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合与运用:体育复习课学材再建构的思考与实践

2020-08-03张勇邓黎宇

体育师友 2020年3期

张勇 邓黎宇

摘 要:体育复习课学材再建构是技术动作的“组合与运用”,思路是设计动作技术链。通过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复习课案例,分析学材再建构即动作技术链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反思学材再建构教学法在体育复习课中的运用,正确理解和把握学材再建构理论精髓。

关键词:体育复习课;学材再建构;技术动作;组合与运用;动作技术链;脚内侧传接地滚球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复习课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传统体育复习课学练方法特征是单个技术动作重复性练习。这样的复习不仅效果甚微,还影响学生积极性。如何上好体育复习课?重新建构教学的学材,将结构化技术进行组合,并与技术运用相结合,开展技术链教学,在技术运用过程中体验、理解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初步掌握向自动化转变。

1 体育复习课中学材再建构的思考

1.1 运动技能形成的需要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技术动作组合起来的,而单个运动技术动作的碎片化学习和掌握不足以形成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形成要求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并且要求单一运动技术之间能产生“无缝”衔接。运动技能形成是不是熟练掌握所有单个技术后的质变呢?这并不一定,风靡于街头巷尾的广场舞运动是最好的佐证,广场舞初学者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完整动作的反复练习,在反复运用过程中打磨提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技术动作学习尽量避免孤立、静态的进行,将多个结构化技术动作组合,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其理解和运动技能形成。

1.2 体育复习课中学材再建构的意义

体育复习课若只是重复性操练某个运动技术,试图让学生娴熟掌握某一单个运动技术,再学习另一单个技术,那么这样的复习课注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达不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标。解决体育复习课存在问题的突破口是进行技术组合。技术组合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单个技术动作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多个相近技术组合,形成具有关联的技术链,由对学生进行单个技术磨练转向组合技术运用,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针对性练习,有效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丰富单个技术动作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探究单个技术之间的衔接点。

1.3 体育复习课中学材再建构的方法

体育复习课中“学材再建构”体现的是“技术组合”突显“学为用服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创造性,遵循技术组合与运用为基本原则,根据运动技术链和动作要素,将单个运动技术进行组合,串点成线,放到结构中去教学,即“在结构之中学练”,将技术动作系统化连贯化,让前一个技术动作成为下一个技术动作的支点。运动项目技术链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运动项目间技术链接层、项目内部技术要素链接层和技术要素的内部链接层[1]。动作要素是个体在完成任务时,身体或肢体在时空中表现出的特征,有“身体姿态、动作轨迹、动作力量、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时间、动作节奏”7个方面的内容,这7个方面是一个有联系的完整的体系,各司其职,相互作用[2]。因此,体育复习课中学材再建构要重视对技术动作结构的研究,能组合利于解決动作重难点、利于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动作链”。

2 组合与运用在复习课学材再建构中的实践

在学习了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后,围绕这两个动作,我连续上了两节复习课。这两节课我从学生的掌握水平层次和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技术出发,通过动作技术结构要素分析,围绕技术动作间的衔接和在完整动作之间的运用,构建多条“动作链”,引领学生足球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现将组合与运用在这节课中学材建构的教学设计整理如下。

2.1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年级(普通高中)足球选项1班学生。这个班共42位学生,其中有5位女生。这个班学生“文弱书生”“眼睛哥”多,专项身体素质如爆发力、肌肉力量和灵巧性不理想。新授课学习后,发现学生掌握水平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具备行进间(无干扰)脚内侧传接地滚球能力,大部分学生原地传接球还有不少问题,表现出球性不熟、传球方向不准、球速慢、停不住球等。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是足球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是运用大趾骨、舟骨和跟骨所连成的三角部位击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可分解为原地与行进间传接球,还可分为一传一接与传接结合。脚内侧传地滚球教学重点是支撑脚的选位、踢球腿的摆动和脚触球部位,难点是摆腿展髋,摆动方向与出球方向一致,停球教学重点是迎球后撤缓冲,难点是对来球速度、力量与方向的判断。

