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传承与实践的路径探析

2020-08-10高敏霞胡笳丽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嘉兴市

高敏霞 胡笳丽

【摘要】“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嘉兴市作为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船”的启航地,多年来大力打造“红船”特色文化,不忘初心,努力承担起中国传承与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使命。在总结近年来嘉兴市传承与实践“红船精神”路径的过程中,发现“红船精神”在传承与实践主体、传承内容、传承载体等方面存在问题。结合嘉兴在“红船精神”传承与实践中的典型经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船精神”;嘉兴市;传承与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05-0057-04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胜利闭幕,“红船”便由此启航。2017年10月31日,在刚结束党的十九大一周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着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赶赴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号召全党人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并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而嘉兴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多年来努力承担起传承与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使命。文章以嘉兴传承“红船精神”为案例,总结近年来传承“红船精神”的经验与特色,并针对“红船精神”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红船精神”传承与实践路径的研究回顾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先进性之源,引领时代潮流。目前学者们认为“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四个路径:

1.将“红船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将“红船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构建一体化的“红船课程”,推进“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情景教学、课堂讨论、视频图片、项目教学、仿真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方法,在现有思想政治教材中增加和融合“红船精神”讲授内容。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延伸作用。开展现场教学和实地实践,将“红船精神”与技能素质培养相结合,如瞻仰南湖红船、寻访红色印迹、在南湖畔开展短期培训、在英雄纪念园举办人才宣言等。

2.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比如,打造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文化长廊、校园文化墙、人物雕塑等,将“红船精神”与校园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答、辩论、讲座、文艺汇演、榜样教育等常规活动相结合,与党校、团校、学生理论社团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与理想信念网络教育相结合,开辟“红船精神”专栏、创建“红船精神”官方微博、建立微信群,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活动形式增强“红船精神”的影响力。

3.强化“红船精神”的社会传播机制

有学者认为,红船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特征不明显、创意理念不强、物化设计不足、产品形式单一、产业链脱节等问题,建议从物化设计入手,加大红船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设计与营销推广、打造“红色文化+休闲文化+时尚文化”的“三化”旅游体验模式、创建南湖红色文化体验园;挖掘“红船精神”发展成就,加强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和服务;围绕党员节日开展“红船精神”宣传、举办革命精神联展。

4.将“红船精神”融入地方党建教育

将“红船精神”融入地方党建教育,夯实党建工作。一方面把学习“红船精神”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如开展“红船书苑”等活动,把推动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造福人民群众作为党员教育的目的,同时充分应用网络平台,扩大活动的宣传力度与广度;另一方面把“红船精神”融入党课教学改革、党员志愿服务中,在服务与交流中加强每位党员对“红船精神”的理解与内化。

二、“红船精神”传承与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红船精神”传承与实践的主体认识不明确

目前“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实践在高校大学生中接受度很高。传承主体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主体为广大师生的传承方式,在弘扬“红船精神”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但是,高校近几年来也存在着大学生对于“红船精神”有关的教学内容在当堂学习时积极性高,但课后不会再继续深入研究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认为课后其他娱乐性活动和价值性大于研究“红船精神”;另一方面是在传统惯性思维影响下,部分学生认为思政类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们课后主观能动性不高,缺乏对“红船精神”内涵深层次的挖掘。此外,社会上已逐渐出现了相关的红船文化产业、红船品牌节日、红船精品栏目等社会传播方式,虽然加强了“红船精神”的推广与宣传,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红船精神”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和全面,真正更大范围、更持久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2.“红船精神”传承内容仍舊停留在显性层面而忽视隐性教育

在各种宣传“红船精神”的活动中,内容以普及“红船精神”为主,缺乏进一步的应用环节;同时在普及过程中,内容也多与“红船精神”经典语句、故事重演、时事文章相结合,停留在显性的认知层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离甚远,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未能达到更高层次的隐性教育层面。究其原因,直接将“红船精神”相关的纯知识性概念作为传承内容,未能贴近人民群众内心,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例如一些“红船精神”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多为党史知识或政府重要文件要点,缺乏灵活运用,活动参与者也往往采用赛前记忆,囫囵吞枣,并不能真正领会“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3.“红船精神”传承载体创新程度不够

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中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红船精神”被首次公开。之后的“红船精神”传播载体也多为《求是》杂志、“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由此可见,书籍、报刊、电视、新闻广播、网络等媒体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接触“红船精神”最基本、最常见的载体,以其特有的方式占据获取“红船精神”的最主要渠道。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民群众更加倾向于通过手机APP等网络新媒体接收时政讯息,青年学生更喜欢应用抖音、小红书等APP获得笔记资讯,意味着网络新媒体APP的丰富多元性、灵活性、快捷性,使其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媒体成为时代的新宠,成为人民群众日渐钟爱的传播媒介。而“红船精神”传播的报刊、书籍、广播、网络等载体的作用势必会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挑战,传承载体的多元化可以增强“红船精神”传承的力度。因此,必须加强创新性载体的建设,将“红船精神”传承内容同各项载体有效结合,实现传统载体和新型载体之间的相互承接、相互补充,合力推进“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实践。

