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力推进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2020-08-04黎凤娟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黎凤娟

摘 要:综合实践是一门集研究、操作性学习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整合了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中小学推进劳动教育的主要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小学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阐述了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如何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力,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展开。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

据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要比国外的孩子强,但一到生活自理方面,中国的孩子就逊色多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据调查,很大原因是国外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而中国小学生日均劳动时间却只有十来分钟。中国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薄弱和自理能力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

1. 从家庭角度来说,家务劳动被家长一手包揽,没有给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在五年级开展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家务劳动大调查”中,对我校一至六年级抽样调查发现,在家里经常帮忙做家务的不足四成,自理能力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

2. 从学校角度看,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有偏差,相对于劳动教育,教师可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有偏差,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上常常是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等,这些并不是“真劳动”。

二、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成为近期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首次提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开展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基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的实践性课程。而劳动教育也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它与综合实践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 从课程内容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线索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体系为“模块——领域——主题——问题”。“问题”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体验和经验”。而劳动类型可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庭服务劳动、交往服务劳动、设计制作劳动等形式。因此,可以以劳动教育作为研究主题,实践活动贯彻其中,使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更广泛。

2. 从活动过程来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从学生内在需要和兴趣出发的主题活动,体现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安排上都具有较大的弹性。恰好劳动教育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四、借综合实践活动推进劳动教育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是劳动教育最主要的实施载体,劳动教育自然而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支课程。

(一)借实践活动课程平台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现在已不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部分学习板块。所以,为了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可以整合学校及校外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合理地开发主题活动内容,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劳动体验活动中。

1. 营造校园劳动氛围,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置身于劳动情境中,应有针对性地创设校园劳动环境,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笔者学校每间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设有盆景区,种上不同種类的花,学生分工合作轮流对盆景区进行清理、管理等,通过在校园中清洁、浇灌、管理植物等体验活动,学生的劳动兴趣浓了,劳动收获丰富了,这种教育方式比说教的效果更为显著。

2. 整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劳动体验

位于城区的学校很难腾出一块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实践,学校要利用周边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体验。例如,现在很多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的生活,根本不知道每天吃的蔬菜是怎么样种植的。基于这个现象,学校可以与蔬菜种植人员沟通,让学生参与蔬菜种植过程,亲身体验才会知道种植过程的不易。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3. 争取家长的支持,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在学校接受劳动教育外,家庭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要。为了让劳动教育开展得更有效,教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孩子创设劳动实践的机会与环境,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中的洗涮、整理、采购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培养他们成为能为家庭服务的人。

(二)开展“劳动体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庭服务劳动、交往服务劳动、设计制作劳动等形式。结合学生实际,可以选取适合对应年段的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劳动专题教育活动。

1. 小学低年级

根据课表安排,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利用这节综合实践课开展“我爱劳动”专题活动。第一单元“开题活动”在课堂上完成,使学生认识劳动最光荣。第二单元“实践活动”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为自己打扫房间、整理床铺、洗涤缝补衣袜、洗碗筷、抹桌椅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我爱劳动”自我服务劳动专题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小学中年级

三、四年级除了家务劳动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交往服务的劳动。如开展主题活动“与人和睦相处我能行”,通过实践活动探讨与人相处的方法,可以通过劳动技能展示等活动方式呈现,也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体验劳动人民的辛劳,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3. 小学高年级

小学五、六年级可以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或帮老人家大扫除等公益劳动,还可以开展“设计制作劳动”。例如,可以针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居家小小设计师”,根据活动主题观察家里常见的生活用品,思考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整改。此外,还可以设计废物利用,如自动拖把、分类垃圾桶、防疫口罩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及素养,要善于挖掘劳动教育中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平台,因势利导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

参考文献:

[1]黄汉清,扬秉瑾.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2]魏哲峰.也谈劳动教育的地位问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刘猛.基础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4]于慧颖.深化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12).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