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错课堂”之我见

2020-08-02李海峰

江西教育C 2020年7期
关键词:璞玉理会错误

李海峰

“理错课堂”是建立在华师大熊川武教授“理解教育”和全国名师华应龙“化错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上对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探索,强调将学生的错误看成等待打造的璞玉,从理睬学生的错误入手到“理会”、“理答”学生的错误,再在此基础上“理整”学生的错误,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错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错误,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的学习因为错误的发生而深入。

一、因何要“理错”

“理错”分两层意思:一是理。理,治玉也,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二是错。错,即“璞石”,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是“璞玉”。理错,其核心是把學生的错误资源当作一块“璞玉”,教师及时进行剖析、加工,让学生的错误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媒介。

学生在课堂上犯一些错误是常见的事情,但错误背后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粗心大意,有的是因为理解有偏差,有是因为在尝试创新的时候出现了小差错。如果教师在学生犯错的基础上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么能看到这些错误后面隐藏着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一是通过这些错误可以看到学生脑海中真正的想法,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二是在帮助学生理清这些错误的根源及原因之后,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效避免。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犯下的错误,对教学有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去接近这些错误,接纳这些错误,并将它们看成课堂教学中的资源。

二、如何来“理错”

在“理错”过程中,可以分成几个步骤:一是理睬学生的错误,即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以推动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所以不能漠视学生的错误,而要敏锐地抓住错误,审视错误背后的教学价值,以决定后面如何处理这些错误。二是“理会”学生的错误,在审视学生错误的基础上,要寻根溯源,找到导致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展开不同方式的应对,对于较大的错误,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析,以挖掘错误资源的内在价值,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三是“理答”学生的错误,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辩论,让学生从本质性上把握这些错误,找到错误中蕴含的价值,这比简单生硬地判断学生是否犯错或机械地让学生来改错要有效得多。四是理整学生的错误,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认识的局限性,或知识结构上有欠缺,所以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认识可能还不到位,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理整学生的错误,将错误的价值运用到极致。五是理解学生的错误,师生之间的误解是教育效益流失甚至造成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态度,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理错”的要点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成因的,在错误出现之后,不是简单地评判学生的对错,而是从过程出发来找到学生错误的根源,进而发现这些错误的成因,审视错误的价值所在,再给学生一个新的思维着力点,或者一个不同的视角,带给学生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在错误呈现之后,对错误的“理会”是重要的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现象上升为一种资源,可以转化为推动孩子成长的动力。在“理会”错误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去评判、去交流,甚至是辩论,让学生展示出清晰的思路和态度,在消融错误的过程中有率真的收获。

对错误最好的应答是理解,理解错误的根源,找到错误的原因,发现错误带来的启示,当学生能做到这些的时候,对错误的认识应该是到位的,对错误资源的运用也应是充分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用四分之三吨黄豆可以榨油五分之二吨,照这样计算,榨一吨油需要多少吨黄豆呢?一些学生所列的除法算式与别人正好相反,在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出题再次尝试。当学生从做题转换到出题时,对问题的认识显然是不同的,对错误的挖掘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多数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蕴含着教育与教学价值,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教师要从理解错误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用好错误,将错误转化为资源,为课堂教学的深化服务,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才能让“理错”课堂绽放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璞玉理会错误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在错误中成长
锲而不舍
明 镜
明镜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