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力量聚合的文化维度

2020-08-02李正昌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文化

李正昌

【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力量聚合之中,文化是最深层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主导塑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以家国情怀、生命至上的伦理观、“和”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为基础传承的民族精神,凝聚起全民族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中国革命文化涵养的理想、信念、革命集体主义价值观,召唤和激励起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的斗争。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文化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   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2.017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及其全球肆虐对各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次巨大挑战。它不仅检验着每个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而且也是一次文化力的较量。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科学决策,汇聚亿万人民的力量,应对科学,精准发力,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同时,在抗击疫情的力量聚合之中,中国文化充分显示出最深层的价值引导力和聚和力。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塑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成于对既有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实践成果的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主导了这一转化和发展过程,其思想内核全面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文化,蕴涵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全面科学指导。

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自觉地把民众作为抗击疫情的主体力量,发挥民众之于抗疫战争的伟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1]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觀,党中央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紧紧依靠人民应对疫情的基本战略,动员了全体中国人民,汇聚了巨大的能量,这是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力量所在。这场具有人民战争性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体现出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组织人民的特点。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各级组织机构人员,闻令而动,迅速构建起联防联控机制。14亿中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地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展示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让全世界看到了深植于人民的战争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2]

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把疫情防控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有机联动,集成为总体战力量。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间相互作用又相互抑制。社会作为运动着的有机体的客观存在,是社会治理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的社会事件,防治工作不能孤立地着力于医疗卫生一个方面,要在更大的社会系统中谋划,才能集成全方位力量,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最棘手的病毒传播问题,收获疫情防控之效。党中央一开始就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统筹谋划疫情防控工作。政治方面,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3]经济方面,确保疫情防控的物质保障,“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复工复产;[4]社会方面,强化联防联控机制,稳定经济社会秩序和医疗救治秩序,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5]避免出现大疫大灾导致社会失序;文化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疫情防控的环境氛围;生态方面,取缔野生动物市场、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教育群众改变食用野生动物习惯,“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6]新冠疫情防控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有机联动,各方面力量相互助力,集成为总体战力量。

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抓主要矛盾,应时而变,科学施策,实现了抗击疫情的精准发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领导层运用唯物辩证法滋养的文化智慧,从认清事物的本质和主流着手,经过理性分析,作出了科学判断,认为“疫情是可防可控的,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短期的”,稳定了人心,树立起信心。在疫情防控行动中,把统筹全局与重点突破相统一,“重点抓好防治力量的区域统筹,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7]将基层的“治理柔性”和制度的“约束刚性”辩证统一起来,在提出严肃纲纪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人格化的管理和服务,激发群众内在激情和活力。将当下与长远结合起来,既做到了立足当下,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做到了放眼长远,把不利转化为有利,把挑战转化为机遇。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和分析问题,精准发力,牢牢掌握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动权。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的民族精神,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为基础,涵养了奋斗自强的品格、爱家爱国爱民的情怀、为大义献身的精神、生命至上的伦理观念、友爱互助的“和合”精神等,这些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了独特的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召唤起亿万中华儿女投身战“疫”,汇集成全民族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塑造的独特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将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紧密连结在一起,将自身小家置于大国之中,对家庭尽责,对国家尽忠,对他人友善,高扬着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关爱、责任和担当。这种独特的精神品格,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转化成为团结同心、共克时艰的团结力量。医务人员心系人民安危,义无反顾奋战一线;30个省区市在极短的时间里,集结起340多支医疗队、调集大量的救援物质,驰援重点疫区;海外华人自发全球购买防疫物质支援国内;为保障医疗物资供给,生产防疫用品的职工在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当天复工生产;无数的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防控岗位。每一个中国人,把战胜疫情、救助生命当作自己的使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律和自觉。家国情怀所散发的对人民深沉的爱,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彰显了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生命至上的伦理文化,生发出不计代价地投入力量来挽救生命的自觉行动。中国文化里,生命最重。《易·系辞下》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一种倡导爱护生命观念,对后世各家各派的生态伦理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讲“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太平经》讲“人命最重”“寿最为善”,鲜明地表达了生命至上的理念。儒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道和天道的本质是“生生”,以教导人们重视生命。生命至上的伦理文化影响深远,成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来源,我们坚持把生存权作为首要的人权。每当灾疫发生,中国人一定会全力投入救灾和防控,而不会过多地考虑金钱和物质的消耗,因为珍惜生命,是中国人心底最重要的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动员一切力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比较中西抗疫模式,两者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中国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政治目的,真心地对待人民,把人民的生命视作最重要的,只有中国。在西方世界某些国家“选择性救人”和“群体免疫”时,只有中国不计代价,能救必救。

