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湿地管理及社区共管模式

2020-08-06田斌

绿色科技 2020年4期

摘要:指出了山丹河南北穿越山丹全境,马营河、霍城河两大支流孕育了大片湿地,星罗棋布分布在祁连山前沿及马营河流域。山丹县湿地管理存在起步较晚,群众认识模糊,与山丹马场地城交叉难于管理、社区管理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合实际调查,对山丹县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及社区共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了加强湿地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山丹县湿地;社区共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115-02

1 山丹縣湿地资源及管理现状

1.1 湿地资源概况

山丹县湿地总面积为28801.73hm2,占全县国土地总面积的5.33%,其中:县管湿地面积为12607.49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33%,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43.77%;山丹马场湿地:16194.24hm2,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56.23%。湿地范围内保护性鸟类动物资源主要有7目8科19个品种,植物资源主要有13科18属35种。湿地资源可划分为分为2大类、4个类型、11个类别。

1.2 湿地特点及分布规律

山丹县湿地资源分布呈现“两山、两河、一区”的总体布局[1]。“两山”主要指全县境内的大黄山和祁连山前沿,涉及山丹马场和大马营镇、霍城镇、陈户镇、老军乡等乡镇的高山区,湿地面积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80%,湿地类型主要有草本沼泽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和季节性河流湿地。“两河”主要指霍城河、马营河流域,主要位于在大马营镇、李桥乡、霍城镇、陈户镇等乡镇川区及丘陵地区,湿地面积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15%;湿地类型主要有季节性河流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人工库塘湿地。“一区”主要指北部干早区,主要位于老军乡的川区和位奇镇、清泉镇,湿地面积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5%;湿地类型主要有人工库塘湿地、季节性河流湿地和少量的草本沼泽湿地和内陆盐沼。

1.3 湿地资源管理现状

山丹县湿地保护工作由县林草局负责组织、下设湿地保护站,具体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县政府于2005年制订了《山丹县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2005-2030);2007年11月成立了县湿地保护站,配备了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2009年10月制定印发了《山丹县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确保了全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依法有序实施。近几年,山丹县将湿地资源进行分类区划,实行统一管护。先后完成了湿地资源调查工作、组织实施“马营河流域湿地植被恢复工程”、重点开展了湿地界桩、界碑的埋设;法律法规宣传、湿地围栏封育、植被恢复,湿地固定样地监测、湿地土壤水质监测、候鸟监测救助、疫病疫源防控等工作。通过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以及人为巡查管护,群众湿地保护意识大幅提升,湿地保护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4 湿地社区共管现状

山丹县近年来在湿地管理中尝试引入社区共管新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手。

(1)深入重点湿地区,进行宣传教育。使社区群众对保护湿地意识进一步增强,重点湿地区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

(2)加强培训学习。组织村社群众学习有关湿地保护知识、湿地政策和法规等,主要形式包括免费开展培训、免费发放宣传资料、观看音像资料等。

(3)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村民参与一些湿地资源管护重大决策的制定,同时有机会参加日常的湿地项目工作。主要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骨干参与顾问湿地项目设计、聘用村民为湿地管护兼职人员等。

(4)签订社区共管协议。与重点湿地区域的3个乡镇的12个村社签订共管协议12份(大马营镇的磨湾村、高湖村、新墩村、前山村;李桥乡的东沟村、西沟村、高庙村;霍城镇的周庄村、泉头村、西坡村、王庄村、双湖村)。

(5)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兼职管护员。协助进行湿地管护工作,实现了全县重点湿地社区共管全覆盖[2]。

湿地社区共管效益突出。近几年山丹县努力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经济激励、政治激励和社会激励。经济激励主要为发放物质奖励、管护津贴等;政治激励主要为在合适的条件下,由短期工转为固定管护人员;社会激励主要为开展生态旅游时提供劳动力或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开展的湿地社区共管活动,协助他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了对湿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重点湿地区村社群众从湿地破坏者变为了保护者[3]。社区共管实践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大家成为既是生态资源的使用者和又是保护者,达成了湿地资源管理共识。也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群众经历了“不支持一不理解一被迫理解一完全理解一支持”的变化过程,付出了很多,尤其是牺牲了一些经济利益[1~6]。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了资源、保护了根本、保护了命脉。经过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及管护人员不间断巡护检查,全县破坏湿地资源的非法行为已得到全面遏制。

