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研究

2020-08-04郭爱琳李海鹏

中国市场 2020年11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企业社会责任

郭爱琳 李海鹏

[摘 要]为了促进沈阳市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从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入手全面分析沈阳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从政令法规、社会监管、信息披露和内生动力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帮助沈阳市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成为沈阳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沈阳市民营企业;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1.

1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义务,展现企业社会形象和企业声誉的重要体现形式。企业能否良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企业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难点。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区别于国营企业的企业类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自2014年至今,辽宁民营企业已连续5年有6家以上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城市,多次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条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因而近些年沈阳市民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

2沈阳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2.1沈阳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东北振兴,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沈阳市出台了多个促进沈阳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使民营企业经营成本高昂和融资难得以解决,为沈阳市民营企业生存发展营造了公平干净的市场环境,因而在此大背景下,沈阳市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经营范围跨度广,2018年沈阳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74.3万户,占沈阳市总数量的90%以上,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占沈阳市GDP的45%以上,为沈阳解决超过80%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贡献了6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此外,根据辽宁省工商联发布的《2019辽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沈阳共有24家民营企业入围,是全省入围最多的地区,从沈阳市2018年发布的规模百强民营企业评选结果可知,有29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十亿元,入围企业覆盖了6个行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沈阳市以及整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2沈阳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根据2019年沈阳市政府报告,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民营企业遥遥领先,2018年沈阳市民营经济从业者超过368万人,占沈阳市总从业人员的80%以上。在科技成果孵化和应用方面,民营企业紧跟前沿全面覆盖6大高新领域。然而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等不够健全,容易因过度关注自身发展而忽略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公益责任,并导致了环境恶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害、劳资矛盾纠纷等社会现象频发,这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声誉和企业经济效益,也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沈阳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理论方面:上世纪50年代,学者们认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至7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重心逐渐向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产生何种结果转移。Sturdivant和Ginter(197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家越主动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其企业的商业价值就越高。此外,由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和Elkington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三重底线可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有之义,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内部对股东和员工负责,在外部对消费者、环境、社会负责,即解释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主动承担起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保护社会环境,保障员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援助弱势群体等。

现实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企业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美誉度,也能通过光圈效应间接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使其成为自身的长期价值投资,这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经济分布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责行为对市场秩序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因而,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来看,履责是非常必要的。

4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4.1外部驱动因素

外部压力仍是民营企业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驱动源,尤其体现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对民营企业的强制约束。谷亚晴和汪永福(2017)的研究证明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与规范本身的约束力呈正相关。

政策和制度推动。自十八大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被逐渐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十九大报告也强调企业应重视环保和扛起精准扶贫的重任。此外,随着《公司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的相继颁布,如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制度和政策的合法性约束。因此,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以及环保责任受到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而那些明显缺乏法制约束的责任履行情况不佳,如慈善公益责任和道德责任。

外部利益相关者推动。Aguinis 和 Glavas(2012)认为广告宣传,社会学习和模仿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之一。首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爱戴,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其次,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一种广告宣传策略,最终目的是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便卖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此外,竞争对手的行为也是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助推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若某一行业大部分企业在资源、产品、目标群体等存在高度相似性,该行业内企业履责水平会倾向于模仿竞争对手的履责行为和活动,其中民营企业更倾向于模仿并学习略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行为。

4.2 内部驱动因素

从民营企業自身立场考虑,员工、领导者风格、企业文化、经济利益均是其履责的内部驱动力。首先,员工是组织良好运行的根本,也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为员工提供福利和健康保障,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能够增加员工向心力。其次,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形象更能够获得员工认同,因此民营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经济利益,必定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如树立诚信经营理念。最后,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商业价值,企业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视作企业长期战略投资,如应用新技术成果进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损耗等。然而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上升阶段,加之投资成本大、短期收益不明显等原因,仅四成民营企业愿意主动落实,但从长期来看这些行为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收益远大于支出。当然,领导者理念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履责行为的重要原因,那些具有较强社会使命感的民营企业家往往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回馈社会。

5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5.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作为最有约束力的监督主体,政府的政策对民营企业履责水平具有指向性。因此,政府应完善已有的关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劳工保护等法律法规,出台切合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令,贯彻落实社会责任相关制度,做合格的执法者。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进行公示,对破坏社会和谐、危害社会环境的民营企业严格处理,以此推动民营企业将被动履责行为转为自发履责行为,打破民营企业的侥幸心理,矫正民营企业不正确的政治和法治观念。

5.2借助外部利益相关者力量推动企业信息披露

消费者作为数量最庞大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买卖双方位置的转变,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和越发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促使民营企业无条件的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此外,通过政府的牵引,搭建社会责任披露平台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化,这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信息披露,消费者能全面了解企业,政府能明确民营企业诉求并有针对性的施以帮助,有助于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5.3明确企业责任,找准平衡点

民营企业想要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中,落实到企业运营全过程中,顺应社会发展调整经营理念。因而,民营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努力平衡利润和责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对员工、股东、合作伙伴、消费者以及社会负起责任,对内保障员工的权利和福利,坚持诚信经营;对外爱护绿水青山、提升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负责、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STURDIVANT F D, GINTER J 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 Management attitud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77, 19(3): 30-39.

[2] AGUINIS H, GLAVAS A.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 38(4): 932-968.

[3] 谷亚晴,汪永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的经验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6):144-150.

[4] ]吴家喜.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99-102.

[5] 毕楠.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2(7):50-56.

[6] 高洋,劉思圻,李海鹏,殷向阳.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9(5):61-66.

[7] 金仁仙.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的分析及启示[J].北京社会科学,2019(8):22-33.

[8] 薛天山.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研究——经济驱动抑或制度推进[J].软科学,2016,30(8):88-91.

[9] 杨艳,龚凡.制度与市场压力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模仿行为研究[J].财会月刊,2019(16):63-73.

[10] 王泽恩.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探究[J].中国市场,2017(4):28-30.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企业社会责任对辽宁地区顾客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L17BGL02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常态下品牌经济模式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5CJL030)。

[作者简介] 郭爱琳(199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就读于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战略与营销管理;李海鹏(1982—),男,满族,辽宁兴城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品牌战略及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企业社会责任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