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小学普及舞蹈教育如何“突围”

2020-08-04王春艳

教育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突围普及校本

王春艳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较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正是基于舞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认知,着眼于学生现状和家长诉求,在我刚到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之后,便带领全体教职工确立了“以舞蹈教育为支点,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略,立志在山区小学普及舞蹈教育,打造舞蹈教育特色。

在偏远的山区小学开展舞蹈教育,并将其发展为学校特色,既需要全体教职工“拧成一股绳”的心劲、“认准了不回头”的韧劲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又需要强大的外援,真正让舞蹈教育具有“定盤星”和“主心骨”,这是学校舞蹈教育成功的关键。

从两个舞蹈团到“一个都不少”

尽管大家对舞蹈教育的作用有着高度共识,但是提到 “普及”,特别是在山区学校普及舞蹈教育,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学校距离密云城区40公里,现有小学12个班,小学生200余名,幼儿园6个班,幼儿100余名,是一所典型的小规模山区学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普及舞蹈教育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推开。本着为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2014年9月,我们从两个舞蹈团做起,招收了40名学生,开启了实施舞蹈教育的实验阶段,组建了男童和女童两个舞蹈团。彼时,为了提供专业舞蹈场地,我们将干部办公室和教师活动室改造成舞蹈教室,并配备多媒体设备和空调。师资问题是制约山区小学普及舞蹈教育的最大桎梏,当时的北庄小学没有一名专业舞蹈教师,于是,两名音乐教师成了舞蹈教育的主力。就这样,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坚持每周一次的训练。

实施舞蹈教育半年之后,学校的男童舞蹈团和女童舞蹈团参加密云区第十八届艺术节舞蹈比赛,并以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成绩双双荣获一等奖。这是学校实施舞蹈教育后的第一次参赛、第一个大奖,也是学校实施舞蹈教育的良好开端,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沸腾起来。初战告捷,更加坚定了我们普及舞蹈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此后,学校把“普及舞蹈教育、培养舞蹈专长”作为打造舞蹈教育特色的两条路径,同部署、同落实。在培养舞蹈专长方面,学校建立梯队,在原有男童舞蹈团和女童舞蹈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男团预备团、女团预备团和一年级新生团;在普及舞蹈教育方面,确立了“舞蹈属于所有孩子”的原则,将舞蹈作为校本课程,一二年级开设每周2节的舞蹈校本课,三至六年级开设每周1节的舞蹈校本课。同时,依托幼儿园挂靠小学的独特优势,学校在幼儿园开设舞蹈启蒙课,使孩子可以从3岁开始连续9年接受舞蹈教育。2015年,学校每年都举办“传承民族艺术,出彩乡村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暨舞蹈节,舞蹈节目经历了从4个到24个逐年增长的过程,参加舞蹈表演的学生占比由最初的21%增长到100%(不含免体学生),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少”。

舞蹈教育是起点,不是终点

2016年9月,也就是实施舞蹈教育的第三年,学校明确了“以舞养德、以舞启智、以舞健体、以舞审美、以舞咏劳”的舞蹈教育终极目标。同时,学校明确普及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舞蹈专门人才,而是让全体学生了解、热爱舞蹈这门艺术,获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促进形象、气质等多方面提升。舞蹈教育是起点,不是终点,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这种定位的指引下,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舞蹈训练,也关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不仅教授舞蹈技能,也培养学生换服装、梳头化妆等能力;不仅指导舞蹈动作,还讲授每一支舞蹈的背景和表达的情感。

2017年9月,学校迎来了一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专业舞蹈教师,并且完善了舞蹈校本课程体系。

一是梳理舞蹈校本课程内容。根据各民族舞蹈的难易程度和各年级学生的接受程度,将舞蹈校本课程的内容加以固化,如一年级苗族舞、二年级藏族舞、三年级蒙古族舞等,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做到“学一支舞蹈,了解一个民族”。二是规范舞蹈校本课程形式。我们采取了男女生分班教学的局部走班形式,把体育课与舞蹈课连排。虽然同一年级的男女生学的是同一个民族的舞蹈,但是动作和力度都有所不同,旨在让男生更有阳刚之气、女生更具阴柔之美。

就在学校对舞蹈教育踌躇满志的时候,唯一专业的舞蹈教师却在一年以后离开,这让舞蹈教育再次陷入困境。万般无奈之下,12位班主任被临时派来教授舞蹈。我们邀请专业的舞蹈教师为班主任做“岗前培训”,尽管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很高,但是舞蹈毕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外行教起来难度太大。

后来,我们萌生了录制舞蹈视频教材的念头。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备之后,我们带领少年宫的4位舞蹈教师进入专业摄影棚录制教学视频,并于2018年底录完1至6年级的所有视频课。2019年1月,《北庄小学舞蹈视频教材》正式与学生见面,这套教材包括《民俗文化》《完整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学》《队形变换》《学生舞蹈》《舞蹈鉴赏》《资源链接》8个单元。视频教材的录制完成,使学校克服了困难,确保了舞蹈教育的成功实施,并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让学生不出村、不花钱,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艺术教育。

让孩子成为“舞蹈+”型人才

经过6年的不懈坚持,学校的舞蹈教育已经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只要恒持“普及+提高”的路线,舞蹈教育的效果就有保证。一段时间后,学校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了舞蹈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上,转移到了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契合上。在舞蹈教育终极目标的启发下,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民族舞为缘起,引申出了学校的“中国人”红色课程体系,从“养中国心、读中国诗、跳中国舞、写中国字、过中国节”五大领域,激发学生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达到了“一子动,满盘皆活”的效果。

学校还提出了舞蹈教育的新目标“水平更高、习惯更好、发展更全面”。为确保每名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学校努力培养“舞蹈+”型人才。每周3次课外活动,周二、周四的社团活动以舞蹈为主,周三则为鸿雁学社、兰馨书社、国旗班、音乐坊等社团活动。如今,学校涌现出一批多才多艺、德才兼备的学生。在舞蹈教育的滋养下,学生们的精神风貌良好,其大方的举止、自信的谈吐、健美的身材、阳光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6年来,我们以特色建设为抓手,拉动了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北京市素质教育舞蹈实验校”“北京市优秀乡村少年宫”“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获得“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校”“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李四光中队地学科普示范校”“首批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如今,民族舞蹈已经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响亮的教育品牌。

舞蹈教育全面走进小学课堂是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愿意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为同类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突围普及校本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极速突围战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