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软实力培养研究

2020-08-10刘国敏谢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职

刘国敏 谢强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旅游类企业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开展调研,回顾了已有的关于职业软实力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旅游类专业职业软实力的重要性,建议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园文化、教学设计、建立职业导师制等方面培养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软实力。

关键词 职业软实力 高职 旅游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014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这是继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高16号文件以来又一次国家层面针对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2019年以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要求越来越明显,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另一个春天。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现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零过渡”,必然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面向企业、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校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这些知识和技能中,具有较强迁移性的职业软实力更是备受关注。

1研究综述

学术界关于职业软实力的研究成果最早见于2006年,杨茂义认为随着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文科高职应该加强软实力的培养。随后学者纷纷围绕职业软实力开展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些学者是从职业软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宏观层面开展研究,袁星新从高职院校办学的角度提出了高职学校办学的软实力和设施设备等硬实力共同组成生存发展的竞争力。姚金海等人认为软实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心理人格因素和精神理想信念等,提出软实力是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与此同时,陈晓燕对职业软实力的定义略有区别,认为软实力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职业心理、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等非智力因素。无论是在何种定义的基础上,普遍认为要重视学生的软实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培养路径研究上,学者们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罗晓春认为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引入行业企业文化来加强培养,王冠从理工科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这一特定的对象进行了研究,此外還有些学者从就业的角度、课程建设的角度等都对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软实力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研究,夯实了有关“职业软实力”的研究理论基础。

2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软实力的重要性

作者在前期的对旅游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企业管理者在招聘和职位晋升中最看重高职学生的并不是他们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而是格外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用人单位认为,旅游类企业的岗位技能门槛要求低,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训练操作技能,但是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并不能在短期类促成。调研结果显示,旅游类企业岗位普遍认为通用的核心素养包含“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沟通与合作意识”、“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礼仪素养”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在长期的对客服务过程中才能有所积累。职业素养的内容比较宽泛,一般认为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而前三个是最为核心的,被称为内化素养或者非专业素养,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的软实力。国家的政策文件也多次强调了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由此可见,职业软实力与职业技能是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用人单位偏好高情商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可塑性更强,能更快的适应社会,有更健康的心态,更严格的纪律意识。新浪网、智联招聘等网站曾经也针对“用人单位最看重什么素质”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职业技能,雇主在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更为重视。

本文将焦点关注于旅游类企业,因为旅游行业作为服务业多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灵活性更强,需要更强的主动服务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对软实力的重要程度会比制造业等行业更高,同时在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服务类专业也是人数较多的专业,研究会有更广泛的实践意义。

3重视软实力培养,实现校企零过渡

3.1课程设置方面体现灵活性和实际性

高职教育姓“高”,也姓“职”,它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水版和低级版本,之前已经有学者探讨了相关问题,指出了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性的特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必须要以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为载体,而学校安排的课程又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性,专业课程每年定期对课程标准和相关资料进行更新,使课程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学情的变化。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英语等,也要结合不同专业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与汽修专业的语文肯定要有所区别,前者要在导游词、普通话、演讲技巧、公函写作方面有更多的训练。

此外,“两课”也是培养学生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遵纪守法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两课沿用以往的“说教式”的方式学生会失去兴趣,要更重视“寓教于乐”,重视让学生在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利用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结合当前流行的抖音、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传播学生身边发生的正能量,或对当前学生们关心的微博热点进行剖析,都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3.2师资队伍建设要体现职业性

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的水平。为了能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部也提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然而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学者李建英曾经就指出了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师资的问题,如课时多、职称结构不合理、来源渠道单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兼职教师偏少、缺乏行业前沿理念、实践能力差等。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要花费时间和资金,真正的“双师型”也并不是仅仅拥有职业资格证,而是具备行业素养和技能,具备职业魅力,能够真正的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讲解行业中的前沿理念。

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一方面要从制度上保障和支持教师去企业挂职学习,并且是较为长期的工作,要将挂职锻炼与年度考核或职级晋升挂钩,同时也要为教师在挂职期间的福利待遇做好保障。挂职的时间最好为3-6个月,如果挂职锻炼时间段,用人单位出于成本等综合考虑是不愿意为这些教师安排具体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因为这些专家或技术能手在行业工作多年,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习惯都体现了这个行业的职业素养,也能将行业中最新的变化和技术带到校园中来。现在许多院校是以讲座的形式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这造成了学生不能持续的接受行业文化的熏陶,人一走,茶就凉。

