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思想的渗透

2020-08-11钱晶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渗透

钱晶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法治教育的良好栽体。法治教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才能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其法治意识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让法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活用教材、创设情境、组织实践、系统讲习等渗透手段,力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71-02

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在小学阶段落实法治教育,需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活用教材,挖掘法治资源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关于法治教育的内容,有些法律法规、社会规则直接编写进教材,学生可以直接获取;有的教材内容与法治教育间接关联,需要教师归纳和总结,或者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因此,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法治教育资源,将教材充分利用起来,渗透法治知识。对学生而言,教材的使用频率最高,教师一定要把握机会,钻研教材内容,将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如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观看有关校园景致的图片,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思考并交流各种情况应该怎样应对。如教室门坏了,该找谁修;在操场捡到东西,该交给谁等问题。学生认真思考,有的说直接找老师解决,有的直言不知道。教师告诉学生,在学校发生的各类问题,都有相应的部门可以反映并解决。学生听取老师的解决方案,并做好笔记。教师由此导人法治教育:“不只是学校,社会中有很多组织机构,要根据职能来找相应的部门解决问题。”然后教师介绍国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并与学校的职能进行比较和举例,讲解两者的相通点,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听后感叹国家体系的完善,对法治的学习产生兴趣。

这里,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讨论,再将教材上的内容讲解透彻,从学校深入到社会,使学生对国家的组织架构有初步的认识。教师还利用知识的相通点来比较和举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简化,让学生能接受、理解,成功挖掘了有效的法治资源。

二、创设情境,更新法治观念

法治教育中难免会有难以理解的法治知识,对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要费很大工夫。如果能将教学目标从掌握法律知识,变为重视法治意识的养成,这样就会简单很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创设有生活气息的、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舒适的课堂氛围,便于法治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新法治观念。

如教学《生命最宝贵》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向学生传输珍爱生命的理念。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几个真实案例,如独自在家玩打火机引起火灾、横穿铁轨被碾压、在马路上玩滑板被撞倒等。看了这些案例,学生相当震惊,教师接着播放一些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来调整学生的情绪。教师讲解违法行为与珍惜生命的关联,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是对自己、他人及社会负责的表现,使学生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听讲,反思自己。这样教学让学生明白遵法守法实质上也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体现,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给学生展示真实案例,适时引入法治教育,讲解法律法规,更新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组织实践,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教育是一個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法治教育通常在封闭的课堂上进行,并且十分抽象,无法深入渗透。法治教育如果与现实脱节,就失去了意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法治有了直观的体验,深刻体会到法治的重要性,明白遇事该怎么处理,增强法治意识。

如教学《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活动。学校附近的街道确实存在很多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教师让学生观察情况,并记录下来,撰写调查报告。短短几十分钟,街道上就出现了多种状况。如小汽车经过斑马线,没有减速,反而横冲直撞;行人奔跑着过马路,翻越护栏;小摊随地摆摊,小贩随时叫卖……学生见有路人在红灯亮起时准备过马路,立马进行阻拦和劝导,提醒对方要遵守交通规则,受到教师的赞许。学生调查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归课堂,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随后,教师总结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并让学生补充。学生提出随意焚烧垃圾、在公共墙上乱涂乱画等行为,提升了法治意识。

这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发现了众多违法违规行为,这是教学的反面教材。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制止,并展开批判,增强了法治意识。

四、系统讲习,形成法治思维

近年来,由于法治教育的缺失,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法治意识淡薄,众多真实而残酷的案例摆在眼前,昭示着法治教育系统化需要加大力度。举办系统化的法治讲习活动,会带给学生不小的启发和震撼,让学生对法治教育深刻记忆。系统化的讲习难免枯燥冗长,教师可以对讲习形式进行适当优化,让学生乐于接受,并逐渐形成法治思维。

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考虑到近年来少年犯罪案例层出不穷,教师开展了一次系统化的讲习,先呈现最近学生违法犯罪的新闻。学生看后感到非常震惊,开始讨论,并询问教师如何避免此类情况,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来判断该怎么做。学生积极发言,谈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分析,对不完善的地方,一一进行修正。例如,如果遇到校园霸凌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上报老师,不能旁观。教师还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模拟报警,随后分析一些少年犯罪者的心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劝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能走歪门邪道。学生非常认真,不断提问和做笔记,教学成果显著。

这里,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主题,进行系统化讲习,通过列举实例、模拟场景、报警演习、指导策略、调整心理等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规范行为,调整心态。学生通过系统化学习,逐渐形成法治思维。

重视法治教育是对学生的保护和负责,但这绝非几节课就能解决完成的,还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和优化,为学生营造法治学习的良好氛围,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融合起来。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渗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韩非子法治思想浅析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李步云的法治思想及其政治智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