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20-08-13于鸿文安琦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戏曲价值观高校

于鸿文 安琦

摘 要:高校是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园地,而戏曲作为高度综合化、艺术化的人文精品,能有效地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促進大学生成才。本文中,我就戏曲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渗透,做了一些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戏曲;高校;教育;文化;价值观

“为什么要进行戏曲教育”?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许多话可说。但当与大学生接触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不仅仅是浮在一般性说理的解释了,戏曲作为中国人民曾经的精神食粮,又是高度综合化、艺术化的人文精品,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高校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园地,戏曲教育的渗透,让他们在有较高的科学素质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

一、戏曲教育的危机的思考

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我们目前的宣传和推广却始终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一)来自媒体及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来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国门,各种媒体的冲击,年轻一代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多元化,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喜欢明星胜过历史上的英雄;熟悉明星的绯闻胜过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出于对快餐食品的喜好,进一步发展到对各种速成的文化现象的痴迷、习惯于多变的流行与时尚。这些因素都使不少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日趋薄弱,对民歌、民乐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更是不屑一听。这一切最终可能导致大学生们在行为处事时热衷于以最简单的材料,拼凑成简单的观点,其结果是看似热闹而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如果将这样的文化接受与消费作为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唯一途径、成为大学生文化积累的唯一源泉,显然是不适当的。

(二)来自校园师资的匮乏

要让戏曲艺术走进大学校园,最关键的问题是艺术师资。戏曲所包含的内容特别是所蕴含的中国文化都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然而我们在职音乐教师的戏曲艺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戏曲文化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

翻开中国历史长卷,我们惊喜的发现:戏曲艺术的发展始终参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衰落与兴盛,这使得人们甚至希望通过戏曲将散落的中国文化明珠重新串联起来,让它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光彩。因此,戏曲呈现出了多种功能:

(一)担负道德观教育的责任

戏曲以反映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著名事件等多种形式阐释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它具有直观、易懂的效果,便于大众理解与接受。如戏曲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看,基本上取自中国的古典小说、文学名著和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

(二)增加知识,提高审美的功能

戏曲具有独特的知识性,唱念做打、角色分行、舞美化妆、流派艺术、剧目音韵、伴奏等等,这些具体可感的艺术不仅让大学生认同戏曲艺术的知识功能,甚至对其进行理性、客观地思考并能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和吸收,提高审美能力。

(三)具备强化社会秩序的功用

“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忠奸的角色、勾画的脸谱、服装搭配的色彩、唱白的腔调等,都有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这种把感性的、直观的东西转化为社会的、理性的东西,会把人的本能冲动和情绪疏导到正确的轨道,引向高尚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戏曲艺术的净化作用对大学生人生观的确立和自信心的增强有很大的影响。

三、戏曲艺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戏曲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首先,戏曲是一门艺术,具有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它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集思想性艺术性与一体,艺术性和教育性相融合,寓德于美,寓教于乐,在学生中推行,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弘扬。

其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不仅记载了文明,同时也给为我们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戏曲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独特的形式反映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是历史的“活化石”,如《将相合》《汉刘邦》《赵氏托孤》都是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

再次,戏曲中的许多剧目都取自于文学作品,如《群英会》、《定军山》取自《三国演义》,《杨门女将》取自《杨家将》,《智取威虎山》取自《林海雪原》等。通过欣赏,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加深他们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戏曲教育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倾向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绝大多数渴求知,关心政治。然而,他们也有其自身的某些弱点,比如说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只是“进了教材”、“进了课堂”,而并没有真正“进头脑”,甚至有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比较模糊。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冲击,激发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活跃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倾向,这就要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引导他们逐步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倾向问题的对策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观念、价值追求受到了强烈冲击,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很有可能淡忘自己的民族文化。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启善的作用。通过戏曲艺术教育,学生激起对正义的向往、对邪恶的鞭挞、对残暴的愤慨,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惊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灿烂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三)戏曲教育可健全大学生身心健康

社会矛盾的增加和社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而戏曲艺术教育在健全人的身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排解压抑,另一方面戏曲中的基本功,相当于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的四肢、大脑、肌肉都得到锻炼,促进人的血液循环、身体协调,大学生在学唱戏曲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总之,戏曲教育是一门有着规范体系的精美艺术,让戏曲文化走进校园,把她和学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既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探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情操,振奋民族精神,让她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利途径,在大学校园中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王志萍.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才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1.

[2]熊伟.谈高校校园戏曲艺术欣赏与德育渗透.湖北社会科学,2004.

猜你喜欢

戏曲价值观高校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我的价值观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