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的“意向性”结构

2020-08-04李丹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意向性诗化意向

李丹

辽宁省阜新市歌舞剧院

意象属于一种传统美学范畴,有着明确的界定一般分为客观静态意向部分和动态部分,意象与物象不同,在戏曲的意象创生中需要针对性进行意向结构分析,现阶段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往往对文学性和戏曲性没有明确分割,很多时候意向过于空洞静止对于戏曲结构本身意义不大,而戏曲的舞美设计普遍出现学院化,过于注重意象视觉呈现反而对戏曲的发展不利。

一、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意向性”结构的重要性

意向性简单解释就是意识生产的行为和能力,意向性不是物质关系也不是内在主体特征,而是一切意识活动的前提,戏曲大多数取自于历史故事或者民间见闻,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喜爱群体,曲贵于传情,在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内戏曲不仅仅是表现也不拘泥于在线,可以说是再现的基础上演员进行表现,在这个过程在需要演员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敏锐的生活感知,不仅仅是通过物化进行意识客体表现还需要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对舞台形象角色进行意向创造,不同的舞台环境舞台形象需要不同的表演意向,现阶段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的“意向性”结构主要分为摹象、喻象和意象,我国主要是针对演员本身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演员有着优质的肢体语言表情表现能力,在意象方面表现要求较高,而西方则通过华丽的舞台设计和丰富的舞台形象来实现摹象和喻象,针对不同戏曲桥段需要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整体戏曲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意向性结构有利于保证戏曲的丰满度和完整度,是美的间接反馈。

二、戏曲表演意象创生的着手点

(一)摄取意向

戏曲表演需先对戏曲的意向进行摄取提炼,通过分析戏曲中的宗教道化、孝义廉节、悲欢离合、风月粉黛来对人物设定和偏好性情进行分析,将一些命运色彩和传统现代的观念进行意向创生和加工,将其还原在舞台上的同时加上演员适度的解读才能实现物化形象到意向客体的转变,戏曲也存在一定的写意有着超脱自身的情感追溯和映射,需要演员打破时空限制将很多意象光影交错展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感同身受,在意向表现上需要适当的分析来进行意向选择,要保证静动结合,适当的放和及时的收敛都很重要,将这种感觉进行连接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意向的冲击性和震撼性,这样的戏曲表演意象创生才能说是成功的。

(二)将意象创生赋予戏曲和演员之上

戏曲舞台上的主体就是演员和戏曲本身,可以借助服装道具将很多意向物化主体表现,但是更需要注意客体表现形式,想要将戏曲表演意象赋予戏曲本身和演员需要保证意向能唤起命运共鸣,意向需要保证哲理性和普遍性,让戏曲能在意向中汲取营养实现超脱,这需要及经历传统美学的浸润也符合现代哲理文化的冲击,需要不断在碰撞中丰满戏曲的意蕴,演员要明确意象创生属于一个情感传递过程,需要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而不是程序化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表达,需要将工笔画进行艺术处理,演员要做到“我入物内,以物为主”,学会从主体客体中不断转换自由切换来实现戏曲与生活的辩证。

(三)保证以戏传情以戏说法

戏曲表演意象有着一定的高度,在意象创生过程在需要借助意向性结构实现戏曲内涵高度提升,情景交融固然好但是还不足,需要打破舞台限制来刻画角色,对这个角色进行润笔解读,不说入乎其内也要共忧其乐,演员一段戏角色已是一生,要保证超脱性和丰满度,将意与象主体客体相互融合才能创作出有一定高度的美学意向,戏曲本身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融合一定的情感和礼法,要保证能够以戏传情以戏说法,戏曲表演有一定的出入,此出入非比出入,是出戏入戏一说,物我结合主客转换才能逐渐保证生活艺术统一。

三、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戏曲表演意象创生属于长期的经验累积,强行构建略显僵硬,需要保证融入性和自然性,戏曲表演意象创生很多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神来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需要保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看似浮于其表实则深入骨髓,但是现阶段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认知存在一定的偏移,需要及时拨正。

