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汉江临泛》鉴赏训练

2020-08-10唐惠忠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湘江流山色

唐惠忠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①三湘接,荆门九派②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①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②荆门:在今湖北荆门南。九派:九条支流。③山翁: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思考练习】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颈联中有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6分)

答:

(3)从整首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参考答案】

(1)三、四两句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共2分,各1分)(2)“浮”和“动”用得极妙。(2分)“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浮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1分);“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1分)这两个词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了起来,进一步渲染了水势的磅礴。(2分)(3)作者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和与山简共谋一醉的真情告白,表达了对襄阳风物(风光)的热爱(喜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2分)

【赏析】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全诗描绘山川美景,特别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出语绝妙,脍炙人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的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句虽未点明汉江,但足以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水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在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他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對襄阳风物的热爱。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猜你喜欢

三湘江流山色
夏日雨后
秋行
南沟朝阳坡早春
城里婆婆“嫌弃”我
声东击西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目 光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