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水体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

2020-08-06熊溪源熊朝晖

绿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

熊溪源 熊朝晖

摘要:综合分析了太湖流域存在的湖泊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富营养化、洪涝灾害、湖泊生态系统遗受破坏、底质污染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污染成因及研究进展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如增强环保意识、完善環保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X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070-03

1 引言

太湖流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缘,流域面积36895km2,河道总长12万km。太湖水面面积2338km2,平均水深为1.89m,平均水位下容积约44亿m3,是一座天然的蓄水池,在防洪、供水、航运、旅游及渔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太湖水网流经之处均为工农业发展进程与城市化进程极其迅猛的地区,随着经济效益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太湖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饮用水、旅游、养殖等。如今,太湖环境问题引起了政府及群众重视,促使人们开始加大对太湖的治理。

2 太湖水环境问题一览

治理太湖水体污染的研究主要是从水质、污染物、自然灾害等因素和无锡市已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效果入手,并且进行两者的对比结合,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富营养化加剧、洪涝灾害、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底质污染严重四种污染现象及治理。

2.1 富营养化加剧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各个湖泊富营养化都比较严重,在全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座大中型水库中有67个湖泊、12座水库已经处在富营养化水平,对湖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富营养化的评价标准主要为氮、磷元素的含量。夏季太湖水体总氮由1987年的1.89mg/L增长至1995年的2.46mg/L, 1996年更是高达3.77mg/L;总磷从1987年的31mg/L增加到1993年的153mg/L,增长近5倍[2]。

富营养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粗放型的农副业耕作养殖方式造成含氮、磷肥料及有机污染物污染流域水体,二是湖底淤泥和沉积物长期得不到清除,成为氮、磷的潜在释放源。富营养化过程加速水质恶化,导致整个太湖水质较差,其中竺山湖、梅梁湖、西部沿岸区、湖心区最为严重,东部沿岸区、五里湖、东太湖水质也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富营养化的水体会给用水的民众带来危害,也会危害渔业养殖,还会对整个湖泊生态平衡造成破坏[3]。

2.2 洪涝灾害频发

太湖自身的自然环境就决定其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建国后期,由于电力工业发展提供动力,通过设站抽水,将涝水排人江河,提高了圩区标准,但加剧了外河洪水压力,使得太湖洪涝灾害更加突出。如1954年、1962年太湖流域发生两次比较严重的大洪水。1954年梅雨期长达62d,受灾农田785万亩,全流域约1/4的面积一片汪洋,太部分地区水位突破历史纪录。1962年由于台风过境,引起流域大面积降雨,部分地区暴雨引发山洪,全流域受灾农田644万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经历了1991、1993、1999等6次较大洪水。其中尤以1991年洪水和1999年洪水最为典型。1999年特大洪水,太湖水位达创记录的5.08m,是20世纪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洪水[4]。

2.3 湖泊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所有生态系统都有自我调节能力,湖泊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太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上限的,若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大到环境无法承载,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对40多年研究结果分析,太湖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种群数减少而数量剧增。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太湖藻类的数量平均每年上升5.8倍。1990年7月太湖发生藻类水华爆发值,局部水域藻类个数高达13.2×108个/L,生物量达108mg/L。与此相反,藻类的种群数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约平均每年减少2种。太湖浮游动物种类由1960年的57种,增加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79种,而后急剧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40多种;数量由1960年的3687个/L下降至1993年455个/L[5]。

除生态系统外,资源的破坏力度也比较大。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大量能量被各种有害藻类利用,那么其余对生态环境有利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必定减少,另一方面,这也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减少。

2.4 太湖底质污染严重

太湖流域的底质污染主要由某些有机物和重金属引起。有机污染物一般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水生生物死亡残骸长期积累[6]。研究表明,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几乎都出现在城市附近,尤其是与工厂排水道相邻的区域最为严重,例如衡量有机污染严重情况的数据一般为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而这些数据在处于无锡市城市生活排污主要区域的梅粱湾、五里湖出现了最高值[2]。东太湖每年有大约60×104t水生植物被收割,用作围垦区和网围养殖草、编鱼的饲料,从湖中带走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每年仍有78400t干重的植物体残留在湖内[7]。重金属污染物则主要来源于冶金与金属加工所排放的废水。宜兴采矿业和制陶业发达,该地区有众多与重金属排放有关的工厂。2006~2010年在太湖无锡水域各湖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点位13个进行底质采集检测,数据显示各湖区底质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宜兴沿岸区底质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8]。