2 湿地管理存在问题

2.1 群众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山丹县近年来湿地共管工作才刚刚起步,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较低,群众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尤其是当地乡镇基层村社干部对湿地共管工作及其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群众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湿地”,也不知道保护湿地的作用及其意义。认为他们祖先就在湿地周边居住,改造湿地,利用湿地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2.2 缺乏财政项目支撑

一是由于山丹县没有列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缺乏国家项目资金投入。二是湿地保护经费至今没有列入财政预算,致使湿地保护资金严重缺乏。山丹县湿地总面积较大,分布有较零散,目前只有一个管护站,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支持,湿地资源管护只能靠管护人员死看硬守,严重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2.3 管理体系不完善

山丹马场前沿湿地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80%以上,又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和水源涵养地,也是湿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但是管理体制和权属问题等,有些工作难以协调开展。山丹马场隶属于中农发集团,是国企,尽管地界在山丹县行政辖区内,但山丹县没有权限管理山丹马场事务,有些工作统筹难度大,它又处于马营河流域上游,严重影响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法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保护的条款比较分散,且不成系统,无法可依或法条相互交叉,难以很好发挥作用。在执法方面,也存在着执法人员不足,缺少必要的技术装备以及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

3 加强湿地管理建议

3.1 全面保护湿地资源

一是通过公开招录、社会聘用等方式,不断加大湿地管护人员力量,强化日常巡护巡查,做到巡查管护面积全覆盖。二是积极争取湿地保护工程项目,采取湿地围栏、红外远程监控等措施,加强湿地资源管护,使人为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得到全面遏制。三是加大湿地保护执法检查力度,以湿地专职管护人员日常管护为主,充分发挥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湿地生态护林员作用,严格控制开发破坏自然湿地。

3.2 有效恢复退化湿地

一是积极与县水利部门协调,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对一些由于严重缺水而退化的湿地采取生态补水等措施,进行湿地恢复与治理,使湿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积极争取湿地保护工程项目,采取生态引水、人工种草、封育等工程措施,对生态脆弱区湿地进行人工治理,促使其生態功能得到逐步恢复。三是在重点湿地区选定有比较典型性的湿地斑块进行湿地植被恢复示范工程建设,以此带动全县湿地保护工程有效开展。在重点湿地护区设立湿地保护小区,设置永久性界碑、界桩;局部区域开展退耕还湿地、围栏封育、水源涵养林建设、封沙(湖、滩)育林(草)及人工辅助和自然恢复的措施恢复湿地植被。对湿地退化严重的地段,划入重要封育区,进行全面封闭管理,严禁一切开发利用,促进天然植被的自然更新。

3.3 严格湿地执法检查

认真落实《山丹县湿地保护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执法。对非法占用湿地、滥捕乱猎湿地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严格查处。应成立湿地执法检查大队,开展湿地保护专项行动、湿地执法检查;逐步扩大湿地社区共管工作范围,建立湿地保护联动机制,确保无重大破坏湿地资源案件发生。

3.4 强化宣传教育

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和护林护(草)防火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举办“普法赶集”、“科技下乡”等专题宣传培训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湿地资源的良好局面。

3.5 加大资金投入

在湿地保护经济体系方面要体现明晰产权和保护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将湿地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政府应给予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

4 结语

社区共管是加强湿地管理不足的有效尝试,也是实现资源保护与利用统一协调发展的一种的管理模式。同时通过社区共管,能够缓和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湿地资源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琴,张文.黑河流域山丹马营河湿地保护与建设现状探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1):2629.

[2]韩亚彬,朱宝银,张兴华.浅谈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规划[J].林业科技情报,2008(3):36.

[3]姜玲艳.浅谈湿地保护中的社区共管模式[J].法制与社会,2008(20):181.

[4]唐永厚.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现代园艺,2017(22).

[5]吴志勇.湿地保护环境策略分析与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2)。

[6]郭玉军.我国湿地保护与湿地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

收稿日期:2020-01-10

作者简介:田斌(197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保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