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

2020-08-06赵大坤姜莉莉

高教学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应用型人才

赵大坤 姜莉莉

摘  要:建设优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措施,金融学院优质教育建设将遵循顶层设计思路,以第一课堂为主线,拔高度;一、二课堂相结合为面,拓宽度;一、二、三课堂立体化培养为体,构建“优质教育立方”,培养“厚德乐学,强能精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同时坚持将养成教育贯穿始终,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最终实现优质教育建设目标。

关键词:优质教育;应用型人才;能力工程;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139-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e will follow top-level design ideas, which are setting the first class as the main line to pull the height, then set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sses as the surface to broaden the degree, and setting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classes together as the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ing body to construct the "quality education cub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developing the applied financial talents who have great kindness and learn happily to strengthen strong ability and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sticking on cultivating education throughout all service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high quality education finally.

Keywords: quality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s; abilities engineering; cultivating education

建設优质教育是深层次、系统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措施,促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优质教育,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长春光华学院优质教育体系以强能力、重素质为特征,实施以来,人才培养得到系统优化,“优质教育”校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金融学院结合学校发展理念,提出了理念“顶天”、指标“落地”的优质教育体系建设方案[1]。

一、优质教育建设目标及培养模式

(一)优质教育内涵建设

金融学院的顶层设计理念,充分阐释了优质教育的内涵建设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厚德乐学、强能精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改变求学者的命运;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建“自立利他、扬清抑浊”的文化氛围,为育人者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坚持“以为求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力将金融学院打造成为社会认可的吉林省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了更好的践行这一办学理念,学院以“五一五”工程作为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

(二)以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

适合的教育就是要适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合学院学生学习接受能力,适合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要求。金融学院经过前期的行业调研,重新定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专业能力矩阵,明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完善人才培养路径。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情况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提升就业率、考研率、创业成功率来实现优质教育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打造金融学专业品牌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语特色。

(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建设

金融学院积极推行基于行业发展的真实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引入仿真实训软件投入教学,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提升业务能力。每个专业都研究适合行业发展特点的校企合作课程,由“双能型”教师或外聘行业专家来讲授。

《银行信贷》课程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将学校、企业、社会融为一个“大课堂”,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期货与期权》课程通过运用“微型营业部”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单元组织各“营业部”开展案例分析、PPT展示、分析师看盘、交易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采取企业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将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营销融入课程教学中,同时采取双语配音法开展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外贸英语口语(双语)》通过零距离角色扮演、影视剧教学、抢答竞赛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快乐学习英语;《进出口报关实务》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通过让学生做实际的报关业务完成考核。《统计学》课程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统计软件实训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加以演练,提升了实务技能;《微观经济学》则采用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将课程设计分为理论讲授和讨论交流两部分,明显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投入。

(四)以两个全覆盖为特点的“第二课堂”建设

专业能力培养注重一、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拔高度,理论教学奠定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第二课堂拓宽度,以知识能力应用为主。金融学院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团组织架构,覆盖全部专业,同时成立了未来向公司制发展的“鼎锐金融协会”,各社团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成立了顾问中心,推动第二课堂和对外竞赛活动活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中全面展开,择优参加省内外学科竞赛,提升了学院学科竞赛获奖率。

(五)以合作教育为依托的培养渠道建设

金融学院与中国银行、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优才校行企合作联盟、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定期开展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和交流研讨活动。积极开拓校企合作项目,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引进企业共建专业实验班、定向培养班,同时力争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探讨更多的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

(六)以六大能力为目标的能力工程建设

1. 专业核心能力

学院通过对口就业率、考研率、大赛获奖率、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网络专业能力测评数据、创业成功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情况进行综合数据分析,推动“课证融合”“课赛结合”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开展,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同时定期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利用用人单位和合作企业反馈的信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强调实用计算机能力与网络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幅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收效明显。授课教师注重训练学生的word排版、excel数据分析、PPT制作、手机软件應用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网站建设、新媒体平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3. 外语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通过革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定期开展英语社团和“大学生英语体验节”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通过组建“专业英语教研组”,指导学生在专业英语领域提升英语水平,学院学生在各项英语大赛中频频获奖。

