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粮赖氨酸水平对生长期藏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0-08-12谭占坤罗仕美商振达刘锁珠商鹏强巴央宗

畜牧与兽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赖氨酸尿素氮消化率

谭占坤,罗仕美,商振达,2,刘锁珠,2,商鹏,强巴央宗*

(1.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2. 西藏高原饲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西藏 林芝 860000;3.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 林芝 860000)

赖氨酸是猪的必需氨基酸,通常也被认为是典型猪饲粮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3]。赖氨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机体蛋白质,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代谢、激素分泌、机体免疫、蛋白质修饰与基因表达等方面[4]。饲粮赖氨酸缺乏会影响畜禽生产性能与胴体品质[5-6],而过量赖氨酸并不会对动物机体造成明显地损害[7-8]。NRC(2012)建议在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条件下,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各阶段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分别为5~7 kg 1.5%、7~11 kg 1.35%、11~25 kg 1.23%、25~50 kg 0.98%、50~75 kg 0.85%、75~100 kg 0.73%、100~135 kg 0.61%[9]。藏猪属中小型猪种,生长速度较慢,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可能低于NRC(2012)推荐值。

藏猪通常生活在海拔高度为2 900~4 100 m的青藏高原,属于放牧型猪种,其皮肤黝黑、毛发粗糙、眼睛直立、躯干短小、肌肉发达、肉质鲜美,与低海拔猪种相比,表现出更能适应高原恶劣气候和低劣饲养环境等特点[10-12]。目前,西藏的藏猪养殖模式主要以放牧养殖为主,逐渐向规模化的半舍饲半放牧模式发展。在大力发展藏猪产业,扩大藏猪养殖规模过程中,需要研究规模化条件下藏猪适宜的营养供给量。本试验通过给生长期藏猪饲喂不同赖氨酸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探讨不同赖氨酸水平对生长期藏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玉米-豆粕型饲粮中适宜的赖氨酸水平,为藏猪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40头日龄相近,平均初始体重(6.05±0.47)kg、身体健康、精神状况良好的生长期藏猪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74%、0.84%、0.94%、1.04%与1.14%的饲粮,每个处理4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2头猪。

1.2 试验饲粮

采用玉米-豆粕型粉状饲粮,除了赖氨酸外,各处理组间其他营养物质含量保持一致,饲粮设计参考NY/T65-2004猪饲养标准[13],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饲粮中加入0.60%硅藻土作为指示剂(盐酸不溶灰分)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藏猪饲养管理

试验在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实习牧场藏猪消化代谢室内进行,海拔2 990 m。试验猪舍双列式,自然通风,开启红外保温灯使猪舍温度维持在15~20 ℃。每个重复设2只藏猪,饲喂在同一个消化代谢笼中,规格为50 cm×160 cm×100 cm,代谢笼底部离地面20 cm,每个代谢笼中有2个乳头式饮水器、1个半圆形金属料槽。试验开始前,将所有笼具进行彻底清洗。在密闭条件下,用高锰酸钾与甲醛按照1∶2的比例对圈舍及器具进行熏蒸消毒。试验预饲期7 d,预饲期间所有猪均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74%的饲粮。正式试验28 d,每天8:00、12:00与18:00饲喂藏猪,收集损失料并记录,每天清扫猪舍1次。全试验期内藏猪自由采食与饮水,按照猪场常规饲养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4.1 生产性能

在试验期开始后7、14、21、28 d晚上20:00断料(不断供水),称剩余料,按重复根据每周加料量、损失料量计算每周的采食量与平均日采食量。分别在试验1、8、15、22、29 d早上8:00按个体称猪,计算周增重与平均日增重,按重复计算料重比。

1.4.2 养分表观消化率

分别在试验25、26、27、28 d,定时收集粪便并称重,混匀后按总重的10%取样,每1 000 g鲜粪加入10%盐酸溶液100 mL固氮;每天收集的粪样及时放在-20 ℃冰箱中保存,试验结束后解冻将所有粪样混匀,取约500 g放入120 ℃恒温干燥箱中烘20 min灭酶活,然后在65 ℃恒温干燥箱中烘干24 h,室温下回潮24 h,称重,65 ℃再烘干2 h,回潮24 h后称重,直至2次质量之差小于0.5 g为恒重,粉碎后制得分析样品,-20 ℃冰箱中保存。

分别测定饲料与粪便样品中的营养物质与盐酸不溶灰分含量,采用指示剂法计算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14],公式为:

式中,Ad为饲粮中盐酸不溶灰分含量(%);Af为粪中盐酸不溶灰分含量(%);Bf为粪中营养物质含量(%);Bd为饲粮中营养物质含量(%)。

1.4.3 血液生化指标

在正式试验期结束后第1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藏猪,空腹采集藏猪前腔静脉血8 mL,分装于不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静置、离心、分离得到血清,在林芝市侗济医院采用迈瑞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藏猪血清中生化指标。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显著,P值大于0.05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藏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藏猪群健康状况良好。由表2可见,各处理组间试验藏猪初重差异不显著(P>0.05)。28 d试验后,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74%处理组的藏猪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4个赖氨酸水平的处理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84%、0.94%、1.04%和1.14%处理组,藏猪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间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藏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藏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藏猪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受饲粮赖氨酸水平影响不明显,4个水平试验组之间的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藏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藏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知,藏猪血清中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受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影响显著(P<0.05),0.84%赖氨酸水平组的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74%组(P<0.05),0.94%、1.04%、1.14%组之间的尿素氮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含量受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

表4 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藏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赖氨酸参与机体蛋白质合成,影响养分代谢、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4]。有研究表明,育肥期豫南黑猪饲粮中赖氨酸水平从0.70%升高到0.90%,平均日采食量逐渐升高,而料重比逐渐降低[15]。杜×长×大生长猪40~70 kg,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从0.59%升高到0.91%,日增重与料重比均呈显著的先升高后降低二次曲线变化[16];杜×长×大育肥猪饲粮赖氨酸水平从0.85%升高到1.25%,平均日采食量无明显变化、日增重升高、料重比降低[17]。在里岔黑猪上的研究表明,饲粮赖氨酸与其他氨基酸的比例不变条件下,猪从11~99 kg时,赖氨酸水平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而30~60 kg的生长期,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日增重与料重比[18]。当30~60 kg生长期海南黑猪饲粮赖氨酸水平由0.6%升高到1.0%时,日增重显著升高[19]。对30~60 kg桂科商品猪的研究表明,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赖氨酸水平升高并不能改善生产性能,饲粮中含有的0.75%的赖氨酸就能满足需要[20];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60~90 kg桂科商品猪的生产性能,0.72%为最佳赖氨酸水平[21]。以上结果说明,猪在不同生理阶段对饲粮中赖氨酸的需要不同,不同猪种也有自身特殊的赖氨酸需求,饲粮中适宜的赖氨酸水平可有效提升生产性能。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84%的赖氨酸水平就能满足6~13 kg生长期藏猪的需求,低于NRC(2012)推荐值1.35%与我国猪饲养标准(2004)推荐值0.99%,可能原因是藏猪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野外,食物来源较匮乏,生长速度缓慢,成年体重轻,虽经本团队多代选育,其原始特性仍然部分保留。

猪机体中不能合成赖氨酸,只能通过饲料中供给才能满足需要。根据木桶理论,在猪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赖氨酸,可以提高氨基酸利用率。饲粮赖氨酸含量为0.96%时,生长期桂科商品猪取得了最佳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20],对育肥期桂科商品猪研究显示,饲粮含0.72%赖氨酸时,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21]。杜×长×大生长猪在0.95%赖氨酸水平时取得最佳养分消化率,降低或升高赖氨酸水平,均可显著降低养分的消化率[22]。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期藏猪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率不受赖氨酸水平的影响,可能由于原始状态下藏猪的饲料来源种类广泛,其胃肠道进化出了对不同饲料的适应性有关。

血清尿素氮可作为机体蛋白质与氨基酸的代谢指标,评判蛋白质与氨基酸摄入情况,其含量与猪饲粮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呈负相关[23];饲粮氨基酸平衡状况良好时,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24]。对杜×长×大生长猪、杜×长×大育肥猪及豫南黑猪的研究表明,随着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不断降低[15,22,25]。后备母猪血清尿素氮在饲粮赖氨酸水平的为0.92%时浓度最低[26]。也有研究表明,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尿素氮含量没有影响[19,21]。本试验结果表明,0.84%赖氨酸组藏猪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最低,表明在此条件下藏猪机体蛋白质与氨基酸利用率最佳。

在本试验条件下,对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6~13 kg舍饲生长期藏猪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以0.84%的赖氨酸水平为最佳。

猜你喜欢

赖氨酸尿素氮消化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016年第一季度蛋氨酸、赖氨酸市场走势分析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赖氨酸水杨醛SCHIFF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其采用接触式施肥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