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欣赏,滋养审美感知力

2020-08-04顾祯燕

教育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设创作幼儿

顾祯燕

儿童美术的多元欣赏,对其早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它是审美感知由被动注入向主动获得的滋养过程,是单一理解、直观感悟向多端解读、情感想象的架构过程,是对作品内容感知和形式的感知同步发展、互为补充的过程。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学习和解读,我们开展了幼儿美术多元欣赏的实践探究活动。

多元欣赏的内容指向

结合主题活动,选择欣赏内容。教师挖掘主题活动中的美术素材,确定欣赏内容,组织幼儿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生成新的感悟,实现多元欣赏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比如教师选择齐白石的画,采用作品欣赏、视频观赏的形式,组织幼儿在静态、动态的观赏中,初步感知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感染力。

链接幼儿生活,积累欣赏经验。教师组织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事物的美轮美奂。将碎片式感知经验串联起来,有助于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用画面语言来表现对艺术的欣赏和感悟。

依托作品特点,丰富欣赏形态。关注作品的色彩和形态、乐于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专注观摩自己喜欢的作品,这些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特点,应该成为我们选择教材首要考虑的。比如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以线书写春意、以点波动生机,孩子们沉浸在繁多的线条和点的变幻中,仿佛将世界也浓缩进了线和点的组合里,脑海中闪现的是春天的新芽绿叶、夏天的百花盛开、秋天的硕果累累及冬天的银装素裹。

聚焦幼儿兴趣,满足欣赏表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多元欣赏的途径和策略

引导创作表现、架构自主欣赏和实施多样欣赏既是多元欣赏的途径,也是多元欣赏的一种策略。

首选,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引导创作表现。

比如教师适时地对《小兔种萝卜》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增添坡度支点,让幼儿在玩玩、印印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拓印或添加法表现萝卜的外形特征,体验小兔种萝卜的快乐。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教师以材料为依托,采用引问、追问、再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叠印、拖印、拓印等,在方法的变化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感受,从而强化他们自主创作的行为与意识。

其次,借助教学环境创设,提供自主欣赏。

教师应借助个别化的教学创设,给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如在图书区创设关于小手的绘本图书,为开展“小手变变变”借形想象活动时提供了选择和参考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幼儿自主探索手的外形特征,又在美工区建立“手印变变变”的创意观赏区,搭建幼儿自主欣赏的空间,这种前后嫁接联系的环境创设,既为幼儿的创作活动提供了自主体验、学习表现的空间,又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

再次,依托课程教学环境,实施多元欣赏。

一是結合课程教学,选择幼儿熟悉、喜爱的课程,创设教学情境。二是运用自然微景,引导幼儿多角度感悟自然、欣赏自然。教师引导和鼓励孩子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和欣赏自然中的形态构造、衣食住行及乡土风貌,同时在变废为宝共建美丽家园的行动中,领略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这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发展愿景。三是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学会发现与欣赏自然的美妙。千姿百态的植物、五彩缤纷的贝壳、形状各异的石头等,都是幼儿获得多元欣赏取之不尽的源泉。

多元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是与儿童年龄特征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会继续探究、实践、反思,更好地组织幼儿在多元欣赏中倾听、分享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灵感悟,在与孩子一起成长中,为幼儿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浩翔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创设创作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Jazz
创设未来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幼儿画刊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