4. 应用写作能力

针对部分学生提笔忘字和写作困难的现象,力争让学生多动笔、多读书,养成记周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针对部分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让其练习做策划书、调研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专业资料的编辑;针对部分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对其加以特殊指导,提高其专业学术性文章的写作能力,让其加入到教师的教科研团队中,为后续的研究生学业或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针对部分具有较好文学素养的同学,纳入到学院宣传团队中,配合学院进行一些媒体宣传、学报编辑等方面工作。

5. 表达交流能力

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有形资源,通过适时组织各种竞赛,鼓励学生定期与班导师或辅导员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班会等集体活动中踊跃发言,多参加公众演讲活动,提升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利用好企业顶岗实习等机会,借助合作企业的文化氛围,真实企业场景,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6. 合作共事能力

学院课改课程多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和学生自己分组讨论、配合完成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实案例使学生掌握在复杂的事件中如何尽快地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锻炼合作共事能力。通过六大能力工程建设,力求让学生伸手能做、张嘴能说、眼中有活,为社会培养会做事、会操作、会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七)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工程建设

金融学院以培养“五有二能”学生为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实施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素质教育工程中,通过开展多项以习惯养成为目标的有益活动,建设素质教育工程。

二、构建优质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稳定的教学管理团队

金融学院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学院遵循“以为求位”的职业发展理念,任人唯贤,通过教学管理队伍的共同努力,教工、学工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协调管理运作。

(二)业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学院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金融学院组建了以老带新教师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各项工作,提升人气,凝聚力量,实现“以人为本”的育人者价值理念。

(三)深化教学改革,助力优质教育

应用型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未来教学改革将以能力培养、能力考核为重心推进;课程改革卓有成效,课程改革将扩大覆盖面,使教师转型,学生获益;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日益完善的教学改革成果,将会助力优质教育的构建。

(四)改善教学条件,服务优质教育

金融学院的教学条件正在逐步得以改善,现代化的实训中心将不断扩建,陆续增加仿真实训软件、行业动态数据库和企业案例库等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广泛联系社会资源,建立更多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拓展空间,服务优质教育。

(五)保障素质教育,养成优质习惯

学院成立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考评机制,制订评价考核量化表,将考评结果与学生评奖评优工作挂钩。学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现代化的传播介质,在学生中展开广泛宣传。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家校联手,共同监督检查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制作养成教育事迹奖状,对养成教育表现突出学生予以表彰,按养成教育自评报告所获得等级给予思想道德考评分。

三、构建优质教育发展思路

教育有规律,教学无定法,明确的办学定位对于学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以“厚德乐学,强能精技”为魂,构建金融学院文化氛围,包括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社团文化、课堂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内是文化熏陶,对外是形象宣传。优质教育和养成教育是学院发展的主导方向,包含的各种项目建设是学院未来的建设目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成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渠道,通过不断踏实进取,使得教学质量步上更高台阶[2]。教学改革是教学软实力的体现,教学条件是教学硬件设施保障,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构成了优质教育建设的重要支撑。教师队伍构成所有工作的动力之源,为各项工作推进提供血脉支持。教学质量监控构成了教学发展的规矩和规范,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将保障学院稳定健康发展。学科建设是体现竞争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虽是慢功夫却构成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学院以“小微金融”为重心,完善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同时推进以“普惠金融”为主题的金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识教育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优质教育建设目标[3]。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坚持内涵式发展 实施优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20):33-35.

[2]丁晓昌.推进协同育人 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33-35.

[3]于洪良,孔爽.大学联盟发展:构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体系[J].理论学习,2012(08):24-28.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应用型人才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