“和”文化精神聚同化异,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向心力。中国文化把“和”视为天地万物生存与相处之道,培育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和为贵”等文化理念。“和”文化是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意味着团结、友善与合作,病毒肆虐时,合作是彻底战胜疫情正确的选择。面对疫情,最团结、友善、最愿意合作的,就是具有“和合”精神的中国人,外国记者感慨“疫情面前,华人的善良和团结有目共睹”。[8]“和”文化提倡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包容彼此,顺利实现了医患关系的和解,化解了负能量,聚集起正能量,迎来了疫情防控的好局面。“和”包含着的对立统一的处世方法,让长期很难融合的中西医,在治病救人、有用就上的原则下,顺利实现了中西医关系的和解。运用“和”的文化精神去解决问题,能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打造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中国革命文化为源泉的时代精神,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斗争的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涌現出来的先进人物群体所展示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凝结成独特的中国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饱含着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攻坚克难的勇敢担当、奋发向上的人生追求、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根本原则,是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的精神标识。

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意志,转化为抗击疫情的攻坚力。理想和信念是革命文化精神中最高贵的品格,是激励革命者不懈奋斗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为了中国的富强和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无数革命者不惧艰险困苦,甘愿流血牺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生死考验,如果没有理想和信念产生的勇气和意志力,就很难直面肆虐的病毒,从容不迫地挽救生命。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始终是激励和鼓舞中国人民奋力抗疫的精神动力。在抗疫最困难的时刻,医务工作者喊出“不计生死”的誓言挺身而出,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危重病房、重灾疫区最响亮的口号。哪里危险,哪里任务重,哪里就有革命文化培育的勇敢者当先锋作表率。数量众多的“逆行”者们,他们毫无畏惧,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用行动展示了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革命集体主义的责任本位意识,凝聚起抗疫共同体的同心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认为,个人的自由和解放,要以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前提,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人类解放的理论中包含着以集体为本位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与中国重群体的文化传统融合,形成中国革命文化中的革命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完全冲破了单纯追逐个人利益而变得狭隘、自私、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的局限,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个人服从集体为原则。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告诉我们,个人服从整体非常重要。病毒传播之际,只有我们牺牲短时的行动自由,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消灭病毒,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真正的安全和自由行动。个人彻底摆脱病毒的侵害,要以所有人摆脱病毒的侵害为前提。在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下成长的国民,体现了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团队精神,用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理念,给国家共同体提供了可靠的支持。隔离在家的人们,在自由、人权和生命之间作出了最理性的选择,把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激情与维护秩序的集体理性近乎完美地融合于抗疫斗争之中。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说:“中国有巨大的集体意愿,不管是社区层面上的工作者,还是上至省长、市长这样的官员,这真的是一种全政府、全社会,你甚至想象不到的一种乌托邦式的集体意愿。”[10]

疫情面前中国文化的绽放,给人们提供一次深层次观察、检验、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契机。疫情狙击战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控乾坤的指导力,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汇集起亿万民众于一体的凝聚力,感受到了中国精神对于行动自觉的引导力,见证了革命文化演绎的激情、斗志、大义凛然、责任担当的感召力和攻坚战斗力。抗击疫情斗争的实践让中国文化优势在全世界得以彰显。“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应对重大社会危机的成功,往往会推动人类朝文明方向跨越一大步,同时斗争的实践成果也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文化精神力量。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中,中国文化抗疫中展示的力量,足以让我们自信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2]《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人民日报》,2020年3月25日,第1版。

[3]《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人民日报》,2020年1月29日,第1版。

[4]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第2版。

[5][6][7]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

[8]许又声:《和衷共济战疫情 四海同心克时艰》,《求是》,2020年第8期。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页。

[10]肖楠:《制度优势综合国力相互映照》,《北京日报》,2020年3月23日,第1版。

责 编∕周于琬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文化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