3.3校园文化突出职场文化

在课堂上,要将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内容融到课堂中来。总体来讲,就是要“变课堂为职场,变老师为老板,变学生为员工”。当前的高职课堂文化总体讲有以下特点:宽容、仁慈、重过程轻结果,例如上课迟到一两分钟是不会被批评和惩罚的;今天的内容没完成可以拖到明天再交;老师对学生犯错可以宽容多次;给学生安排的工作没有完成如果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努力了,也不会去追究等等。这些课堂文化观念是与职场文化有非常大的冲突,这也是许多学生步入职场后会不适应的原因,因为同样一件事,在学校和在职场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想实现学生职业意识上从校园到企业的“零过渡”,校园中必须引入职场文化,并且在校园标语、各种仪式、规章制度等方面落实强化,例如每周的例会、呼喊口号、上班打卡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等。甚至可以在课堂上改变“老师与学生”的称呼,改为“经理与员工”的称呼,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这种职场文化。

校园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团活动,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要紧贴行业实际,例如酒店管理专业方面可以举办一些铺床、摆台、调酒、礼仪展示等相关的比赛,导游专业可以举办导游词创作、才艺展示、旅游线路设计等比赛,让学生在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学习技能,提升素养。

此外要尤其重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服务行业,铁的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在职场中受委屈或误解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在这两方面先天不足,例如上课踩点或者迟到、因为琐事与老师顶撞等等,这就需要通过教育以及课外活动让学生明白纪律的重要性,懂得正视自己性格的不足,并给与正确的引导。

3.4教学设计突出软实力培养和考核

在课程教学上,改变以往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文化的理念,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也要注重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例如在酒店管理的餐饮服务中,在讲解学生如何进行上菜服务时,不仅要告诉正确的托盘使用方法、站姿、位置、语言等,还要强调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就可能会造成客人受伤害,强调服务行业的顾客至上的理念。在课程考核上,也要重视学生软实力的考核,例如在前厅服务这门课程上,将学生每堂课的仪容仪表、礼貌用语、姿态、团队工作中的合作意识、情景模拟中的对客服务意识等各方面都纳入到考核中来。尤其是实训课程,要时刻依照行业的要求和标准来设计实训项目,例如餐饮服务中的摆台、餐巾折花、上菜、分菜等,不能一味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要力求贴近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其他职业素养。

3.5建立职业导师制

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引导一般都是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但是辅导员所带学生一般在200人左右,根本无法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和个性化的教育。可以尝试在学生入校后配备一名职业导师,职业导师的选择要从那些具有行业经验,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中遴选,主要任务就是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职业意识,态度等方面进行培养,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择业问题。

4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觀念意识难以快速转变。学生在高职前几乎从未进入职场,对于自己身份意识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认为每天只需按时上下课,做完作业就可以,觉得职场离他还比较遥远。在教师方面,有些教师的“高校教师”的意识过于浓重,而“职业导师”的意识薄弱,认为职场上的意识等学生到了职场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学会了。甚至有些高职教师本身从未在企业中受过真正的文化熏陶,所以在观念上缺乏职场意识。老师和学生两者的观念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具备职场的软实力。

要想快速改变观念,必须要得到学校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打破传统观念,以制度、文化、仪式等形式建立新的观念意识,而且要长期坚持,直至形成传统。

(2)成果显现比较迟缓。职业软实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培养体系的建立、完善、发展、成果显现至少需要三年,成果显现迟缓会导致信心的下降,使培养工作半途而废又回到原有的培养模式。所以这需要教职员工尤其是领导层坚定信念,时刻强化,将变革进行到底。

5总结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也比较严重,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要注意员工素养的提升,这对于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软实力培养是市场的需要,是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职业技能与职业软实力是旅游类高职教育的两条腿,培养学生职业软实力意义深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各方面共同努力。

基金项目: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旅游类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基于英国NPTC的经验借鉴”(项目编号:193504,主持人:刘国敏);2019年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旅游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项目编号:XJKT-2019-07,主持人:谢强;) 2020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项目编号:20SKGH354,主持人:谢强)。

参考文献

[1] 杨茂义.文科高职要加强学生软实力的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2):72-75.

[2] 袁星新.“软实力”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素[J].职业圈,2007(02):134.

[3] 姚金海,戴金波.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是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13.

[4] 陈晓燕.高职教育更要注重“软实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3.

[5] 罗晓春.引入行业企业文化提升高职软实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7):265.

[6] 王冠.论理工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软实力的提升[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0.

[7] 李建英.高职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现状及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8):69.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