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与CRP 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0-08-10叶艺先蓝燚锋姚兆基冯钊赞区瑞柳

智慧健康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

叶艺先,蓝燚锋,姚兆基,冯钊赞,区瑞柳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248)

0 引言

小儿肺炎为儿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因小儿抵抗力较差,机体器官发育不全,故而易发病。肺炎病原体常见类型为支原体、病毒及细菌这三大类,无论哪种只要小儿感染均会明显影响肺部与身体健康,且不同类型治疗方式与预后也存在较大差异。大量研究表明[1-2]尽早诊断与鉴别肺炎感染类型可增强治疗效果与改善预后。当前临床诊断肺炎主要采取微生物检测法,但抗生素会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阳性率较低;病毒支原体血清学检查亦为常用诊断方法,但耗时较长,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PCT、CRP 检测以诊断感染性肺炎类型,研究称[3]其可准确鉴别感染原因并对病情发展程度予以判断。其中PCT 隶属于蛋白质,机体感染真菌或细菌时其水平便会提高,可作为细菌感染主要诊断指标。CRP 属于急性时相蛋白,组织损伤或细菌感染时水平会提高,亦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现选取感染性肺炎患儿92 例与健康小儿30 例作为研究对象,详述血清PCT 与CRP 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儿科2018 年5 月至2019年5 月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92 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依据感染类型分组,其中病毒性肺炎30 例,细菌性肺炎28 例,支原体肺炎34 例。病毒性肺炎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为7个月至8 岁,平均(3.5±1.0)岁;病程2~8d,平均(4.1±1.2)d。细菌性肺炎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龄为6 个月至9 岁,平均(3.9±1.2)岁;病程2~7d,平均(3.9±1.0)d;支原体肺炎中男19 例,女15 例,年龄为8 个月至7 岁,平均(3.8±1.0)岁;病程2~10d,平均(4.3±1.4)d。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小儿30 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为6 个月至10 岁,平均(4.0±1.3)岁。4 组小儿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检测方法

检测CRP:抽取4 组对象晨起空腹2mL 静脉血,制备血清后上机于2h 内检测完毕,离心速度为2000r/min,检测方法使用使用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操作需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步骤,阳性判定标准为>3mg/L。

检测PCT:抽取4 组对象晨起空腹3mL 静脉血,在真空采集管中放置,离心处理于1h 内,离心速度为3500r/min,耗时10min。检测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与配套试剂,操作同样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开展,阳性判定标准为≥0.05ng/mL。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1.0 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 组CRP、PCT 检测水平比较

CRP 与PCT 水平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组,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3 组CRP、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4 组CRP、PCT 检测水平比较()

表1 4 组CRP、PCT 检测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支原体肺炎组比较bP<0.05,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cP<0.05。

2.2 3 组肺炎PCT、CRP 阳性率比较

3 组CRP 与PCT 阳性率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3 组肺炎PCT、CRP 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小儿肺炎为儿科常见疾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对小儿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尽早诊断与鉴别小儿肺炎感染类型有利于尽早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CRP 为当前常用指标,其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组织有炎症产生时巨噬细胞会将白细胞介素释放出来并刺激肝细胞生成将CRP 合成,资料称[4]机体遭受细菌感染时CRP 阳性率约为82.76%,本组细菌性肺炎CRP 阳性率为82.1%,与其相近。且患者年龄、性别、妊娠及贫血等因素不会对CRP 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有较高的可靠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CRP 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但特异性却较低。再加之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耗时较长,基层医院因技术问题难以将细菌感染及时找出,因此临床需要寻找一种准确、快速的炎症标志物。

PCT 为降钙素前肽物质,不具备激素活性,明确关联于感染所致的脓毒症或炎性反应综合征等严重程度及预后[5],当前临床已广泛认可其诊断价值。正常生理条件下甲状腺C 细胞会将极少数PCT 生成,因此健康人群水平极低,但一旦机体遭受细菌感染甲状腺以外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与组织均会生成PCT。研究称[6]细菌感染4 h 后PCT 会逐渐上升,峰值出现于6~8h,且24 h 后仍有较高水平。一般情况下PCT 难以被降解,进入血液难度大,故而有较好的稳定性。PCT 阳性时提示有极大可能是细菌感染,若为病毒感染PCT 仅轻微上升或无明显变化[7],因此该指标准确度非常高,便于临床准确鉴别诊断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同时还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规避滥用抗生素现象。细菌性肺炎PCT 水平>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组,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3 组PCT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07±0.01)ng/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 阳性率为92.9%,支原体肺炎76.5%,病毒性肺炎组仅20.0%,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检测PCT 与CRP 有利于鉴别诊断小儿感染性肺炎类型,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