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法治,点燃希望之灯

2020-08-11李康兵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趣味道德与法治小学

李康兵

[摘要]在小学教育改革的当下,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特别是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小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7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还需要改进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以便于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导致他们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道理又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处理这些较为抽象的课程知识,使其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第四个主题《上学路上》时,如果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说教,让学生珍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學生很难记在心上。而且,也无法理解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道路交通规则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视频短片或者PPT课件,接着利用这些趣味性的图片以及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如下视频:一个小男孩由于没有看交通信号灯,径直朝马路对面行走,导致其差点被过路的汽车撞倒。幸亏汽车紧急刹车,小男孩才避免受伤。尽管如此,小男孩还是吓得面色如纸,从视频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惊慌失措。在这样的课件中,小男孩惊恐万分的表情以及尖锐的刹车声都处理得相当到位,给小学生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此时,教师为学生讲解交通规则时,学生都正襟危坐,认真聆听,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有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进而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注重师生互动,尊重学生需求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注意到教师的一举一动。而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榜样功能,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家人的爱》这一课时,首先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是女性教师,为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穿花围裙,扎马尾,以这样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的欲望。因为这样的装扮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强烈的暗示,教师仿佛是操持家务的妈妈。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课文内容。接着,教师以“贤惠妈妈”的形象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如下话题:“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善于做饭吗?她们有哪些拿手好菜呢?”也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吃谁做的饭啊?是爸爸还是妈妈呢?他们两个人谁更经常下厨呢?”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与此同时,课堂气氛变得温馨,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无形的提升。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积极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适应学生性格,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兴趣,如此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例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吃饭有讲究》中配置了《我在餐桌上》这一绘本故事。在这篇故事中,主要呈现的是在家中吃饭的日常情景,共出现了4幅插图。第三幅插图旁边出现“阿嚏”两字,而第四幅旁边出现的却是“谢谢妈妈!我自己来吧”两句话。绘本上的内容清晰、简单,但是却没有指出相应的问题。在这样情形下,教师不需要评价插图中的小姑娘行为正确与否,而是需要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就餐礼仪,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关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反思自己吃饭时的相关行为。与此同时,将判断的权利给予学生,让学生来衡量小女孩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取符合学生性格以及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度思考,从而锻炼其思维能力。

四、整合教材信息,打造趣味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及质量,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的教学。

例如,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第一个主题《开开心心上学去》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上学的价值以及意义,激发学生上学的乐趣,教师需要结合新学期入学时学生激动紧张的内心情感进行授课。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放松心情,让学生能够适应上学的氛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行为中明确自我介绍的方法,懂得如何和人进行交往,为学生推开社交大门。为了更进一步放松学生的心情,教师可以和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可以为学生敲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依次传递花束。当鼓声停止,花出现在谁手里,谁就站起来做自我介绍。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的紧张与不安感瞬间消散,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上学的乐趣,帮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来适应学习生活。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机智,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进行结合,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过程中,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成效。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的趣味性。如果教师能够坚持提升自我,改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促使其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趣味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