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遂平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特色构思

2020-08-06张力强

绿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

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关键所在,這其中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所起的正面作用愈加明显。探讨了在绿色化发展背景下遂平县创森规划特色构思,确定了“天中山水幸福地、秀美花园森林城”的建设定位和“一屏、双核、三带、多点”的建设布局,并在重点建设工程内容和要重点把握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国家森林城市;特色定位;建设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166-03

1 引言

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旨在突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自2004年我国首个森林城市建设启动以来,逐步形成了跨区域、覆盖地县和城乡的森林城市建设体系,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建成194个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累计增加了9.75%,促进了城市生态空间的不断扩大,城市群自然生态功能、区域发展生态承载力得以不断发展提升。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生态、产业、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 建设背景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号称“襟带河山,咽喉梁楚”,北邻西平县,西邻舞钢市,南及西南部和驻马店市驿城区接壤,东与汝南县、上蔡县相连。遂平县地形为“一山两岗一平原”,西部为伏牛山余脉,中部南北两侧为两道东西走向的岗坡,自西向东逐渐递降,南北岗坡之间和以东地区为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县域西部,面积为212.4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37%。

遂平区位交通优势突出,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纵贯全境。遂平县通过大力开展生态建设,林木覆盖率超过30%,形成了一山(嵖蚜山)、三河(奎旺河、汝河、玉带河)、五廊(高速公路、铁路、高铁,107国道、遂景大道)等为主,整体布局较为合理的绿色生态空间。截至2018年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2.03%,尤其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1.87m2,高于驻马店市大部分区县的水平,这对于促进城市、园林、森林三者的有机融合,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十分有利。

3 规划原则

3.1 尊重自然原则

坚持尊重自然,以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手段为主,科学运用乡土树种,实现造林树种的乡土化、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管护措施的生态化,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恢复山地温带阔叶林植被,保护河流库塘等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3.2 景观生态原则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山水脉络为骨,林草植被为肌,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扩大生态斑块面积、连通生态廊道,加强生态基底建设,合理布局,构建起县域范围内结构完善、功能良好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网络,增加景观水平上的稳定性。

3.3 开放融合原则

在创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城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局等各个部门及社会公众、专业人士等多方力量要融合参与,有序分工协作以促进森林城市的统筹建设。

4 创森理念

近年来,遂平山立足山水林田湖多元生态要素的优势,持续推进城区绿化工作,通过“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沿街植绿”,建设了大量城市绿地和绿道,全市累计新增绿地面积达百万平方米以上,城市人居环境得以大幅改善,形成了“三河、两湖、五园”的绿地格局和“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建设新风貌。同时,通过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在山区和平原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故结合遂平建设绿抱水绕的宜居宜业名城的发展目标,规划确定遂平县创森特色定位为“天中山水幸福地、秀美花园森林城。”

以“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核心理念,通过城、镇、乡村统筹一体和整合山水资源的创新型、协调性的规划设计,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结合遂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重要专项规划的成果,真正实现“多规合一”。在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力度的前提下,大力营造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的绿色更新,不断提升国土绿化水平。通过构建城镇绿色生活圈和森林生态防护圈,增强游憩生态休闲等森林生态服务产品提供能力,尽快促使绿色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将遂平县建设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地”和“森林城”。

5 建设布局

5.1 一屏拱卫

一屏指西部浅山区生态屏障。县域西部伏牛山区丘陵浅山区建设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防护用材兼用林、水土保持林和风景林、游憩林,乔灌草并重,构建起立体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环嵖蚜山的森林公园群,将之建成城市重要的绿色屏障和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带、生态景观带、人文景观带。

5.2 双核映衬

双核指遂平城区、嵖蚜山两处生态绿核。城区以发展乔木为主的各类公园、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为主,建设城内湿地公园和城周生态防护带,水绿相融,形成城市色景观绿核。嵖蚜山以建设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内生态康养林、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统筹提升生态服务和游憩功能,完善康养产业业态,形成区域内重要的休闲绿核。

5.3 三带交织

三带指以汝河、奎旺河为主的河流和城市道路廊带。汝河、奎旺河两条骨干水系在城区交汇,形成县域中心的大面积的自然湿地,保护水系防护林带,将之建成城区南部水美景绿的“蓝色飘带”,同时通过建成七蚁路、遂嵖路、遂景大道、遂袁公路等贯穿性的绿色廊道,共同构成遂平县由郊区往城区过渡的大型绿带,将森林、湿地良好的生态效应引入城区,以起到蓝绿交织、生态协同的效果。

5.4 多点绽放

多点指依托遂平县森林资源分布和生态文化产业条件特点,在生态景观格局构建和空间形态优化上进行考虑,在位处城乡过渡带、农林生态交错带、河流生态带等重要生态和景观节点的镇村,以企业、园区、基地等模式,建成的多个覆盖水平城乡的林业生态和产业创新发展点。通过大力建设,可实现创森总体布局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上的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整体带动的效果。

