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钓鱼台省级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分析

2020-08-12方全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植被物种公园

方全

(宿松县林业局,安徽安庆 246500)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洪蓄水、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动植物生存场所等多种功能。安徽钓鱼台省级湿地公园位于皖西南地区大别山余脉,是一个水库型湿地公园,占地面积368.75 hm2;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在区域内具有典型性。植物资源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为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能量,是生态系统发挥碳汇功能的根本原因,同时湿地公园内的植物资源还发挥着种质资源保护、科普教育、景观烘托等功能。夏爱梅等研究认为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但由于该区域的人为干扰,植被类型已有较大变化。对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湿地公园的植物资源现状,为湿地植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科普宣传提供数据支撑。

1 范围及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调查范围

安徽钓鱼台省级湿地公园地处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总面积368.75 hm2,属于大别山山脉东部末端。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黄棕壤、黄红壤、灰潮土、石灰土。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6~17℃。

调查范围为该湿地公园水面线及堤岸两侧约20 m以内,包括靠近上游库尾水面线附近低矮的丘陵区。

1.2 调查方法

依据《湿地公约》中关于湿地的定义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及《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开展有关野外调查工作。乔木林调查采用样线踏查法进行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调查,记录沿途所见主要乔木的种名,并估测胸径、冠幅等;记录灌木层的主要种类、平均树高等。湿生、水生植物的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面积为1 m2,记录种类、多度、高度及盖度等特征。

1.3 区系分析

根据吴征镒等对种子植物区系的划分方法,对调查记录的种子植物进行区系分析[2]。

1.4 植被的分类

依据《中国湿地植被》《安徽植被》以及《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及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原则、分类依据和分类单位进行植被的分类[3-5]。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植物区系

调查和资料统计显示,该湿地公园有苔藓植物6科6属6种、蕨类植物12科12属12种、裸子植物4科8属9种、双子叶植物75科207属279种、单子叶植物12科62属90种,高等植物共计109科295属396种。种子植物区系分析时,除去引种栽培植物11科24属43种,共分析种子植物80科253属335种。属的分布区类型更能反映研究区系的特征,是研究植物区系起源及演化的基础。根据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研究,该区域种子植物按属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及8个变形,将其归并为4大类:世界广布、热带分布(分布区类型2-7)、温带分布(分布区类型8-14)以及中国特有[2]。

由表1可知,该湿地公园植物区系特点为:世界广布34属,占总属数的13.4%,世界性分布的属较广泛;热带分布87属,约占总属数的34.3%;温带分布132属,占总属数的52.3%;特有分布不明显。

综上所述,钓鱼台湿地公园以温带地理成份为主,占52.3%;热带地理成份次之,占34.3%,与该地所处的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相一致。

表1钓鱼台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

2.2 植被

该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丘陵林地、居民点、道路等。库区周边以丘陵林地为主,除库区上游曹家河、梅家摆、太坪村等处库尾处浅滩有少量湿地滩涂植被外,库区周围和库区小岛上以陆生林地植被为主。该区域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可分为森林沼泽型、灌丛沼泽型、草丛沼泽型、挺水植物型、漂浮植物型、沉水植物型等。

2.2.1 森林沼泽型

该类型的植被主要分布于库区水面附近丘陵、居民点及中心小岛上,建群种主要有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 马 尾 松 (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 泡 桐 (Paulownia tomentosa),还夹杂有少量的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 枫 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等,这些植被盖度一般在60%~90%;灌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茶(Camellia sinensis)、盐肤木(Rhus chinensis)、青灰叶下株(Phyllanthus glaucus)、山胡椒(Lindera glauca)、金樱子(Rosa laevigata)等;草本层较少,主要分布有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蒲儿根(Seneciooldhamianus)、 过 路 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等。这些沿堤坝及库区周边和小岛分布的森林沼泽型植被为湿地公园的鸟类和兽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2.2.2灌丛沼泽型

该类型的植被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中心的小岛上及水面周边区域没有被森林覆盖的区域。主要植物有:牡荆(Vitex negundovar.cannabifolia)、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qa)、盐肤木(Rhus chinensis)、桑树(Morus alba)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奇蒿(Artemisia anomala)、马兰(Kalimeris indica)等。

2.2.3草丛沼泽型

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上游库尾的滩涂区域。优势物种主要有蓼子草(Polygonum cripolitanum)、垂穗薹草 (Carex dimorpholepis)、泽珍珠菜(Lysimachiacandida)、 双 穗 雀 稗(Paspalum paspaloid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扬子毛 茛 (Ranunculus sieboldii)、 通 泉草(Mazus pumilus)、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扯根 菜(Penthorum chinense)、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等。这些优势物种常常成片分布,形成优势群落。