三、嘉兴市传承践行“红船精神”的主要特色

1.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

嘉兴市的地方高校作为“红船”旁的高校,在“红船精神”的育人实践方面始终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统一,在“红船精神”研究育人、“红船精神”教学育人、“红船精神”文化育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拓宽研究领域,有高校成立了全国高校首个“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将《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设置成独立课程供师生学习,还开展了“红船先锋营”“红船旁的道德讲堂”等红色文化品牌活动,在教授历史知识、时事知识的同时,宣扬正能量和爱国主义思想,将首创、奋斗、奉献精神潜移默化的贯穿其中,培养了一批有理想、勇探索、敢担当的青年大学生。

2.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作为中共一大胜利闭幕地的一艘画舫,“南湖红船”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重游南湖,瞻仰红船,激励全国人民“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发挥南湖红船的独特育人作用。嘉兴市在创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时,仔细梳理历史条框,将馆藏设置成“开天辟地”和“光辉历程”两大单元,在高度还原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国代表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嘉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话剧《初心》,通过“红色剧演+思想政治”的新颖方式更好引导弘扬“红船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理论提炼、实践体验,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3.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自中共创建以来便一脉相承且蕴含于党的血脉中的,具有永恒时代价值。嘉兴传承了这一核心内涵,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各阶层知识水平、思维习惯对“红船精神”的接受程度,同时创新了各种宣传方式,通过人际传播、网络宣传、社区引导、名人效应、产业带动等多种形式,出现了诗化情景剧、红船品牌节日、红色物化产业、红色旅游路线等多种传承形式。同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将深刻的道理转化为质朴平常的日常小事,使其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效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四、新时代传承“红船精神”的实践路径

1.提升“红船精神”传承主体的素养与魅力,扩大“红船精神”的社会影响力

“红船精神”的传承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以高校传承“红船精神”为例,“显性”传承多为高校“红船精神”的理论教学,而“隐形”教育则多为“红船精神”逐渐内化,潜移默化为思想观念、价值等品质。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双管齐下,需要“红船精神”的广大传承主体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个人魅力。一方面,传承主体必须具备扎实的“红船精神”、红船文化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引经据典、更好准确阐述“红船精神”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注重个人魅力的培养,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精彩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能吸引受众,增强对“红船精神”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注重“红船精神”传承的隐形层面,增强践行“红船精神”的主体意识

“红船精神”的隐性层面内化为个人品质后,以个人生活实践外化体现出来。首先,每个人要深入学习“红船精神”,可以通过观看红色影片、阅读红色读物、欣赏红色歌曲加强自身学习,了解我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与光辉成就,提高自我思想素养,使“红船精神”内化于心。其次,每个人应积极承担起传承与弘扬“红船精神”的责任与使命,将精神思想真正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外化于行,让践行“红船精神”最终成为每个人的文化自觉。每个人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不断开拓思维,紧跟时代潮流,用创新的眼光去丈量世界,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将“红船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3.创新“红船精神”传承内容和载体,提升“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缺乏的不再是巨大的信息量,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以及健康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内容。故此,信息发布者要遵守注重社会信息道德准则,贯穿“红船精神”核心内涵,以传播正能量、正确价值观为信息主要内容;信息接收者及浏览者也要加强自身去槽取精的能力,提高对“中国理论网”“人民网”、地方“红船精神”网络平台的浏览量和应用率,积极打造全民传播“红船精神”的良好氛围。另外,传承“红船精神”要采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和宣传方式,拓展红船文化育人新载体,构建涵盖纸质媒介、网络媒介、社区活动媒介、商业媒介等多渠道、多载体、多方位联动的较为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同时要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各阶层知识水平、思维习惯以及对“红船精神”的接受程度,展开精准教育,深化“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燕群.红船精神的物化设计及传播研究——以嘉兴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为例[J].中共浙江省党委学报,2010,(4).

[2]刘欢.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5.

[3]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4]龚剑飞.“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6-07.

[5]张志松.“红船精神”及其时代意义——兼谈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价值嬗变[J].中共浙江省党委学报,2010,(4).

[6]程茹.“红船精神”:当代革命精神的弘扬——基于嘉兴实践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24).

责任编辑:侯欣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嘉兴市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黄标车淘汰工作“收官”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红船精神”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研究探析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森林温度协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