3 太湖污染严重的原因

太湖的污染源主要是太湖周边的排放和太湖流域上游的污染,主要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水源、船舶污染源、渔业污染源[9]。

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一大批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拔地而起,而初期对环保重视不够,导致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太湖流域更是依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工业更是迅猛发展,给太湖流域造成严重污染,太湖则首当其冲。

同样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包产到户,农民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剧增,加之施肥用药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大量残留并最终进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增长,产生大量的粪便,其中部分未经处理,随雨水排人上游河流,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消耗,各种垃圾、生活污水的生成量也大幅提升,垃圾、污水的处理能力跟不上需求,部分未经处理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成为太湖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太湖流域水网密布,水道内大小船只众多,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其它垃圾乱排放现象比较严重,直接或通过上游水道间接对太湖水造成了污染。

太湖有规模化的渔业养殖,养殖过程中,鱼饲料的过量投放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湖面分割养殖,影响了水的流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泄,也是最终影响水质的原因之一。

4 太湖污染的治理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的中心地带,太湖的污染会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治理势在必行。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增强环保意识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有过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也没有突破这个模式。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经济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早就将环保放在首要位置了,地方政府不應该为了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而是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地方政府官员首先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有足够强的环保意识,用多种方式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公众自觉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4.2 完善环保制度

地方政府应该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地方发展和环保需要的制度。地方制定的制度,既不能与国家法规相冲突,又要针对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地方制度首先要保证环境保护得到落实,其次是要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完善地方制度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让公众献计献策,要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污染的现状和治污对策,以便积极参与。电子政务是发布政府信息的主渠道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在政府网站的建设过程中,要借助网络技术,进一步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双向互动,实现从“单方灌输”向“多方互动”转变,真正做到电子政务是为社会大众服务[10]。

4.3 加强法制建设

国家已有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应该说已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在具体实施中,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法制建设,目前的重点是依法加强监测,加大执法力度,让任何制造污染的违法行为在发生之初就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整改,而不是等到造成了严重后果再来处理。继续完善环境保护法也刻不容缓。比如,目前环境保护法有关罚款的条款罚款额偏低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经过30来年的发展,当年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万元户”,放到现在已经只够贫困家庭的年收入,现在几万元至几十万元的罚款对一些企业来说微不足道,违法成本太低就起不到威慑作用。尤其太湖流域这样的发达地区,罚款金额更是应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才能让试图违法者不得不考虑违法成本从而打消违法念头。

4.4 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太湖流域水系及其水污染的复杂性,决定了流域水环境治理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流域内所开展的大量治污实践也证明,单一的、局部的治理措施不可能有效改善流域的水环境。从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治理、从单一措施治理走向各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从区域治理走向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全局治理,是今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必然趋势[11]。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环境治理与环保研究相结合,排污预防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争取尽快解决太湖的污染问题。

5 总结与展望

2007年以来,太湖流域两省一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严格控制污染源,并加强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建设,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恶化趋势得以控制,水质已经开始得到改善[12]。政府应继续针对太湖水体污染成因,制定更有效的措施,从根源上预防污染,以科学手段综合治理已有污染,因地制宜地实施湖泊水环境整治工程,争取早日让太湖重现昔日的清亮。

参考文献:

[1]韦雪骐.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2]张振克.太湖流域湖泊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1):81~87.

[3]张永辉,曾立云,陈永志.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广东化工,2016,43(12):148~149.

[4]中国天气网.太湖历史洪灾盘点[EB/OL].中国天气网,2009-08-09.

[5]范成新.太湖水体生态环境历史演变[J].湖泊科学,1996,8(4):297~304.

[6]王佩,卢少勇护,王殿武,等.太湖湖滨带底泥氮、磷、有机质分布与污染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4);703~709.

[7]李文朝.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多稳态理论及其应用[J].湖泊科学,1997,9(2):97~104.

[8]苏晓燕,黄铮.治理后的太湖无锡区域底质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J].干早环境监测,2013,27(4):145~168.

[9]冯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5.

[10]夏舒燕.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1]徐金龙.关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思考和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09(6):15~19.

[12]朱威,周小平,蔡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其启示[J].水资源保护,2016,32(3):149~152.

收稿日期:2019-12-23

作者简介:熊溪源(2002-),女,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高三学生。

通讯作者:熊朝晖(1969-),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