2.2.4挺水植物型

湿地公园水位较深,挺水植物较少,仅见库尾有少量挺水植物菰(Zizania latifolia)。

2.2.5漂浮植物型

库尾水塘中有少量栽培的菱角(Trapa natans)等。

2.2.6沉水植物型

库尾水塘中偶见有少量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2.3 植物物种及其分布

经调查并结合资料初步统计,该湿地公园共有植物109科295属396种。分类群介绍如下:

2.3.1苔藓植物

据统计,该湿地公园共有苔藓植物6科6属6种。分别为: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黄 牛 毛 藓(Ditrichum pallidum)、真藓(Bryum argenteum)、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inflexum)、 葫 芦 藓 (Funaria hygrometrica)。

2.3.2蕨类植物

据统计,该湿地公园共有蕨类植物12科12属12种。分别为: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llendorffii)、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紫萁(Osmunda japonica)、 芒萁 (Dicranopteris pedata)、 海 金 沙(Lygodium japonicum)、蕨(Pteridium aquilinumvar.latiusculum)、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槐叶苹(Salvinia natans)、苹(Marsilea quadrifolia)。

2.3.3裸子植物

据统计,该湿地公园共有裸子植物4科8属9种。主要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杏(Ginkgo bilob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水 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

2.3.4被子植物

据统计,该湿地公园共有被子植物87科269属36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75科207属279种、单子叶植物12科62属90种。这些被子植物中引种栽培34种,其余种均为野生种。从植物属种数目来看,区域内科内的属数超过10个的大科有4个,分别是禾本科30属、菊科25属、豆科16属、蔷薇科15属。有5~9个属的科有唇形科、百合科各9属,莎草科8属,大戟科6属,桑科、茜草科、马鞭草科和玄参科各5属。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科是禾本科,有38种;其次是菊科,有31种;物种数超过10个的科还有蔷薇科21种、莎草科19种、豆科16种、唇形科12种、百合科12种。属内含种数最多的为蓼属8种。

上述植物种中有湿地高等植物36科72属101种。被子植物27科62属92种,分别占总数的75.00%、86.11%和91.09%。这些湿地高等植物以莎草科和禾本科居多,前者有19种,后者有11种,共占总种数的29.70%;次之的是菊科8种、唇形科6种和蓼科5种;多数是含单种属的,共有3个科,占湿地植物35科的8.57%。

按生活型划分,湿地公园内湿地植物有挺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3种、湿沼生植物48种、沉水植物2种、耐湿植物42种。湿沼生和耐湿植物较多,分别占47.52%和41.58%。从生境条件来看,湿沼生与耐湿植物分布于水域生境与中生环境间的过渡带,在整个生活周期中空气的作用尤为重要,其他生活型在整个生活周期水环境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2.4 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

根据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1999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本次调查区域内发现有国家级保护植物3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有2种、II级保护的有1种;野生的仅有野大豆1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银杏:属银杏科银杏属,单属单种落叶大乔木。俗名白果树、公孙树。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湿地公园内居民区有少量栽培。

水杉:属杉科水杉属,中国特有的单种属世界著名的孑遗树种,国家I级重点保物种。湿地公园内居民点附近有栽培。

野大豆:属豆科大豆属,又称乌豆、野黄豆。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偶见生于库尾区的田边、湿地等向阳的矮灌木丛中。

3 植物资源现状评价

3.1 植物生境多样性较高

该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境内宿松县二郎河上游的陈汉山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丘陵林地、居民点、耕地及公路等;植物生境主要有丘陵低山、湿地公园滩涂、静水区、缓水区等等,生境多样化程度较高。

3.2 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该湿地公园总面积368.75 hm2,调查发现高等植物共计109科295属396种,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在区域内各自然保护地中处于前列。

3.3 植物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该湿地公园为水库型湿地公园,库体水位较深,沉水植被稀少,公园内的植物资源大多数分布于公园四周的丘陵山地以及库尾滩涂,植物资源分布不均匀,面积最大的库体水域植物资源分布最少。

3.4 人为干扰较为严重

该湿地公园周边分布着大量自然村落,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湿地公园和植物资源影响较大。主要的干扰类型包括改变植物生境、破坏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植物群落演替等。

4 植物保护对策

4.1开展湿地植被修复

该湿地公园内水域面积较大,常年积水区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80%以上,但湿地公园内水生植被退化严重,仅在库尾及浅水区有少量分布,亟需开展湿地植被修复工程。该湿地公园水系是宿松县备用饮用水水源地,修复植被既能净化水质,又能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修复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植物,兼顾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着重修复沉水植被、库尾浅水区挺水植被以及滨岸带植被。

4.2 实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该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植物保护措施较少。该地区自然生长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等,由于生境破坏等原因,已很少见到,可移植到湿地公园内进行重点保护。

4.3 加强科普宣传,减少人为干扰

该湿地公园周边居民较多,生产生活对湿地公园干扰较大,应加强法律法规和湿地生态知识宣传,提升周边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减少人为干扰。

猜你喜欢

植被物种公园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在公园里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