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2020-08-1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理念

彭 维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在生态设计概念中对住宅区景观进行设计这一过程中,只考虑住宅景观的实用性和人文关怀性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将自然中的环境资源与地理文化设计相融合。在设计项目时需要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如在建设过程中使用适当的石材和绿色植被,这样不仅在建设成本上节省了相当高的经济成本,而且也使得景观设计与环境有机结合。对于环境设计来说,“绿色设计”的道路是非常必要的。现如今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应该摒弃奢华繁琐的设计观念,从自身做起,在考虑到经济发展以及绿色环境的基础上,做到生态绿色的设计,这也是作为设计师所该具备的社会责任以及道德意识的一种体现。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究竟什么是“生态”?恐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判。不少人可能会认为,越绿、越环保、越自然,就是生态的(如图1所示);沙漠化、衰败的景象便是不生态的(如图2所示)。但在实际上,高低错落有致、搭配着美观的植物群落虽然符合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想象,但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自然植物群落和自然的生长规律。那些与“美学”原理相结合的人工景观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形成和维持其效果。在这背后是高额的建设成本以及复杂的养护管理,它恰恰才是不自然、不生态的体现。

图2 “不生态”景象

图1“生态”景象

生态设计不是高低错落搭配着的人工景观,而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生态系统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从而设计出的高质量的景观。生态设计又称为环境保护设计、绿色设计。生态技术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是人类模拟自然界中物质的生存法则,学习和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

1.1 生态设计的整体性表现

(1)和谐性,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多样性、统一性与和谐性;(2)秩序性,生态系统是由无数的子系统所组成,其结构有序且不同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3)动态性,生态系统具有时空统一性。

1.2 现阶段对于生态设计的认识

现阶段“生态设计”的知识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考虑将绿色园林空间的环境效益发挥至最大化,如吸附pm2.5、调节碳氧平衡、水源净化、调节储蓄雨洪以及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二是以“生态美学”为出发点,人们往往认为修剪整齐的园林景观过于人工化,更多人认为现代园林应该具备“生态美”这一要素(这也是一个模糊的词)。所谓的“生态美“,可能类似于“沙漠”和“野蛮生长”诸如此类的概念,强调本土植物、野生植物的应用。三是从“生态技术”的角度出发,特别注重生态工程技术和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注重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2.1 越南茅草之家

该建筑是由1+1>2 Architects设计的单层茅草房,位于越南河内西郊松泰区东公社的波罗蜜村,其名为“Mother's House”。该场地地势逐渐向湖面倾斜,并且拥有广阔的视野优势。住宅依势而建,自然依靠着树木,所有的空间都被植物、风与阳光渗透着。设计旨在实现田园风光与住宅建筑的和谐相处,使居民沉浸在大自然之中。(如图3所示)

图3 Mother's House 俯瞰图

该建筑平台根据地形的特点进行抬升,以避免白蚁以及湿气的侵略干扰,确保了自然生态的地面供给与排水。该设计尽可能地保持了原生植被以及原始地形。大型茅草屋顶自带树荫、隔音功能,并且有效地削弱了太阳辐射。(如图4所示)

图4 Mother's House 细节图

2.2 多伦多树塔

该设计来自于加拿大,它是槃达建筑的一种,主要表达了建筑和植物的共生。当人们穿过满是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城市时,突然看见一座用木塔和植物建造而成的塔楼,会与前者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外立面所使用的木材的温和以及植物的柔软让整个外观建筑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环保发展的典范,实现了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延伸,它是钢筋丛林中的一抹绿意。(如图5所示)

“多伦多树塔”被作为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催化剂,相比传统的建筑设计,其设计方法显得更具功能性、生态性。该设计开创了木结构与城市建筑结构融合的先河,展示了在建筑中使用的复合木工艺的创新应用。该塔不仅以大型木板作为主要结构元素,还用木板覆盖了整个外立面。(如图6所示)

