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0-08-13张楠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内涵丰富,对于培育新时代新青年意义重大。通过打造新时代思政课四有教师,发挥高校青年学生主动性,以及丰富教学实践,将蒙古马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更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蒙古马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途径

蒙古马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其内涵深刻且丰富,对新时代高校教师及新青年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将蒙古马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探究与深思。

一、蒙古马精神的科学内涵

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首提“蒙古马精神”,他这样勉励大家:“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蒙古马精神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这是因为蒙古马的身上,有着超强的耐力,古时它们通常是负责运送物资传达消息的使者,穿沙漠过雪原不在话下,鲜明地体现了昂扬锐气、奔腾不息的特点。同时,蒙古马精神也是忠于职守、甘于奉献。蒙古马虽然脾气刚烈,但也是有灵性的动物,忠诚于主人并眷恋着故乡。主人下达的命令,它们都会一丝不苟毫不懈怠。例如曾经内蒙古骑兵师凭借蒙古马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做出了极大贡献。其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根植于古老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沃土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及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永不言败、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

二、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之间存在许多契合之处,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于凝聚青年力量、振奋学习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就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能够为高校青年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蒙古马精神提倡坚忍不拔、知难而上,能够有力地凝聚各族高校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激励和鞭策高校青年振奋精神、奋发图强,是促进高校青年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

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于激发青年创造热情、提升青年创造活力。实践证明,面对学习、生活各方面问题,敢闯敢试、自强不息的劲头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引导学生树立开拓进取的精神。因此,将蒙古马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精神融入高校,有助于调动高校青年学习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

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于增强青年使命意识、强化青年责任担当。当前,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高校学生能否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是一个严峻考验。因此,借助蒙古马精神教育学生,不仅为了纠正当下一些青年“思想缺钙、精神萎靡”的问题,更是為增强广大青年爱国敬业、尽责思为的责任意识,增强其励精图治、勇于担当的奋进意识,激励所有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教师与高校青年共同努力,通过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丰富教学实践,会更好发挥蒙古马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要打造新时代思政课四有教师,发挥榜样力量弘扬蒙古马精神。

总书记对教师有着这样的嘱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这即是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先提高自身水平及修养,树立榜样。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争取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就需要教师们学习蒙古马精神的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从而更加牢固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责任意识,能够更有成效地担起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其次,要发挥高校新青年主动性,自觉弘扬蒙古马精神。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受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以及各种信息的冲击,高校青年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时难免遇到阻碍。但是,新时代呼唤新青年,高校学生应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如同蒙古马一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勇担重任,高校青年要从各方面淬炼自己,积极主动练就过硬的本领,勇于创新、担责、奋斗、开拓,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辱使命,时刻谨记爱国家、爱集体,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国家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最后,要丰富教学实践,将蒙古马精神自然高效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蒙古马精神并非抽象的概念,因此可以将蒙古马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切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阶段与方面。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营造浓厚氛围、丰富文化载体、创新教学手段来强化蒙古马精神的实质性作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内蒙古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乌兰夫纪念馆,观看实景剧《蒙古马》,以及举办弘扬蒙古马精神主题演讲比赛等。通过深入剖析以蒙古马精神为内核的蒙古族马文化资源,并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利用该资源,以此增强高校学生对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共鸣,强化学生的奋斗意识、责任意识与爱国情怀。

蒙古马精神以其深厚的积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对新时代培育新青年意义重大,因此要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更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杨锦.说说“蒙古马精神”[N].学习时报,2020-06-05(004).

[2]牢记总书记嘱托  弘扬蒙古马精神[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5):14.

[3]淑琴,郑云宏.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5):54-55.

作者简介:

张楠(1996-),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