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容整得好是怎样一种体验?

2020-08-09竹几

看世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整容鼻子手术

竹几

电影《狼狈》中的女主,拥有惊人的美貌,但并非天生丽质,而是全身整形

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我回了趟家。某个出门吃饭的悠闲傍晚,妈妈盯着我的脸问:“要不要去拉个双眼皮?”

我淡然地接话:“割就算了,但是有点想去给肿眼皮抽个脂,听说是个小手术,简单。”

谁料这回合竟没结束,我妈说道:“听说这个好像会反弹,你还是去医院先咨询一下吧。”末了,她还感叹,应该在今年过年前做个手术的,错过了疫情这么好的恢复期。

我妈显然在整容方面,比我研究得更透彻。

不得不说,“颜值即正义”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在成功的手术下变得漂亮自信的脸蛋儿们,让原本对整容怀有偏见的长辈都逃不过“真香定律”,想要怂恿自己的下一代,甚至是自己去实践。

修补残缺

“整容改变命运”已不是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只要有条件,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愿意进行“改造”。在许多人看来,脸蛋和身材的优秀,使得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

从我高中同学到职场同事,几乎每一个阶段的社交圈中,都有对自己外貌下过手的人。

比如,我的学生时代的好朋友,如今研究生未毕业,金句乃是—“被说丑,靠心理调节根本不行,不如去整容”。

这位朋友热衷于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各类整形项目,功课做得格外全面。像是激光磨皮,号称一次5000元,3次以上才有效果,她已经预约了。

而她的眼睛和鼻子原本计划在今年动刀,无奈碰上疫情,别说医院,连校门都出不去,改造计划才被迫搁浅。

整容这件事,可以说已经不稀奇。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完成的整形总次数增长了5.4%。其中,18岁以下的人整鼻子比较多,19~34岁的人则是隆胸、吸脂和鼻整形项目的主力军。

虽然整容这事儿越来越普遍,但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个颇具恐怖色彩的行为。

公认的整形美容手术源头,来自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当时,印度人把“削鼻”作为刑罚的一种,那些不忠的妻子、做错事的奴隶,搞不好就“被”没了鼻子。但这严重影响了美观,于是就出现了鼻子再造术。

而真正让整形手术风靡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工业革命。因为,战争和工伤事故让人容貌受损的不计其数。一战期间,一位医生用伤兵身体部位其他皮肤,移植做了全面的整容手术,拉开了现代整形手术之幕。

整容,长期以来,与其说是为了追求美,不如说主要还是为了修补残缺。因此,“只有身体有缺陷的人才需要整容”的概念,也长久存在于人们心中。

即使到了21世纪,整容在人们心里还是颇具负面色彩的存在。

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那些整容的网红,拥有尖下巴、高山根(指鼻子)、欧式双眼皮,加上来路不明的填充物以及修图软件的辅助,人脸比例极度不和谐,塑胶感溢出屏幕。

另一方面,影视作品所传达的对整容的追求,大多也令人反感。像是国产电影《整容日记》,把“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的价值观宣扬得淋漓尽致—丑的人,无论工作、感情、生活都不顺利,没有未来;而只要好看,就什么都能够获得。

而且在影视作品中,整容的人似乎下场都不太好。比如,日本电影《狼狈》中的女主,她拥有惊人的美貌,但并非天生丽质,而是全身整容。

正因为过于大面积和频繁的整容手术,《狼狈》的女主生出了大片大片的黑紫色血块,又不断再继续用外物填补淤痕。观众着实被女主越整越垮、越垮越整,最后导致精神失常的死亡循环,吓得不轻。

电影《整容日记》中的女主,她经过几次整容手术后,生活也随容貌的变化发生巨大

相比韩国,美国才是整形第一大国。

这些有关整容的电影里,整容者大多需要定期到医院反复加工,并且吃着副作用极大的特效药。因此,电影传递出的观念就是:整容是个无底洞,需求越来越大,保质期却越来越短,而随着美貌带来的荣光越大,人的虚荣也会膨胀得越大,最后像泡沫一样瞬间消失。

飞速发展

不过,这些影视作品展现的只是有关整容的极端案例。过去的整容行业医疗水平的确不够发达,风险大,出事多,导致整容一直摆脱不掉被污名的阴影。

韩国整容类型节目《Let美人》,每期都会记录一位至两位丑女变美的过程

若有“整容失败致恋情告吹”的交友俱乐部,估计VIP会员的人数不少。

但这几年,整形行业飞速发展,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无论从医生技术、设备条件,还是审美水平来说,都已经不再是前几年的旧思想了。一些局部小手术几乎没什么副作用,也不需要反复修补。

