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研究

2020-08-04敬毅然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能力

敬毅然

贵州省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的意义,其次研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现状,最后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措施,例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渠道,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内容,以期提升学生岗位对接能力。

一、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思想与道德品质

学生良好的思想与道德品质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也是极为重要的,而音乐便可作为塑造的重要手段,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引起学生不一样的心灵共鸣,例如:欢快类的音乐能使学生精神愉悦,轻音乐能使学生放松心情,红色音乐及爱国歌曲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在许多重要的时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在我们生活中,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提高创造能力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激发创造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便显得尤为重要。音乐的表达具有表现性、创造性及形象性,在听音乐的同时,学生能根据音乐想象画面,刺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形成一种发散思维,能使学生会思维、会生存,使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及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除此之外,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需要对音乐进行理解、观察、记忆,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也能在学习音乐时得到发展。例如:在演奏钢琴时,需要手弹键盘、脚踩踏板、眼睛看谱,各方面都与大脑积极对接,动作越复杂,越灵活,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这使学生的大脑更加全方位的灵敏的刺激。音乐素养越高,越能听懂音乐,理解音乐的表达含义,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旋律。旋律的不断起伏,能使得学生根据音乐感受不同的节奏,得到不同的心理刺激、使身心都能得到愉悦和锻炼。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要在两年内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压力可想而知。较高的音乐素养也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为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保驾护航。此外,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对身体有着一定的益处。

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培养方式受限

由于三年制学制的原因,除了第三年离校实习的时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仅有两年时间,要在两年内学完应有的理论与技能,与本科院校四年制相比,高职院校的师生压力非常大。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通过开展歌手大赛、大合唱比赛、舞蹈大赛等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是培养音乐素养的良好平台,但学生基本从早上上课上到下午放学,没有课余的时间参加第二课堂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只能被理论与技能课束缚,完成重重课业后,也没有精力再参加其他的活动。此外,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经费开展大型音乐类活动,没有场地接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类的活动。为了给专业课程让路,也未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缺乏艺术鉴赏、音乐欣赏等课程,培养方式单一、受限。

(二)教学模式僵化

音乐素养是学好音乐的辅助手段,它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所必须掌握的,它的重要性就像学外语要学字母和音标一样非常重要。音乐素养绝不仅仅是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它是音乐的基石,它贯穿着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终身课程,实践证明,音乐素养更高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都与其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才会得到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内增设若干音乐画报,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环境中.再次,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融入一些新时代的潮流语言,使其积极、主动的愿意学习。

(二)拓宽培养渠道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包括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外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拓宽音乐类的活动平台,积极与外单位形成合作,引进一些歌舞剧团、艺术剧院的专家前来开展讲座与培训。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类社团、校园歌手大赛、百事最强音等学校举办的音乐类赛事,也可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实践课等课程,并将参加活动纳人综合素质评分,通过参加第二课堂丰富的学生活动,实现学生能力的自我提升,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变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主要手段,学前专业的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突破,避免采用填鸭式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方式,把音乐和律动结合起来,制造情境,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为基本、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同时要把课堂教学变的丰富多彩,把教学主动权适当地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指点的作用,去引导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听课机器,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从点滴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重视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于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以实践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呈现出来,为音乐创作创造丰富的条件,学生的音乐练习环境释放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其音乐技能,并为学生展示其艺术能力提供了舞台,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们音乐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具体表演形式进行体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持续增强。同时,教师需融入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例如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现场教学法等,让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的场景更加多样化、形象化,感染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五)借助国外优秀文化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可以看到外国文化涌向中国,在国外也有较多的优秀音乐文化。在进行学前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将国外优秀音乐文化融入于其中,能够进一步丰富音乐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有着较多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是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西方的经典文化。我们在开展幼儿教学时就可以将国外优秀音乐文化融入到整个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学习,不断的开阔自身视野。

(六)提高幼儿教师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能力

在当前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多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定位较多元,文化教学理念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且枯燥乏味,学生们在进行学习时,并不能够积极的投入于其中,学习兴趣不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活动,老师就需要借助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老师还需要提高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逐步的培养老师的音乐素养,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取相关乐曲对其进行赏析,或是通过参加校级研讨会进行探讨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更好的推动音乐教学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学专业音乐教师必须依据现阶段幼儿园对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要求,对音乐教学计划进行科学设计,才能有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