(一)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过于僵硬,很多意向过于强求

传统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讲求真实,在舞台表现上自然酣畅引人入戏,但是现阶段很多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过于追求意象的高原,很多时候强求反而不得,主要是由于很多生活经验不足舞台表演与生活分离度过高,导致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过程在自身实际条件达不到意象的高度,反而在表演过程中显得格格不入,在塑造意象和角色过程中需要十分投入留三分,这三分一分是生活、一分是艺术、一分是情感这样才能真实才能将意象完美诠释,上升到意象美的高度,这对于戏曲演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想要戏曲表演意象创生登堂入室需要情感来引导,人生十分不如意能与人言不过二三,这剩余的七八分就需要情感来演绎,所以在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过程中莫强求,情感引导才能体现艺术的美。

(二)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过多以来舞台效果和道具服饰

现阶段的戏曲演员在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过程在理解出现偏差,戏曲是要美,不仅是借助舞台效果和服装道具,要一颦一笑步步生莲花,而意象则是通过演员来进行传递并不是通过过多的外在来塑造表象意象,这对于戏曲艺术而言略显肤浅,深度不够,戏曲演员要明确自身定位“物非我,我为万象”,很多意向需要以虚带实,言尽则无意,戏曲表演意象创生需要经得起反复咀嚼,而一味的舞台美灯光绚丽不过是一锤子买卖,艺术高度较低,需要在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三两句道出古今事,五六步走山水万程,写意可以融入生活也可以穿过时空完成意象映射,因此在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过程在需要注意主体,避免主客观意象分界不清晰导致不伦不类。

(三)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诗化的度把握不到位

现代戏曲表演意象创生逐渐向诗化发展,这整体来说有利有弊,因为戏曲受众群体受时代限制同时很多时候诗化的意象过于缥缈要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学水平和生活阅历,因此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诗化过程较长,很容易就像电影中一样多年之后才理解,但是戏曲具备一定的时效性,需要在一定时间就能理解意象,过深过浅都算不上最优,需要对戏曲表演意象创生诗化的度进行把控,可以利用诗化让戏曲更写意更灵活,也要不断提升表演的写意画,对很多难度较深的诗化意象需要适当简化,从表演里布景给出整个意象格局并通过行为动作语言对意象润笔,保证意向的饱满性和丰润程度,都说“不像不成戏,真像不成艺”因此像与不像需要把控好这个度,戏曲的艺术性就在这分毫之间。

四、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戏曲近些年逐渐向着诗话的方向发展,戏曲不同于诗歌,通过华丽的辞藻丰富的舞台背景和灯光以及优美的舞蹈浮动性太大,这种处理相对来说是将戏曲曲解,对戏曲的认知有一定的误区,虽然说戏剧如诗但是表现形式和演绎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意向方面诗歌呈现的意向与戏曲呈现的意向不适配,纵使是再美的诗歌意象也没有办法完美的演绎生活让日常悲喜哀乐,但是戏曲中需要诗意诗情和诗化意象来保证艺术魅力,需要将二者犹记得进行结合来提升戏剧的写意程度。

在保证诗意的基础上,需要逐渐将传统的意蕴逐渐和现代品味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戏曲意向,不能一味地让观众受用但是让传统艺术附和,也不能不随着时代改变进行跟进,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尺度需要认真分析严格把控,戏曲可以向现代戏发展但是不能丢了根本,就拿京剧来说,在那个时代大师梅兰芳、尚小云等京剧大家也曾演过京剧的现代戏,那时还不叫现代戏,叫“时装戏”,但都没有广泛流传保存下来,说明他们的尝试失败了,因此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的“意向性”结构需要认真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传统艺术发扬传承。

五、结语

戏曲表演中意象的创生可以给人一定的遐想空间,在进行戏曲表演意象创生时需要分析人物背景和舞台环境,将主体客体进行梳理整合,不能以舞台结构和设计来掩盖表演自身存在的不足,要保证意向结构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在戏曲意象创生过程在不能以偏概全避免极端化和套现的现象,同时注重辅助意向和舞台资源的利用,通过视觉和情感多重共鸣来意向延伸以戏传情。

猜你喜欢

意向性诗化意向
意向性运动干预影响局部脑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对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废名小说中的童年记忆对死亡书写的影响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心智视角下的汉英委婉语研究
(简论诗创作的意向性)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谈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的诗化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