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20-08-04毛兰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培训

毛兰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一、创新课堂教学与教材编写

(一)细分化教材编写

细分化教材编写对于有着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性,不仅影响着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影响着具体教学的效果,在关联性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细分教材的区分与引导,划清各个教学过程中的方向,确保对学生需求的充分满足。

各个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教学目的进行细分化的教材编写和应用。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授课教材的使用上,主要以《大学英语》为主,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均有应用,这样一来,就很难凸显出各个年级和专业的特色。各个学校应当将《大学英语》这一教材作为基础性通识教材,再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培训目的进行细分性教材的编写。如针对大一学生来说,应当以《大学英语》为基础,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围绕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讲述。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为例,各个学校教师应当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与活动两个板块。

(二)完善多元性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当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填鸭式”教学法,未能够形成多元性的教学体系。对此,多数教师可以充分借鉴国内教学中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具体特色进行引用和创新,打造自身的多元化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性的提升。

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思路,以“自主学习+分组展示”的形式进行课堂开展,即教师事先将授课的主体框架和内容简要地给学生阐述,同时划定教学板块和教学任务小组,通过相关板块的划分,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最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整体性的回顾,并对学生展示过程中的一些不当之处进行指正。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降低教师讲课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视觉疲劳”,也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掌握。

(三)加大教师本身的培训力度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上,学院方面应当加大对教师本身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一些英美等国风俗、信仰等的掌握能力,以及教师对英语的掌握能力,实施对有关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双语教学,从而有效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问题,提高课堂讲解的效率。

具体来说,各个学校应当为教师制定定期的培训制度,培训对象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教师,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制定具体的思路和框架,引入培训的考评制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如,在初期培训上,主要讲授一些英美等国的风俗、佛教信仰等内容,在中期的培训上,为培训对象讲授一些有关学生学习习惯等的问题,确保培训对象能够对学生有着更多地了解与认知,这样也便于教学的更好开展。此外,各个学校还要为教师制定定期的考核制度,围绕近期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达标的教师,引导其进行主动学习或者返回重修。在教师培训结束以后,保证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英美等国风俗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对有关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双语教学。

二、丰富校园英语文化活动

(一)丰富校园英语言文化活动类别

对于学生的校园英语言活动来说,要打破原有的活动规束,增加多元的活动类型,这也能够为学生的英语交际提供基础,从而促进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应用和掌握能力。

首先,深挖当前文化活动类别,对固有文化类别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开展,提高对学生的吸引能力。学生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类别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中的武术文化、书法文化、舞蹈文化等,再具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以此为主题进行开展,这样虽然能够起到多种文化类别搭配的作用,但是随着文化活动开展的频率不断提高,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降低对文化活动本身的参与热情。因此,各个学校可以以固有的文化类别为依托,结合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发展,进行创新性视角、创新性主题下的活动开展,如再进行书法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邀请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等,促进文化活动本身的创新性。

其次,引入更多的文化活动类别,构建多元性、丰富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提高对跨文化交际的感知度,引导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进行主动交流。各个学校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探索跨文化交际中的其他文化类别,如美国的餐饮文化等,进行活动的开展,能够打破原有文化活动类别的束缚,起到对学生参与积极性调动的作用,从而促进文化活动更好地开展。

(二)丰富校园英语言文化活动的方式

校园英语言文化活动的效果与质量的提升,不仅要依托于文化活动本身的内容,更需要文化活动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针对学生在当前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习途径较为单一的问题,各个学校应该探索出更多的创新性文化活动形式,确保文化活动形式不仅能够与学生群体本身具有适应性,同时还能够通过文化活动形式的优化带动整体文化活动的优化。各个学校当前应当降低文化活动中的竞争性设置,以“参与”为核心,可以对优秀的学生作品等进行展示,但尽量不要对参与学生进行排名设置,从而引导学生对文化活动本身进行积极参与。

三、教学模式方面的创新

(一)借助课后练习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单纯地依赖教材,因为有的教材的课文主题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缺乏必要的关联性,即使是相同的教材,不同的学期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相关的单位数量也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可以考虑借助课后练习提升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使其能够对教材做出补充。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翻译,通过这些材料反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再比如,教师在布置作文方面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直接针对中西方文化这一主题进行写作,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反思。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借助课后练习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中适当融入相关内容,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

(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虽然大多数教师都能十分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受限于自身教学手段的落后,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讲授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有着一定的先进性与合理性,但是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却略显不足,这是因为讲述法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属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讲,其属于一种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属性,虽然会涉及到大量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但是其实践性更强,而讲授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内容涉及较少,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便不会得到显著提升。针对这种情况,便需要教师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将跨文化交际知识正确地运用到特定的快文化交际场合。例如,教师可以将对比分析法引入到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对中外文化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索化解文化冲突的方式方法。

具体来说,该学院可以在文化活动举办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情景,如茶文化的情景,让学生对文化活动本身去亲身感受,并在感受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也能够对文化活动有更深的认知,并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形成自身对文化活动内容的审美。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培训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两块磁的交际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