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初探

2020-08-08孙萍胡王维红包震飞丁小云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贲门反流胃镜

孙萍胡,王维红,包震飞,丁小云

(宁波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浙江 宁波 31500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如烧心、反流等不适症状和(或)食管黏膜损伤或其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是治疗GERD 的一线药物,在多数病例中能够起到有效缓解症状的作用。然而,有研究[2-3]发现,约40%的GERD 患者在服用PPIs 后,仍有反流样症状存在,而大约10%的患者对标准剂量的PPIs 不敏感或无反应。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推荐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定义为:双倍剂量PPIs 治疗8~12 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4]。RGERD 对常规PPIs 治疗反应不佳,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5-7]。

近年来,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8-10]有可能成为治疗RGERD 的有效方法,但国内相关研究报道罕见。本文就本院内镜下ARMS 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初步研究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行内镜下ARMS 治疗的RGERD 患者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 例,女2 例,年龄44~54 岁(中位年龄50.5 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0~31.5 kg/m2(中位数23.1 kg/m2)。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4]提出的RGERD 诊断标准,且均经临床诊断确诊;②经规范内科治疗失败,或难以耐受内科治疗自愿选择胃镜下手术治疗;③符合手术适应证,且均可耐受。排除标准:①不能接受24 h 食管pH 检查或食管测压检查者;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③有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器质性病变史者;④精神障碍者或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常规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禁食禁饮8 h。常规胃镜检查,明确食管、胃底、贲门情况。见图1。所有患者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图1 术前胃镜检查Fig.1 Preoperative gastroscopy

1.2.2 手术器械采用Olympus GIF-H290 胃镜及主机;Olympus KD-650L Dual 刀;Olympus KD-620LR钩刀;MTW 0910518211 一次性黏膜下注射针。

1.2.3 操作步骤患者平卧位,行气管插管。内镜下ARMS 步骤如下:①电凝标记贲门下2/3 周黏膜;②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 + 美兰 + 生理盐水隆起病变;③Dual 刀/钩刀环周切开黏膜层,黏膜下剥离黏膜;④电凝止血,创面电凝钳处理,未见穿孔及活动性出血。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具有丰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经验的医师完成。内镜下ARMS 过程见图2。

1.2.4 术后治疗及护理术后禁食禁饮2 或3 d,并给予抑酸、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恢复饮食后,PPIs 继续口服至第8 周。

1.3 症状评分

采用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astroe- 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GERD-HRQL)和吞咽困难得分。

1.4 术后随访

图2 内镜下ARMS 过程Fig.2 Procedure of endoscopic ARMS

术后1 个月开始,每个月以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的随访,与术前评分比较,以判断是否有改善,如连续两次评分稳定,则可延长电话随访时间至每3 个月1 次或每6 个月1 次。术后6 个月电话随访并复查胃镜。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年8月7日,术后随访最长至26 个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全组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ARMS 术,无术中术后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吞咽困难,全部患者均无需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为6~9 d(中位数7 d)。

2.2 术后随访

全组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 个月,出院后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1 个月RSI 评分(9.7±3.9)分,术后6 个月RSI 评分(2.8±1.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 个月GERD-HRQL 评分(11.3±2.3)分,术后6 个月GERD-HRQL 评分(3.2±1.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 个月吞咽困难评分为(1.5±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无1 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评分(0.0±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术后6 个月胃镜随访见松弛的贲门较前缩紧。见图3。

附表 术前术后各种评分比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variou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score,±s)

附表 术前术后各种评分比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variou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score,±s)

注:t1/P1 值为术后1 个月与术前比较;t2/P2 值为术后6 个月与术前比较

时间 RSI 评分 GERD-HRQL 评分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 18.7±3.9 23.7±6.8 1.7±1.4术后1 个月 9.7±3.9 11.3±2.3 1.5±0.8术后6 个月 2.8±1.5 3.2±1.9 0.0±0.0 t1 值 3.99 4.20 0.26 P1 值 0.003 0.005 0.804 t2 值 9.24 7.10 2.99 P2 值 0.000 0.000 0.031

图3 术后6 个月复查胃镜Fig.3 Reexamination of gastroscopy at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

3 讨论

GERD 常规使用PPIs 等抑酸治疗后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由此引出了RGERD 这一概念。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 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金牌手术”,但该手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主要用于食管旁疝或混合型食管裂孔疝,临床诊疗普及率较低,且术后并发症较多[11]。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RGERD 患者已经能够选择除外科手术外的各种治疗方法。内镜下治疗RGERD 已有诸多研究,如Esophy X 经口咽微创胃底折叠术(TIF术),虽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但对酸反流的控制不如腹腔镜胃底折叠术[12]。内镜下Stretta 射频治疗微创、操作简单、不良反应事件少,但该方法治疗费用昂贵,而且长期疗效尚不清楚[13-14]。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15-17]是一种内镜下治疗GERD 的新方法,主要通过套扎与固定的方式,达到缩窄贲门的目的,减少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该方法具有简单、创伤小和近期疗效确实等特点,但纳入标准中未限定于RGERD患者,仍需进一步评估其对RGERD 的疗效。

近年来,由日本学者INOUE 首次提出的ARMS[8],是一种新的GERD 内镜治疗方法,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ESD,在齿状线上下行长约3 cm 的新月形黏膜切除,其中食管侧1 cm、胃侧2 cm,利用术后瘢痕狭窄的特性重塑抗反流屏障。INOUE 亦指出[8],因主要的抗反流作用可能受胃侧切除黏膜的影响,所以总的长度可根据情况适当改变。HEDBERG 等[9]在术中以倒镜的方法切除胃食管结合部下270°(3/4 周)黏膜,该研究共纳入19 例RGERD 患者,结果显示:68%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可停用PPIs,术后早期吞咽困难的患者有3例(16%),需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YOO 等[10]对33例RGERD 患者进行内镜下ARMS 治疗,结果显示:6个月后,63%的患者可以停止使用PPIs,30%的患者减少PPIs 的使用剂量,GERD 问卷得分明显降低,由11.0 分下降到6.0 分(P<0.01),2 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术治疗,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以上研究[8-10]显示,内镜下ARMS 术治疗GERD 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随访至术后1 个月时,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RSI 及GERD-HRQL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吞咽困难改善尚不明显(P>0.05);随访至术后6 个月时,RSI、GERD-HRQL 评分(P<0.01)及吞咽困难评分(P<0.05)均明显下降;术中术后均无消化道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初步表明了内镜下ARMS 技术的良好疗效及安全性。内镜下ARMS 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对于很多已开展EMR/ESD 的医院均能实施,无需额外购置设备,手术费用相对较少,有望成为RGERD 的优选治疗方案。结合国外相关研究[9],行贲门下切除3/4 周黏膜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抗反流效果,但术后并发严重吞咽困难的概率也随之上升,虽然行简单扩张治疗能解决狭窄,但会导致黏膜切除部位瘢痕过度形成,应适当减少贲门下切除范围,以减少严重吞咽困难的发生。本研究行内镜下ARMS 时,使用ESD 行贲门下切除2/3 周黏膜,术后随访过程中无1 例患者因吞咽困难而行内镜下球囊扩张等治疗。但鉴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今后行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论证。

猜你喜欢

贲门反流胃镜
人倒立着还能喝水吗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腹腔镜近贲门处胃间质瘤切除术联合抗反流手术临床分析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术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Ⅲ期贲门腺癌预后的研究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