6 重点工程

6.1 城市生态格局优化工程

合理优化城乡生态格局,城区重点建设开展玉带河治理工程,完善月儿湾、莲花湖公园及城区重点单位、街角绿地的小游园建设,建设林荫街道及区域、社区级城市绿道,形成等级和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开展公路、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建设,完善区域性交通绿化带,打造京广铁路及G107(107国道)、商南高速,G4(京港澳高速)、S220等多条生态绿廊,要求主次有序、纵横联通,单侧绿化宽度达到100m,做到以绿荫城。建设完善汝河、玉带河两条河流生态廊道,增强遂平县与驻马店市主城区间的生态联系和景观连通性。

6.2 国土空间保护治理工程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度落实,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沿河保护嵖蚜山镇、花庄乡、槐树乡及嵖蚜山国家森林公园、凤鸣谷景区、龙天沟风景区、红石崖风景区等面积在780km2左右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严禁进行开发建设。实施生态空间修复和水体、大气、土壤综合生态治理工程,开展植被生态恢复工程,修复西部山区采矿迹地和受损山体,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涵养能力。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维系河流水系形态完整性,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在奎旺河、汝何上游南石羊河、北石羊河,下游谢湖河等水系沿岸,结合四美乡村建设,营造若干个村镇级的小微湿地公园,显著提升森林、湿地等生态绿地在县域范围的“蓝绿空间”的面积比例,起到以林养水,以水润城的目标。

6.3 绿色产业集群构建工程

依托遂平自然山水和森林资源,重点布局,着力发展森林产业集群,以嵖蚜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嵖蚜山温泉小镇等为龙头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利用其示范效应带动嵖蚜山周边地区及遂景大道沿线镇村开展森林游憩、采摘、养生、体验等项目。依托梅园、百合园、世外桃源农场、明品彩叶股份公司等发展特色经济林、绿化苗木花卉产业,促进区域特色经果林、花卉、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有机食品等现代服务业的稳步发展。多策并举,逐步提升城市绿色生态经济比重,形成遂平特色的绿色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遂平产业兴城进程,并与环宿鸭湖生态功能拓展区一期,形成驻马店市绿色经济跃升的双飞之翼。

6.4 森林生态文化培育工程

重点培育森林生态文化,以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着力实施覆盖全境的彩叶工程,运用橡树、刺槐、香椿和金叶水杉、秋火焰、银械、花叶榆、紫叶红护、金叶白蜡、金叶刺槐、紫荆、复叶槭等本土和适宜的色叶树种,在遂平骨干路网沿侧营建连续分布、树种多样的彩叶森林,打造处“多彩花千树、缤纷遂平城”的城市形象和“道路彩带”融汇于“林中花海”的生态景观效果,丰富城市个性色彩,实现以彩亮城。彩叶林的营造中,要与周边传统村镇的特色及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精心规划设计,配套游步道、宣教点、解说标识等设施,因势利导,建成一批地域气息浓厚,风格多样的森林教育基地(彩叶主题公园),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宣教活动,在实现大地播绿的同时做到心中植绿,提升公民的生态素养,将森林生态文化培育工作真正做到位。

7 结语

遂平县应牢牢把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发展契机,还需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做好准备。首先,要注重城乡统筹、城城统筹。在遂平城区尺度,做到“以人为本、科学管控、按需增量”,稳步提升城市森林的生态建设和服务效益。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单位,为广大社会公众创造最为普惠的生态福祉。在县域尺度,研究确定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恢复的适宜规模和范围,判定现有生态格局中的空缺和连接点所在。将遂平县和驿城区的创森工程进行协同管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带动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统筹发展。建议以道路河流等生态廊道绿化为支撑、环城森林带和森林乡镇为建设依托,打造驻马店主城区、遂平县两地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和中心城市组团集群中重要的生态宜居节点,以促进质流、能量流等自然要素在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得最大的协同效益。其次,要以科技为引领,科学规划、协同管理。尤其是困难立地营造林技术、树种组合配置、森林湿地等,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合理构建与特色营造、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优化途径等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领域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技术体系,切实提升创森工程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后,要以完善制度为根本,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应加快建立起林长制、河长制和湖长制等生态保护管理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绿色治理的水平,这不仅仅是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进程的有力途径,也是有效促进“驻一遂”双城统筹,实现生态协调发展的“破题”之举。

参考文献:

[1]张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39):10~16.

[2]秦书生,胡楠.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31~636.

[3]侯元兆,杜士才.森林在绿色发展中的新定位[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1~6.

[4]张英杰,李心斐,程宝栋.国内森林城市研究进展评述[J].林业经济,2018(9):92~96.

[5]刘宏明.试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与重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2~37.

[6]溫全平.城市森林规划理论与方法[D].上海:同济大学.2008.

[7]常守志.基于生态流的城市景观生态变化与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收稿日期:2020-02-12

作者简介:张力强(1979-),男,硕士,主要从事林业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新常态的模式重建
论马克思生态思想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关联性及其意义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以绿色发展理念 引领伊春产业转型
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理念协同性探究
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