甚至现在的整容行业不再囿于几个有限的模板,整容项目也五花八门,细分到不能更細。简单拿“垫鼻子”举个例子,其方案可能多至6种:单纯硅胶、硅胶+真皮瓣、硅胶+耳软骨、膨体+自体软骨、假体+鼻中隔软骨、肋软骨……肋软骨还分半肋和全肋。

还出现不少有经验者,像分享零食测评一样,为网友分享各种项目的注意事项:什么玻尿酸要打就打下巴、别打苹果肌,先做鼻子再做眼,鼻头最好不要用硅胶膨体,眼袋不要切太干净否则会凹陷,打美白针少喝pola……我不懂pola是什么,还专门去搜了下,原来是“美白抗糖饮品”。

整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及知识圈,延伸出的微整领域,也给予越来越多的人机会,敢于去尝试调整自己对外表不满意的地方。

在知乎提问“整容整得好是怎样一种体验”下,高赞回答便是“之前买的很多书都不想读了”和“恨不得现在就踏进整容医院的大门”。

整容大国

事实上,美容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与普及,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整容广告的身影,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和书籍也在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出现。

“整容大国”韩国人更是将整容作为家常便饭:“在韩国,整容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甚至高中毕业的成人礼,家长会送孩子整容套餐,目的就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韩国,作为一种可以任意购买的商品服务,整容已经成为了一项被日常化的实践行为。而且每年赴韩整容的外国游客也在与日俱增,甚至抖音上有留学生持续更新自己在韩国的整容记录。

韩国还有一档整容类型节目—《Let美人》。它出了五季,节目每期都会找出一位因相貌不好而遭到不公或挫折的悲惨经历的女生,确定手术,记录整容和康复到一步步变美的过程,最后让这样的女性最终走上台前,站在电视荧幕前,骄傲地告诉大家自己现在多么自信、生活多么焕然一新。

这个节目商业套路的味道很重,走的是以往那种“变美能够收获更好的人生”的路线,除了利用综艺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外,更是想要把整容行业的商业价值进一步放大。不过在2015年,电视台负责人表示,考虑社会情绪等综合因素,决定不再制作新一季节目。

韩国是拿素人试刀,日本则直接是公众人物上节目自曝。比如,人气爱豆“假面女子”组合中的坂本舞菜,脸上大大小小动了好几处,脸颊等部位注射溶解脂肪花了约12万日元,嘴角和鼻子注射肉毒杆菌和透明质酸花了约20万日元,双眼皮30万日元,再加上七七八八的各种注射,前后也算为了这张脸花了8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万多元),还不算上后期保养。

不只是亚洲,整容在全球风靡。但你可能想不到,相比韩国,美国才是整形第一大国。ISAPS的数据显示,美国在全球整形总次数中占比为18.7%。

美国拥有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医美科研实力,像是肉毒素、激光脱毛、玻尿酸等现在耳熟能详的整容技术,其实都是由美国发现并首先应用起来的。美国大学很多医学工程学院和医院,以实验室合作的形式,研究最新的科学技术,提高手术安全性,简化手术过程,整个医疗机制都是比较完善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要动手术的整形次数”这一排名上,巴西全球第一,超过美国。让人无法想象,在地球的另一边,南美人对在自己的身体上动刀子,无所畏惧。

美是自己的

只是,整容变得普遍,并不代表所有整容手术的质量都上升了。就像某国内社会新闻调查节目里,每天都有因整容而引起的纠纷。

某女士在一家医美机构做了面部抽脂整形,结果手术后脸上多了两个包。该女士谈了两个男朋友,对方都很介意脸上的鼓包,因此影响了两段恋情。她跑去媒体,要求曝光给个说法。

另一位女士,在某美容医院做了包含眼睛、下巴、鼻子等部位的5个整形项目,共计花了14万多元(6年前)。后来鼻根假体凸出,医院给她做了免费修复,但之后睡觉打呼噜越来越严重,连跟男朋友的婚事也黄了,她觉得一定是跟手术有关系。

若有“整容失败致恋情告吹”的交友俱乐部,估计VIP会员的人数不少。

现如今,“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的价值观被更加肯定,大家都不再避讳改造面部或身体的事情,就连明星也敢大声说出自己“do something”。

从某种程度来说,“整容”被污名的成分减弱了不少,大家舍得投资自己,其实是件好事。然而,整容这件事前后一定会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变化。

如果不是完全为了自己,而是迎合他人审美、抱着虚荣的目的去动刀子,就必须想清楚—這是一条无法回头、不能后悔的路,你到底能不能承受住所有结果?

责任编辑何子维 hzw@nfcmag.com

猜你喜欢

整容鼻子手术
你的鼻子超级棒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鼻子和嘴
老叔整容了
兔子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