但是若是没有灵魂精神的支配则会导致前篇一律的结果,这也就是中国现在千城一面的问题根源所在。而精神性原则恰恰就能够通过建筑作为手段来展示地区的文化,风俗,传统等等,来形成一种文化符号,类似于一种符号,通过象征,图像与标志来表现,在这里当精神功能满足条件具备时就会形成符号化的标志性,使人们见到这一类符号就会下意识联想起某种事物。而代表这类事物的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体现出一种场所精神,来展示建筑的独特性。

2.4色彩美

色彩作为建筑外部表现美的主要手段之一,了解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与色彩的 规律,才能更好的让建筑与色彩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风格表现[3]。色彩相当于“建筑的外衣”,和谐的色彩往往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得建筑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朱墙金瓦就会想到故宫,粉墙黛瓦就会想到江南,而王澍对于色彩的处理就是借鉴了江南民居中粉墙黛瓦的色彩模式,这与接下来要探讨的建筑的有机性相关。

2.5融合美

成功的建筑作品必然能够做到与环境的密切融合,既能够融于环境又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赖特的“流水别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做到与周围的建筑密切融合,就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一样,故称之为“有机建筑”;王澍在对象山校区建筑的处理手法实际上也体现了对于建筑“有机性”的处理,结合江南民居的特点,融于建筑之中。

三.结语

王澍对于诗意空间,园林山水的理解寄托于精神层面,通过江南民居的建筑形式,结合现代化的建筑形式来进行综合的演绎与表达。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中国校园建筑中是独树一帜的,其建筑形式与传达的传统与现代的思考也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形式美,功能美,精神美,色彩美,融合美五方面来对国美象山校区建筑进行具体分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建筑为载体传达田园般的诗情画意与深邃的东方美学。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商务印书馆.2009

[2]程睿琳.关于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09

[3]张宇航.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观念[J].建材与装饰.2020,06

作者简介:

张波,男,山东临沂人,汉族,1996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王澍美学建筑
印花派对
狂妄与谦恭
狂妄与谦恭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