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承仕:“状元”成共产党员

2020-08-11

科教新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司法部科举

1905年,慈禧太后迫于“戊戌变法”后的历史潮流,诏废科举,改为“举贡考职”。1904年的状元刘春霖也成为清代科举最后一名状元。科举废除后,为解决众多取得举人、贡生等身份的士子的出路,清政府于1907年开设了“举贡考职”(亦称“举贡会考”),即将举入和贡生集合起来考试,按照考试成绩授予不同的官职。

在1907年的“举贡考职”中,选出了一位后来集“状元”、章门弟子以及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吴承仕。

1884年,吴承仕出生于安徽省歙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07年,24岁的吴承仕以舉人的身份,赴紫禁城保和殿参加“举贡会考”,也就是俗称的“殿试”。吴承仕获“朝元”,即过去的“状元”。光绪钦点他为大理院(清代中央审判机关)主事。

辛亥革命后,吴承仕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司法部佥事。1924年,吴承仕离开司法部,专心执教讲学,先后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系主任及教授、中国大学国学系系主任等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联席会议主席的吴承仕,和学校师生一起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五十多岁的吴承仕与热血青年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赶到新华门前集会。

1936年,经北平地下党的批准,吴承仕被接纳为中共党员,与齐燕铭、陈伯达等编在同一特別小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后,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吴承仕化名“汪少白”,转移到天津,继续秘密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9月21日,吴承仕在北平治病吋,被敌人谋杀。延安各界为这位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举行隆重悼念活动。毛泽东送挽联:“老成凋谢(意思是指年高而有德的人去世了)”。周恩来的挽联:“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模范。”中共“七大”将吴承仕列入烈士名单。

猜你喜欢

北京师范大学司法部科举
The Impact of Celebrity Endorsement in Chinese Fashion Marke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Credibility
“科举”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An Analysis of Negative Capability in To Autumn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从《聊斋?叶生》解读蒲松龄四十不灭的科考幻想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