图6 木材提取流程

除了木结构和外立面外,树木和植物也是建筑外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可以在大面积的户外平台种植花卉和蔬菜等植物。平台上的种植园为每个家庭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私人花园,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营造出一定程度的私密感。树木在夏季可以遮荫,以保持空间的凉爽;木材与植树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统一的生态设计风格,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这种联系创造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为居民提供更加新鲜的空气和更低碳的场所。

3 意义与作用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工业化进程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探索现代生活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使人们能够生活在符合自然和生态发展的环境之中。因此,应从建筑、布局、规划、水电建设和景观设计等方面反映生态设计的概念。从当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设计”已被广泛接受,因为人们不仅关心房屋是否安全,而且更重要的是居住的生活质量。

生态设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生态设计代表着设计发展的新方向,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当代生态环境危机以及现代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第二、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它以整体的有机生态视角作为大框架,以自己的设计观点为基础。第三、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它是以生态学做为理念进行的设计。第四、生态设计体现出了新的价值观与生态观。它不仅关注人的价值观,而且注重自然的价值观及其他的生命形式,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生态设计是解决低碳愿景的理想工具,生态设计将带领设计迈入一个全新阶段。

4 如何进行生态设计

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对于社会的绿色小康建设、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真正将生态理念融入艺术设计之中,设计者必须树立整体设计理念,探索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增加环境保护的措施并且提升建筑物的生态程度。

针对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线性发展”到“产业共生”:以废弃资源为基础的城市化生态设计应首先强调共生,包括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多样性和产业共生。我们需要坚持绿色循环的理念,通过产业链发展,强调废物资源化和再生利用。例如:山东聊城城西的国环垃圾发电厂,如今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资源中转站”。在这里,一吨垃圾可以通过无害焚烧产生270度的电力,垃圾在环卫工人的“护送”之下转化为可再生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将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起产品生态设计体系,设计阶段采用易于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和产品设计,建立起循环经济产品的认证标准,健全和完善产品管理体系和再生产品使用体系。

低碳绿色理念应用于景观设计,需要对绿色理念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与充分践行,将之作为设计的主要参考原则,避免景观设计出现严重偏差。(1)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具体设计需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尽量减少人为设计痕迹,以自然因素为主构建景观系统。比如要注意绿色系统的合理规划,将更多绿色植被融入景观设计中,与建筑有机关联,提升自然美感;再如重视生态保护,以低碳绿色材料与技术为核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景观系统的后期维护费用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损失,促进绿色景观的合理设计。(2)必须融入自然生态系统。景观设计要融入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以便增加其与自然生态相关的社会经济价值。在具体设计时,要注意对周边各类环境因素的调查,明确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在内的各类设计要素,如绿色植被、花鸟鱼虫、历史人文、生活建筑等,以此为基础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景观设计的需求及可行性,规划更加合理的景观设计方案。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参考,将人工建筑融入自然系统中,实现两者的有效统一。(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景观设计中的关键点,就低碳绿色的设计院理念而言,以人为本的原则有了更大涵义,不仅更注重美观度和实用性,还将减法设计原则融入其中,综合考虑在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对各类有害、高耗能材料加以管控,以能少则少、充分利用为基础,提高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整个景观系统更加契合设计管理需求,满足各类人性化需求,如完善照明、通风、绿植等多方应用功能。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平衡与自然生态保护间的关系,提升景观的应用效果。

5 结论

景观设计应多考虑有助于人们欣赏、放松以及增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基本职能,将低碳绿色理念融入设计中,从而有助于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景观设计革新优化提供更多保障。设计应结合各类先进节能材料及节能技术,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增进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关联,合理选用材料,减少破坏环境,充分运用减法设计原则,同时确保建筑景观的适宜性。目前,景观设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要求设计者对设计改进保持坚定的信心,合理融入低碳生态理念,综合考虑应用方法,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生态设计不是所谓的盲目现代化,不管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有规律可循。在生态设计中,要“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要学会善待自然、敬畏自然。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