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理念论述

2020-08-04史业鹏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物院校人才

史业鹏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一、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专业的发展动机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落实,文化遗产事业从幕后走向台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损坏的文物数量巨大,但是文物修复人才与损坏文物的数量却极其不成正比,这造成了文物修复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才方面的桎梏,成为了制约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就当前的我国文物修复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种是通过各级文博单位进行系统性培养,第二种是各大高职院校及中专院校开设文物修复专业,第三种则是民间的匠人传承。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文物修复专业,可以有效的补充文化遗产行业的人才匮乏的问题,高职院校所招纳的生源数量充足,在进行办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推进专业多元化发展。高职院校开设文物修复专业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对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可以为文物修复行业输入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理念

(一)专一性

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极为繁琐且枯燥的工作,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文物修复专业,可以为我国的文物修复行业输送大批量的人才,这对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培养文物修复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其专一性,这是由于文物修复工作的属性所导致的。由于文物修复工作的繁琐性、复杂性、困难性以及长周期性所导致文物修复人才十分匮乏,很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才由于工作枯燥乏味,且久不见成效,很容易产生转行的心理,这就造成了我国文物修复行业人才的缺失。通过培养其专业性,可以使人才更好地适应文物修复工作,并懂得在繁琐复杂的工作当中寻找乐趣,这是极其关键的。总的来说,通过专业性的培养,可以落实“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战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文物修复工作的理解程度,有利于他们更深层次的对文物修复进行研究和探索。专业性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它往往决定着人才能否归属到文物修复行业,也决定着文物修复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文物修复的专业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廉洁性

文物修复人才掌握着专业的文物修复技术,他们所复原的文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培养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廉洁性,做到“廉洁奉公,公正守己”,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实际上,文物倒卖触犯我国法律,也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文物修复人才,应当承担起这份职责,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这些文物进行修复,而是对这些文物进行另一种保护,文物修复人才应当保持其廉洁性,做到克己奉公,才能真正发挥文物修复人才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文化振兴做好有效地保障。高职院校在培养文物修复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通过大国工匠的案例激励学生们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思维强化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为我国文物修复行业的发展作出应尽的贡献。

(三)工匠性

大国工匠一直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及依据,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承延续,大国工匠精神是一种代代传承的血脉精神,对于文物修复工作的推进以及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文物修复专业立足于修复技艺,同时要兼顾不同领域的跨学科专业,对于历史、美术、材料、物理、化学、生物考古等学科知识有着一定的要求,属于学科交叉渗透专业,是一项文理结合的工作。文物修复从业者在修复残损的文物过程中,要对文物的价值进行研究,对材质进行分析,对技术进行处理,从而运用综合的技艺,对文物进行修复,也表明了实践是文物修复的最核心属性。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可以使学生准确的捕捉文物修复的特点和精髓,通过传统的修复技艺,弥补现代科学技术的不足,为我国文化战略的有效落实做好有效保障。

(四)产学性

高职院校在培养文物修复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学研究的教育机制。由于我国的文物修复专业相比于西方国家来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考虑我国的文物发展现状及特征,合理的构建文物修复人才的专业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参加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同时高职院校应当与当地的文物保护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等达成战略合作,有效落实“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原则,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从而培养全面型文物修复人才。此外,文物修复行业人才的匮乏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作理念、个人生涯规划发展等都会影响着人才的实际流失,通过产学教育机制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真切地感受到文物修复专业的特性,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也会使学生更加坚定自身的行业定位。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与各大文博单位进行合作,同时积极开拓自身院校的文物修复专业多元性发展,通过理论强化实践推进,使学生真正了解文物修复专业的本质,从而培养大批量的文物修复人才。

(五)结合性

就当前的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主要是以基础的通识教育为主,这正符合了强调单一技能和工艺传授的文物修复教学理念。上文就已经说过,文物修复专业是一门学科交叉的专业,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使各学科之间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培养全面型文物修复人才,通过扬长避短的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往往会大幅度提升文物修复专业的教学效果。在高职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讲解有关文物修复专业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物修复专业的本质,无论是文物的属性、特征、材质、用途还是文化底蕴、历史渊源都要让学生们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文物修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物本身的实际特性进行修复,这可以最大程度上还原文物的风采和底蕴,也符合了文物修复专业的办学理念。这其中所涉及的各个学科知识,需要高职教师所掌握并传授给高职学生们,使他们养成对文物修复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有良好的耐心面对繁琐复杂枯燥的文物修复工作。

三、关于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

基于文物修复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文物修复的信心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文物修复的真谛,让学生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此外,由于文物修复行业任务严峻,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需要健全行业技能评价体系,从而为从业人员提供切实的认证指导依据,这也能为高校文化修复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此外,高职院校应当与各级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单位搭建有效的平台,通过建立战略合作的关系,利用各级文博单位的行业优势,为高校的教学提供支持,从而办好教学特色,推动高职院校的文物修复专业的发展有效,培养文物修复专业人才,使高校更深入地了解到当前文物修复行业的用人需求。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培养出与文物修复行业对口的专业型人才。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首先论述了文物修复专业的发展动机,然后从几个方面对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关的反思。实际上,在大国工匠教育理念的推进下,高职院校应当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对策,培养全面型文物修复专业人才,从而为文物修复行业提供人才支撑,虽然在高职院校培养文物修复人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可持续性和不可操作性,但只要真正意识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不断推进文物修复专业的有效发展,就一定能最大程度上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文物行业输送大批量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文物院校人才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