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0-08-10李文佐彭婕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文佐 彭婕

【摘要】高校专业课教师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首先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合适措施,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05-0090-0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环,日益受到重视。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日益受到重视,全员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关于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日益增多。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结合本专业或课程特点,在“课程思政”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纵观已有实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有待提高、方法单一、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观能动性较弱等,制约了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笔者以为,高校專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应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常常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行为教育、品德教育等相混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关心与强调的是人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政治倾向性问题,更多关注与阶级、政党、国家、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人的思想政治意识水平的提升问题。因此,“政治性”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征。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首先要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应当旗帜鲜明的讲政治,时刻保持政治敏锐力,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须知,我们的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然而,很多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并注重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政治性,这就容易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定位发生错位,就容易忽视“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清楚,凭着自己的感觉教;另一方面,很多专业教师自身也未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性”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和有效性。

二、理解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才培养中的“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必须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师包括思政课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专业课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在大多数高校中,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思政课教师。以烟台大学为例,全校1325名专任教师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不足40人。从非思想政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专业课的学分比例远远大于思政课的学分比例。大学生在校期间,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打交道。专业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施教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人生选择。因此,可以说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的影响更大。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全员育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

三、主动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严重缺位,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被弱化。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部分学校不注重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尤其不注重德育和美育,人才培养定位发生错位,育人功能不完善,对人才质量中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偏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仅仅强调和满足于修满思政课学分,而放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考量;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往往强调各种“业绩”,如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获奖等等,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征,很难有上述业绩的亮点而逐渐被边缘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专任教师普遍偏少。二是专业课教师受自身如专业、履历、认识、眼界、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甚至忽视。部分思政课教师疲于教学,照本宣科,课堂没有吸引力;学生对思政课的最大印象只停留在“记住”与“背过”,对思政课包含的深刻意义理解不透,又使得思政课的教育功能严重弱化。部分思政课教师只追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甚至只追求学生能考出高分,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甚至有的受职称压力等因素影响,重科研轻教学,只埋头顾着自己的科研“自留地”,只追求科研项目、论文、报奖等,对教学工作“责任田”消极应付。这些都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新形势下,专业课教师如何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定位要准确。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等各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依然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包括思政课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这一点毋庸置疑。思政课教师开展的是显性教育,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角度进行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都需要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而系统的讲授,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接受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隐性教育。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践发现,思政教育元素进专业课即“课堂思政”的效果往往更好,比如在《化学导论》课上提到老一辈科学家侯德榜、唐敖庆、徐光宪等人爱国奉献、勇于探索的感人事迹,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比纯粹的思政课理论宣讲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不同专业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需要找到恰如其分的融入点,不能生搬硬套,硬性追求。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勤于思考、注重积累。一是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这一主题贯穿于课程全过程;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三是坚持传播正能量,理直气壮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融合一般通过介绍课程导论、科学史、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情况、主要科学家事迹等方式来体现。比如在《结构化学》课程中讲授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的时候,可以回顾量子力学发展史,同时介绍我国有影响的量子化学家的事迹,如唐敖庆先生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用科学家的不守陈规、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大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向老一辈科学家学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建设,主动向思政课教师学习,提升自身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同样适用于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要在思想上和业务能力上不断提升自己,一是主动进行政治学习,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二是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三是主动进行知识更新,保持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四是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时刻牢记自己身為教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五是用好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

四是积极参与学生培养。很多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学生专业导师、班主任,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等。专业课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外时间,在实践中适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比如,在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就热点民生问题开展实地调研,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历史,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五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开展“课程思政”要注意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时的不同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进度。低年级学生刚刚结束高中阶段的学习,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节点,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不全面。因此,要注重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全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维,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逐渐拥有并坚持自己的独立认识。因此,对高年级学生则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世界格局、团队精神和担当精神。

六是要注重多学科联动,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全方位育人要求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学科、每一门课程都要参与。可以针对专业课中相近的“课程群”进行整体挖掘,对课程群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合理凝练分配,使得其中的每一门课程都能合理的体现出课程思政要素,把课程思政的战场扩展到每一个课堂。如基础化学系列课程包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四门课程,涉及专业课教师40多名。每一名教师都可以从该课程群里挖掘出如爱国主义、实事求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辅以案例讲授,将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政教育责无旁贷。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本质,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采取适当措施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紧迫的时代责任感引导好学生、教育好学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踏踏实实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 02/27/content_ 5182502.htm,2017-02-27.

[2]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明晰的几个基本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 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2019-08-14.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5]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

[6]莫非.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位问题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4).

[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责任编辑:侯欣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