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忘却不了的记忆与伤痛

2020-08-13姜秀鑫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二分法象征性人道主义

姜秀鑫

摘 要:柳燃山的作品《人生林》描写了1950年625战争爆发使一个民族的三兄弟纷纷逃到间岛,韩国,朝鲜并经历着人类不能承受之苦痛的一个故事。小说主要运用了象征性较强的手法来描绘想要逃避现实的一种乡愁,并且刻画了故乡与战争的二分法空间。本文在对故事情节以及中心思想进行整体把我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作品中的象征性意义,并作简要解读。

关键词:人生林;象征性;人道主义;战争;二分法

柳燃山1的作品《人生林》发表于1989年4月刊的《文学与艺术》,以第三人的称视觉描写了1950年625战争爆发使一个民族的三兄弟纷纷逃到间岛,韩国,朝鲜并经历非人类苦痛的一个故事。小说主要运用了象征性较强的手法来描绘想要逃避现实的一种乡愁,并且刻画了故乡与战争的二分法空间。《人生林》的主人公在小说结尾通过自我了解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这条路是他在残忍的战争中饱受创伤和磨灭不掉的记忆带给他的必然的选择。本文将以人道主义的角度着重分析《人生林》带给我们对社会的思考,为了他人而选择的自我牺牲以及对人类所追求的生活。

1 《人生林》的象征性意义

主人公捕手大哥经常与陪在他身边的狗-小黑作伴。作品中的小黑作為叙述者展开了故事。小说中出现的喜鹊,乌鸦,小黑,野猪,熊,虎,笛子声均带有着象征性意义。在625战争爆发之前每当喜鹊歌唱的时候母亲都会想念为祖国光复而参战的弟弟。但在乌鸦飞来的那天早晨母亲嘱咐一定要找到弟弟团圆后去世。在光复的那一年,收到来信。二弟即将要前往平壤,而三弟要随着金九前往首尔。随着38线被划分,二弟和三弟在鸭绿江边成为了敌对方。原本象征着吉祥的喜鹊在作品中以完全不同的意义展现出来,象征着不吉利的乌鸦接连的出现也暗示了在主人公剩下的时间里不会再有幸运的事情发生,再也不会遇到尊贵的客人。

当情同手足的三兄弟逐渐变成了敌对方,小黑狗变成了主人唯一的同伴。在与野猪斗争中,虽然小黑狗从野猪那里受到了精神创伤,但这是为主人实现愿望的结果。禽兽对主人有着恩情从而保护主人不受伤害,而主人公却不能保护自己的弟弟们,在现实的背离中遭受挫折的样子表现得很突出。

之后主人公在涉猎熊时小黑又一次救下了主人。在与熊的殊死搏斗中,他从狗的眼睛里认识到了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并深切地感到,在错综复杂的巨大动乱的世界里,一个民族,一个骨肉,被分裂的支离破碎。长期从事捕手生活的主人公在捕猎中失败的原因在于,在营地捕手想要获得三等功就要向驻扎在这里的朝鲜空军部队提供肉类和熊胆等贵重的药材。原本二弟和三弟互相争斗已经使主人公撕心裂肺,这种残忍的关系更让自己无法再逃脱。主人公否定捕猎熊的行为象征着否定战争。离开这里,将不再进行自己的狩猎,而长期驻扎在这里的人生林将成为黑暗、粗糙、阴森的空间。

最后的场面中主人公在和老虎的格斗中选择了死亡。在此之前,主人公回忆起父亲和三兄弟。父亲把3个儿子依次骑在自己涉猎的虎背上,说骑了虎就变成勇士。那是无法再重复的场景,也是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痛苦。人类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吝啬和无情的。就算在这场战争中,即使三兄弟侥幸的生存下来,也会因为耻辱,再也不能相视。

最后小黑狗遭到了虎的袭击。小黑狗是唯一可以毫无拘束地吐露心声的珍贵的存在。在互不信任、反目成仇和杀人为常事的世界中,主人公不忍心看着小黑狗死去。这时,枪口前出现了三弟幻影。一想到抓到的老虎会用来当士兵的药材,然后再以健康的身体去战场与三弟针锋相对是非常明显的事情。这时又传来了笛声。他只有把老虎杀死了,才能骑上虎背,成为一名勇士。这也可以看作是主人公自己结束生命的行为。因为只有死后,他才能摆脱这种同族相残、血肉相残的世界,重新回到原来的和平、和谐的空间。

2 战争与故乡的二分法空间

《人生林》中对笛声的描写共有三次。第一次出现在主人公从弟弟那里寄来的信,此时的笛声与周围的炮声相对立。第二次是在三弟怀着哥哥的笛声准备去首尔的信中出现。接着画面变成了在38线相对立的战场。最后,在主人公和老虎的格斗中,去世前隐约传来了笛声,看到了很久以前去世的母亲的身影。回想家人温馨地聚在一起坐着的场面,每当出现这种幻觉时,主人公的耳朵里就传来了笛声。这是当主人公每次处于危险的时候,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笛声象征着主人公无法再回头的和平和谐的境界。这是在他绝望中能感受到的自我宣泄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在这里,随着试图逃避现实的思乡(nostalgia)视线,刻画了故乡与战场的二分法空间。一般来说,未来并不是其对象,而且很多情况下,形象会被重新塑造。这里的笛声就是这样。主人公无法坚持的时候,从耳边传来笛声,最后逐渐变成笛声重新组成的没有战争的故乡,甚至是没有同族相残的那样纯朴幽雅雄伟的森林,即主人公作为人类所渴望的和平的人间世界。

3 出于人道主义的选择

《人生林》中的主人公一生都在树林中以猎手的身份生活,直到死也没有离开它。主人公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由于同族之间的杀人事件而感到了混乱和彷徨。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在战争中感受到人道主义的平等,自由,民主,相反地,把人生林描写成黑暗,粗暴,可怕的人间世界象征着主人公追求的是人道主义世界。主人公深陷在因为同一个民族、同一个血脉的原因导致人类要互相杀戮的悲伤之中,所以作为人类他只能选择死亡之路。他的死不是对残忍的人间世界的放弃,而是在临死前的幻觉中,可以看出他是骑了老虎的一名勇士。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死亡并不是放弃和丧失,而是作为人类的本能,追求和平和安乐的世界,不断地超越自己来实现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人道主义本身”可以说是人道主义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金虎雄,《柳燃山小说的社会批判性与人道主义》,统一人文学55,2013.05,197-215

[2]段义孚,《空间与地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02

注释:

[1]柳燃山是中国朝鲜族著名作家,出生于1957年8月吉林省和龙县。1982年7月毕业于延边大学朝文专业,1982年8月开始历任延边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部编辑主任,综合编辑部部长,总编助理,在2007年延边大学担任教授并开设了写作基础,文学概论,文艺创作心理学,小说创作论等课程。

猜你喜欢

二分法象征性人道主义
用“二分法”看七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审题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一)5
克制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人道主义援助
“二分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用二分法的原理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