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版图的新拓展——谈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

2020-08-04樊林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皂荚山本贾平凹

樊林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山本》是贾平凹创作的一部将近50 万字的长篇小说,它以秦岭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事纷争为叙事背景,将“涡镇”作为小说故事的叙述场域,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细节、微讽的笔触,构建不同时空下的历史景象,表达独特的民间立场,讲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错综复杂的乡村社会与人生变迁,是一部厚重的史诗性的力作,对于当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位本土化的十分尊重传统的作家,贾平凹的先锋性也值得重视,他小说中的秦岭土话具有很强的文字张力;大量人物潜意识的描写,也是先锋性的重要表现,他将秦岭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世代传承的道德观念铺展开来,好似欣赏,又以无奈,但其背后有着深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

这本书很像是秦岭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写到了山,也有很多关于草木、动物的记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书中所写的三个物品非常耐人寻味,它们分别是:铜镜、黑猫和皂荚树。铜镜是井宗秀在一个古墓中得来的,被视作珍宝,后来这个铜镜送给了陆菊人,井宗秀发达之后,变得很膨胀,陆菊人又把这个铜镜还给了井宗秀,希望井宗秀能够认清自己。贾平凹选择铜镜作为陆菊人和井宗秀二人之间的纽带,暗示人们要以人心和历史作为自己的镜子,这样才能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黑猫是作为陆菊人的陪嫁品来到涡镇的,这只神秘的猫具有预知福祸的能力,它陪伴在陆菊人身边,扮演的是一个守护神的角色。皂荚树是长在涡镇的地标式的植物,“长在中街的十字路口,它是镇子里最高大的植物,站在白河黑河岸上往镇子的方向一看,就能看到”,这个皂荚树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也非同一般,它结的皂荚没有人摘,不仅是因为皂荚上长得有刺,而且因为它有识人的功能,只要德行好的人从它树下走过,它就会掉落一两个皂荚。后来井宗秀为了修钟楼把皂荚树移栽到别的地方,这棵树竟然在大火中烧成了灰,在此之后,涡镇似乎失去了庇护,这个小镇最终在炮火中被夷为平地。这三个物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可以洞察人心、鉴别人们的品行。理解了这三个物像,我们也就可以了解贾平凹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其目的在于史鉴。

《山本》是2015 年开始写作的,在这一年,作家经历了很多的困惑,对于这些杂乱的素材,贾平凹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不知道如何处理正史和野史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意识和大众之间意识的冲突。为了完成从历史到文学的转化,贾平凹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迷惑,这种状态在贾平凹的创作生涯中多次出现。在小说《老生》的后记中贾平凹曾提到:在写作《老生》的时候,他就曾多次中断写作,在写《山本》的时候,他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经过痛苦的思索与探寻,贾平凹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即尊重历史,以新的思想立场重新构建历史,用真实的历史场景再现代替旧的虚无缥缈的历史主义,这也是贾平凹“新历史小说”的“新”意所在。

贾平凹对于历史的看法,从《山本》一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中有许多社会动荡场景的描写,比如连年干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土匪横行霸道,这也是当年秦岭地区历史状况的真实写照。井宗承为了筹措经费出主意绑了他爹,导致他爹意外死亡。这在涡镇人看来是十分败坏纲纪的,但是在过去的年代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作者通过描写这段故事,是想要揭示个体激进行为对于人伦道德的破坏,而这样的破坏是难以修复的。不仅如此,对金钱的追逐,也导致了人们品行的败坏。涡镇地方上的权贵明争暗斗,吴掌柜和岳掌柜争夺话语权,井宗秀兄弟和阮天保之间殊死搏杀,这些都是对权利和地位导致人们心性改变的深刻反映。

