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没有翻译,世界会如何

2020-08-09大卫·贝洛斯

看世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意大利语哥伦布工具性

《你耳朵里有鱼吗?—翻译及万物的意义》

[英]大卫·贝洛斯 著

韩阳 译

商务印书馆

2020年4月

翻译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还是其他会影响现代生活各个方面的国际性组织,翻译都不可或缺。翻译已经成为现代商务的一部分,在各大行业中,几乎所有集团和公司都需要翻译。

除此之外,家里的书架上总有译著,大学里每个学科的每门课程的课外阅读书单上也有外文书,加工食品标签上有翻译,拆装家具说明书上也有翻译。

所以,思考“如果没有翻译,世界会如何”这一问题,仿佛并没有太大意义。

假如没有翻译

話说回来,没有翻译其实也可以。解决方法很多:如果想和哪个国家的人打交道,我们就去学习哪种语言;或者可以决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或者为了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就干脆发明一种共同语言。但如果我们既不愿意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拒绝学习满足需要的其他语言,那很可能会带来这种后果:忽略跟我们语言不通的人。

上述三种选择看似极端,然而面对跨文化交际的诸多悖论,上述三种方法并非虚无缥缈,不可施行。历史上,除了翻译,上述三种方法都已有人实践过。不只如此,现在,翻译的发生是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的,但拒绝翻译,使用其他各种方法,其实更贴近历史现实。关于翻译,尚未浮出水面的真相是:很多情况下,没有翻译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长久以来,印度次大陆上一直居住有很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群使用不同的语言。然而,印度人并没有翻译的传统。直到最近,乌尔都语、印地语、卡纳达语、泰米尔语和马拉地语等之间,都没有任何已完成的直接翻译工作。

面对不同族群几个世纪的时光都在同一片大陆上度过的情况,人们之间如何相处?答案就是:他们学会了不同的语言!次大陆上的绝大部分人会说不止一种语言。印度人一般都会说三种、四种甚至五种不同的语言。

中世纪晚期,欧洲很多地方的情况也与之相似。商人和诗人、水手和冒险家会去各个不同的国家,或者到欧洲大陆的不同地方,总能自然而然地学到或者多少混用相差甚远的语言。然而,只有其中最用心的人才会思考这个问题:自己是在说另一种“语言”还是在适应当地语言与母语相比的变化。

哥伦布,一个语言学家?

伟大的探险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留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案例,说明中世纪晚期时,欧洲各种语言之间的可理解性和可替换性。他在自己蒲林尼的那本书的边角写了不少笔记,我们认为那些笔记是早期意大利语,但所有地名—比如古巴等—他都使用了标准的葡萄牙语,标记自己在新世界发现的各个地方。

哥伦布的官方通信,使用的是卡斯蒂亚西班牙语,但他一路上珍贵的航行日记则是用拉丁语写成的。此外,他的“秘密版”航行日记是用希腊语写的。不过,哥伦布的希伯来语肯定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否则根本看不懂亚伯拉罕·萨库托的《天文表》,更无法预测月食,以此震慑加勒比岛的土著人了。

另外,哥伦布一定也比较熟悉通用语—一种由简化的阿拉伯语法和大部分来自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词汇组成的“混用语”,从中世纪到19 世纪初期,地中海地区的水手和商人是主要的使用者—因为他用卡斯蒂亚语和意大利语写作时,也从通用语中借用了一些标志性词语。

1492年,乘船航行在大海上的哥伦布,到底会说多少种语言?如果是在当今几种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相互理解性的印度,这个问题就不太好回答了。我们不妨这样说,毕竟当时的意大利语和卡斯蒂亚西班牙语等语言都还没有语法书,所以哥伦布甚至对这些语言还没有概念。他只是一个博学的人,可以使用三种古老的语言阅读、写作。除此之外,他还是个地中海上的水手,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可以使用语言的不同变式交流。

工具性语言

现在,人们用于口语交流的语言多达7000种,不可能有哪个人可以学会全部语言。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该国家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为了保证语言的有效使用,学会5~10种应该是上限了。

一些坚持的人可能会学习多达20 种语言,少数把自己一生投身到语言学习中的资深语言学家可能熟知50 多种语言。但即便如此疯狂,人们能掌握的语言数量也只是总数的一小部分而已。

世界上的大部分语言并没有太多受众,这也是很多语言濒临消失的主要原因。然而,世界上有六种“主要”语言,除了几个使用这六种语言的国家的人外,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至少说两种语言。

举例来说,俄罗斯联邦中存在数百种语言—包括斯拉夫语、突厥语、高加索语、阿尔泰语及其他语族。但使用这些多样化语言的人,很少同时也会说俄语。同样,在印度,既会说印地语也会说乌尔都语、孟加拉语、英语或次大陆上其他六种中介语之一的人很少。

由于交流的对象是世界上所有人,而不只是某个小群体,因此我们不必学会世界上每个人的母语,只需要会使用其工具性语言即可。所谓工具性语言,就是所有非母语人士学习的语言,旨在与以第三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

在世界各个角落,以此为主要功用的语言约有80种。由于工具性语言对某些人来说也是母语,且很多人会使用多种工具性语言,要想实现与世界上大多数人交流的愿望,你不必学会全部80种工具性语言;只要熟悉其中9种—中文(13亿使用者)、印地语(8亿使用者)、阿拉伯语(5.3亿使用者)、西班牙语(3.5亿使用者)、俄语(2.78亿使用者)、乌尔都语(1. 8亿使用者)、法语(1.75亿使用者)、日语(1.3亿使用者)以及英语(约8亿-18亿使用者)—那么即使无法完成讲求细节的谈判或严肃的学术性辩论,也足以与世界上45亿人甚至多达55亿人,完成有效的日常沟通,也就是说,可以和世界上90%的人进行交流。

再加上印度尼西亚语(2.5亿使用者)、德语(1.85亿使用者)、土耳其语(6300万使用者)以及斯瓦西里语(5000万使用者),正好是13种语言。

你脚下的大地如此广博:整片美国大陆、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地区的欧洲大部分、从伊斯兰国家的新月到摩洛哥再到巴基斯坦、印度半岛的大部分、非洲大陆的大部分,以及人口密集的东亚地区……

(本文获出版社授权,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郑嘉璐 zjl@nfcmag.com

猜你喜欢

意大利语哥伦布工具性
学唱意大利语作品的基本环节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非通用语种教学路径探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被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我国非通用语专业辅修教学探究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哥伦布没老婆
哥伦布与新大陆
“意大利语”学习热潮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