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驱动建构数学“玩学”课堂的尝试

2020-08-11季夏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课堂

季夏玲

[摘要]通过对多种课型的研究与学习,教师可以问题驱动为突破口,建构数学“玩学”课堂,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玩学;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28-02

活动能让学生充满兴趣,身心和谐,处于富有活力、充分自由的状态。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没有让数学课堂更灵动、更富有生气,却使数学课堂缺失了数学味,缺少思维的深度,只留下闹哄哄的表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通过对多种课型的研究与学习,尝试以问题驱动为突破口,建构数学“玩学”课堂,实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概念课:带着任务玩中悟

儿童认知呈现“感知一表象一概念”的规律,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玩乐、探究新知,符合这一认知规律。数学概念课教学,教师要避免枯燥乏味的灌输,以问题为起点,以活动为途径,明确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玩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表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例如,教学《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一课时,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黏土,在学生明确需要统一度量单位后,以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师:你能自己学习体积单位的知识吗?你能建立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出示提示)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探究与思考。

1.看书自学体积单位——立方厘米,能准确描述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有多大。

2.各自用黏土制作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尽量精准,互相检验。

3.将组内成员制作的1立方厘米正方体进行拼搭,并讨论拼搭后成什么形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自己尝试描述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有多大,看书自学体积单位——立方分米。

5.小组内讨论1立方分米有多大。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操作边讨论,对新知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果用手中的1立方厘米正方体去拼搭1立方分米正方体,需要多少个?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继续讨论、探究,为后续学习体积单位的进率做好了准备。这样的问题,对活动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这样的追问,促进了学生思考的深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地习得新知。

二、复习课:带着目的玩中思

“玩学”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可以是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回顾性提问等。

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和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活动。

师:我们要去“数字王国”游览,有6个数字宝宝愿意来给我们当向导。

1.提出问题:它们是谁?

(1)(出示小棒图)共有9根小棒。(数字9)

(2)(出示花朵图)你会怎么数呢?(数字15)

(3)(出示小棒图)这又是多少呢?(数字11)

(4)(出示计数器)谁能说说它是多少?(数字20)

(5)(出示计数器)为什么是27它和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有什么不同?(数字2)

(6)(出示空盘)这是指多少?(数字0)

2.梳理知识。

(1)数的组成。

师:这六个数,你喜欢哪个数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几和第几。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还有2个数字宝宝也想加入我们的队伍中。看,它们是——(增加数字13、10,然后呈现所有的数字宝宝,即9、15、11、20、2、0、13、10

师:现在一共有( )个数,从左数,第3个数是(

),它的前面是( ),后面有( )个数,20是从右数的第( )个数。

(3)数的顺序、大小。(略)

(4)相邻的数。

数字9:在这里,我找到了两个好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师通过多媒体把9、10、11三个数放在一起)和10相邻的数是谁?

(5)猜数。

师:“数字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来猜数。(多媒体出示信息,如下)

15添上1就是我,我是( );

我是由2个十合起来的,我是( );

我是由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我是( );

我比16大,比18小,我是( );

最小的两位数就是我,我是( );

上述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挑选了一些特定的数,有一位数和两位数、单数和双数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動,引导学生把2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实践课:带着动机玩中探

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动机的核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即使思考了,也只不过是被动地思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和能力,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和满足。

例如,教学拓展实践课《图形的分割》时,课始,教师提问:“用一条直线将正六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有多少种方法?”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出示正六边形,继续提问。

师:当碰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不妨停下来,找到跟它有类似特征的简单图形,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以解决复杂的问题。那么,这里找什么图形比较方便呢?

生:正方形。

师:为什么不找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呢?

生:正方形与正六边形的特征更相近,而且相似。

师:那我们就把正方形拿出来研究研究吧。(生动手操作)

师:画一条直线,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想一想可以怎么画?再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上述教学,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深入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习得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节奏,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在“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数学课堂不断焕发生机,彰显数学课程独特的魅力。

(责编 杜华)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数学课堂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