在书中,贾平凹生动地刻画了井宗秀在得到权利和地位之后的变化。井宗秀发达之前,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热情,对待自己身边的人知恩图报。他在自己的三分地中发现了古墓,完成了第一笔原始资金的积累,这个时候的井宗秀丝毫不张扬。当陆菊人告诉井宗秀三分胭脂地的情况时,他视陆菊人为自己的命中贵人,并对陆菊人疼爱有加,对于自己的兄弟也是提携有加。

但是井宗秀对于触犯自己的人,却从不手下留情,表现得十分残忍狠毒。在他发现自己的媳妇与土匪有奸情的时候,就设计把她淹死在水井里,并且为了除去五雷,他又利用小姨子挑拨五雷和王魁之间的关系,除去了五雷,小姨子也最终惨死,岳父因为受不了打击而发疯。井宗秀将报复他的人活埋在城墙内,又设计架空了当地官员,成为涡镇乃至平川县的独裁者。此后的井宗秀变得独断专行,借改造街巷的机会大肆搜刮钱财,几乎变成了危害涡镇的土匪。金钱和权利激发了他内心残忍和邪恶的一面,最终导致他一步步地走向深渊。

如果说,我们在井宗秀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复杂,那么在陆菊人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性中的善良、温情和执着。在《山本》一书中虽然有很多篇幅描写纷争,但是那些纷争描写的目的,却是为了表现人心、人性和文化。书中也着重地描写了陆菊人和井宗秀之间特殊的情爱关系,其实贾平凹并不擅长写“爱情故事”,他更擅长的是以其他故事来烘托爱情,而《山本》中陆菊人和井宗秀之间的爱情描写,证明了贾平凹爱情故事的书写能力。

这部小说开头的叙事方式类似于《百年孤独》:“陆菊人怎么能想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带来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得涡镇的世事全变了”,这样的开头,为全书奠定了神秘的基调,小说中关于风水、龙脉、占卜的事件更为这段历史增加了神秘色彩。

《山本》没有明确的章节,只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故事从陆菊人八岁的时候做童养媳讲起,故事的主线是陆菊人和井宗秀之间爱情故事,以二人在废墟中的对话作为终结,以陆菊人为开头,又以陆菊人为结尾,体现出有意为之的故事完整性。小说的另一条主线写的是井宗秀的哥哥的坎坷经历,最后两条主线交汇在一起,井宗秀在各方势力的争斗中完败,涡镇也在炮火中损毁。如此一来,小说的结构更加混沌和圆润。

贾平凹的其他小说中常有关于《山海经》的描写,这使得他的小说意象和《山海经》有很强的互文关系,《山本》一书也受到了《山海经》的影响,由于贾平凹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他将人性和兽性结合在一起描写,这种描写的美学效果和莫言的《生死疲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山本》一书中语言的运用很有表现力,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对话中,令读者回味不已。据说贾平凹非常欣赏海明威的写作语言,海明威式的写作手法在《山本》一书中也有所使用。例如在写到五雷搬到井宗秀的家中后,一天街上有人卖饸饹,井宗秀的媳妇说“他爱吃饸饹,我去买些”。“他”这个词表明井宗秀媳妇没有把五雷当外人,井宗秀就在身边,作为妻子,也不考虑丈夫的喜好,却惦记着别人的喜好,小说后续也提到:“井宗秀知道媳妇说的他是五雷,心里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不满,但是也不好说一些其他的”。这为后续的井宗秀设计杀五雷和妻子,埋下了伏笔。贾平凹的写作手法,是用有限的语句,表达未能明说的言外之意,体现出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

《山本》以精妙的语言、数不清的细节,将一段相对较短的历史充分具象化,回到了历史的原点。它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民间记忆”这样一种新的审美形态,其重心在于小人物的充盈的日常生活流,内容驳杂,气象宏大,浩瀚而饱满。小说对于历史的叙述是建立在民间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借助民间记忆叙述历史的方式,表达对人物以及历史现实的悲悯,这是民间记忆中的另一种真实。

猜你喜欢

皂荚山本贾平凹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西安这座城
螳螂之夜
月迹
难忘皂荚
往事
皂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