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创新性发展研究

2020-08-06聂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聂辉

摘要:预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五位一体”钢琴教学模式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钢琴课程预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这对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预习,让学生能够知学、能学、会学,本文将从提出预习要求、细化预习方案、丰富预习方法、检验预习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读物;少儿读物;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K561.4;G239.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265-01

一、前言

在当前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内容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历史悠久的“经典名著”。尽管这些“经典名著”的知名度较高,但少儿读物对这类名著的注解常常比较肤浅,既不会深入地讲解文字背后的历史渊源,也不会站在历史发展观的视角上对当代儿童理解相关“名著”内容的视角和思路等加以阐释,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与少儿读者的现实生活的脱节。久而久之,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下降,这也使得对该类少儿读物的创新发展研究尤为必要。

二、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根据《2018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有54.6%的少年儿童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类儿童读物,但只有17.3%的儿童喜欢阅读传统文化类儿童读物。.

这一结果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对于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弱于童话故事类少儿读物,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在国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少儿读物的文化内核过于陈旧。为了提升少年儿童对这些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很多少儿读物采取图文配合的方式,一段文字配一幅插画,试图通过插画的引入提高少年儿童对读物内容的兴趣度。但是,精美插画的引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少年儿童阅读相关读物时的兴奋度,不会在根本上提升少年儿童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兴趣度。

三、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创新性发展建议

结合当前情况来看,想要扭转市场走势,在根本上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对少儿读者的吸引力,就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内核创新上做文章。所谓内核创新,就是在保留经典名著的原文基础上,站在历史发展观的视角,贴合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环境,对相关“名著”的内容进行创新阐释,方便少年儿童在生活中读,在阅读中学,在学习中成长。具体建议如下:

(一)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形式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有声读物、电子读物等早已经走进少年儿童的生活。借助相关技术的帮助,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都是纸质图书的形式限制,将之打造成可以扫码收听的“有声版”或者智能终端扫码观看的“电子版”,可以有效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在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中的存在方式,把少年儿童从枯燥的阅读理解活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样才能逐渐增强少年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阅读兴趣。

(二)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只有少年儿童真正理解了相关读物中宣讲的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在生活中践行自己在阅读中学会的道理和行为。

因此,在内容,上,应当以促进少儿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的内容理解为切入点,增加对经典名著中的背景故事、关鍵人物等的阐述和介绍的内容,增加站在现有社会文化背景下正确理解经典名著的内容和要求的有效方法和正确做法的阐释内容,让少儿读者能够在这些内容的指导下,将“传统文化”的要求和“现实生活”的需求对应起来,找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宝贵财富。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将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肩负着传承和发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艰巨责任,应当紧密贴合社会文化的发展背景,在其内容和表现方式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这样才能让在全新社会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类少儿读物,进而接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尹红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应秉持的“四个特性"[J].学习论坛,2018(03).

[2]林建.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2).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