2.2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是所有学生了解传接球的练习方法,明确行进间传、接地滚球技术原理及作用,建立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概念,能正确区分脚内侧传接地滚球与其它传接球的不同之处。技能目标是学生练习以不同动作链划分学习小组,通过链式学习,全部学生基本掌握脚内侧传接球动作要领,能在近距离内(5米)正确运用脚内侧传——接球技术。情感目标是在练习中不断挑战传接球的远度、力度和连贯性,培养精益求精,勇于挑战的精神。通过比赛体验,享受足球运动魅力,激发参与足球运动兴趣。

2.3 动作链设计,学材再建构

动作链1:脚底(踩)拉球——对墙近距离脚内侧传接地滚球——脚内侧来回拨球——对墙近距离脚内侧传接地滚球。球性球感练习是球类运动技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前后必不可少的练习内容。此链主要是针对刚开始接受足球学练的学生,提高他们球性球感及对足球基础性辅助练习有初步了解。动作链2:将四个栏架倒放侧放组成一个“隧道”,“隧道”一侧放一副绳梯,另一侧放几个标志桶,一个足球,学生分成两队站在距“隧道口”2米远的地方,第一位学生传球通过“隧道”后,侧身环形跑过标志桶,接球的学生停好球后,双步跨步跑过绳梯,两人站到对方队伍的后面,传停球交替进行,要求必须是脚内侧传接球。此链主要是针对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动作链3:四人一组,三名同学站成三角形相互传球,一位同学抢断球。这个传接球练习通俗称为“溜猴”游戏。“溜猴”是提高传控球能力最常见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此链主要是针对那些已初步掌握了原地传接球技术的同学,并能通过改变传球距离和游戏人数,提高传接球难度和游戏趣味性。动作链4:运球——传球——接球——射门链,要求传球接球射门必须运用脚内侧踢地滚球。此链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初步掌握了行进间传接球技术的同学,并通过无障碍到固定障碍和防守人的升级,在实践运用情境中反复运用和强化这些动作技术组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动作链5:小场地教学比赛,比赛规则是无守门员无越位,不允许踢过顶球和大力抽射。前面四个动作链是分组练习,教学比赛则要求全部参加。教学比赛不同于日常比赛,它是经过改造的,带有强烈的教学目的性与问题导向性,要服务于教学内容。为有助于教学活动,不能一味地强调趣味性娱乐性而偏离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只有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比赛教学法才能发挥作用。

3 教学反思

3.1 组合与运用——复习课学材再建构观

以往复习课只是对某一单个技术重复学练,而组合与运用——复习课学材再建构设计的动作链,串联了多个结构化技术动作。上述五条动作链是根据影响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技术系统内部的元素,按照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结构与要素串联衔接,以解决学生学习重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在实践情境中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足球运动水平,打开了技术向技能升华的通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2 组合与运用——复习课学材再建构要建立在学情与教材分析基础上

以学定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学情分析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情分析核心任务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离目标要求有什么差距,出现了什么学习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学练问题关键点,再根据技术环节或技术动作的结构关系设计运动技术链,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学练方案,开展分层教学,有效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3.3 运动技术链的设计要体现渐进原则

一条链里面含有多个动作技术或要素,对这些技术与要素的排列组合要遵循渐进原则,即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同时也要体现挑战性和可能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即时做出调控。如动作链1,踩拉球与脚内侧来回拨球逐渐要求提高速度和连贯性,距离由近到远、由单脚到双脚交替、由一传一停到传停结合等不断递进。当学生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再提下一个要求,通过这样的积累,直到熟练运用为止。

参考文献:

[1]岳新坡.运动技术链概念及其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3):235-239.

[2]于金波,翟高荣.基于动作要素探析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分解法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3(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