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微:辨证看待疫情影响和冲击,更好促进创新发展

2020-08-06

中国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防控消费影响

近期,我国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并有在国际范围蔓延的态势。与非典相比,此次疫情致死率低,但传染性高,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發公共卫生事件。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迅速和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得到了全社会及WHO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也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了良好示范。此次疫情出现正值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假期前后,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对我国消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要影响或冲击,但也倒逼我国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加快涌现和发展,不仅为今后经济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还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助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短期冲击较大,但不改稳中向好趋势

疫情的出现和快速蔓延,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稳中向好的态势。

疫情对短期经济和消费的突出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短期宏观需求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使得正常消费难以释放。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因此短期内对消费需求释放形成较大抑制,包括购物、餐饮、旅游、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据监测统计,今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餐饮企业客流平均下降近90%,营业收入仅为去年同期的14%;正月初一至十二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不到3000万人次,同比减少76.6%。

其次,疫情将对恢复生产和市场供给产生影响。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企业停止营业或关闭,如春节假期,全国电影院几乎全部关闭,正月初一全国电影票房仅为181万元,只有去年同期的0.12%,损失极为惨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假期延长和对返程人员的隔离观察、防护用品短缺等方面的要求和影响,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大量就业人口返程,各类制造企业、服务业复工复产也会进展不一,市场供给恢复仍需一段时间。

第三,疫情对民众心理及社会预期产生较大影响。疫情出现以来,虽然各地政府采取了信息公开、封城、隔离、限行、延长假期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但仍然有许多居民不理解,形成了悲观预期,出现股市下跌、抢购等恐慌性行为。再加上春节期间各行业停产或放假,一些生活用品和防控用品供应不及时或库存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给不足和推高市场价格,进一步加剧恐慌和悲观预期。

客观地看,疫情对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正如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之后,我国经济运行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居民消费得以快速释放,并迅速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轨道。随着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和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进入二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将逐步恢复常态,市场供给趋于稳定,城乡居民被压抑的需求将得到快速释放。因此,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疫情将倒逼创新发展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激发市场的创新热情,涌现了一系列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对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是消费方式进一步线上化。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多人改用线上渠道“足不出户”实现多样化消费。一方面,网络购物、网络课堂等发展较为成熟的线上消费呈现高速增长,例如,今年除夕至正月初九京东到家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3.7倍。另一方面,一些新的线上消费孕育兴起,例如,原本春节上映的电影《囧妈》撤档后改为网络免费首播,仅3天时间就获得超过6亿的播放量。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接受度的提高,传统的行业发展模式和利益链条可能被打破,推动线上消费内容和场景不断丰富,将进一步提高对线上渠道的黏性。

二是应用新技术的新型服务方式快速涌现。为了防止和阻断传染,此次疫情防控中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受限,为应用新技术创造新型服务方式开辟了市场空间。在消费领域,无人机送货、无人车载人等新兴服务方式大显身手;在生产领域,针对疫情救治等医务特殊场景和利用5G云端技术,开发出了用于消毒、清洁、测温、巡逻等新型服务机器人,并已在一些重点医院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降低传染风险。

三是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等新型工作方式成为新趋势。春节期间及近期复工复产期间,由于隔离、限制出行等影响,倒逼许多企业和单位转向分散、灵活办公,由此推动了大量网上办公、视频会议、在线交付等新工作方式出现,有效推动了办公效率的提升。

四是健康文明新理念带动健康消费和健康产业成为新增长点。此次疫情暴发和蔓延与食用野生动物直接相关,同时暴露出居民日常生活的卫生陋习,从而引发人们对长期以来的消费观念的反思,并促进全社会对健康安全关注度大幅上升,更加注重加强自身防护和提高免疫力,对健康、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在加强,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明显上升。例如,春节假期多家电商平台的洗手机、除菌拖把、除菌洗碗机、划船机、健康保险等新兴品类和服务的销售额实现翻番。

可见,此次疫情为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探索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但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的大趋势,而且创造了新机遇、新空间。

进一步完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针对疫情对短缺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倒逼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化危为机,加快促进创新发展,为实现战胜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新动能。为此,国家及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是应当更注重舆情引导,特别是注意做好信息公开,减少社会恐慌,恢复民众信心和良好发展预期。

二是鼓励创新和灵活就业,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展,相关药品创新研发,鼓励有利于灵活就业的新型企业发展。此外,鼓励跨境贸易创新,更好应对全球疫情变化。

三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云服务器、5G、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加快5G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形成服务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联动的乘数效应。加快在社区、写字楼设置快递、外卖无接触取货点或智能取货柜,补齐民生设施短板。

四是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着力服务创新发展。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能力,提高对远程生产组织方式、在线服务方式的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缩短审批流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推行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探索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模式,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

(文章来源:经济杂志)

猜你喜欢

防控消费影响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