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贷平台转型助贷之路

2020-08-02陈威

时代金融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陈威

摘要:在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日趋严格,并要求网贷行业“三降”的背景下,网贷平台业务正加速出清。为持牌机构做助贷服务,正逐渐成为头部网贷平台新发力点和转型方向。但转型助贷之路也并不容易,本文就網贷平台转型助贷之路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网贷平台 互联网金融 助贷

一、引言

自2007年中国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诞生算起,网贷行业在中国已经走过12个年头了,顶着金融创新的光环,行业曾经走过了一段高歌猛进的光辉岁月。然而,缺乏有效监管、从业者缺乏对风险的敬畏之心,导致了行业无序发展、恶性事件频发。尤其近来,更是暴雷不断,整个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何引导符合条件的网贷平台有序转型,对于化解金融风险,丰富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有重要意义。

二、网贷行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9年11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456家。实际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仅为374家。2019年11月单月行业成交量已经下降至506.23亿元,相比2017年顶峰时下降了近80%。从2019年3季度开始,网贷存量规模加速下降,2019年11月环比下降幅度超过8%。网贷行业正在按照监管层设定的整治目标,呈现加速出清的趋势。

三、网贷平台暴雷频发原因分析

近来,网贷平台暴雷不断,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问题究竟出在哪了?

(一)从内因来看,网贷平台具有天然的脆弱性

第一,网贷平台自身基本没有资本金,却往往向投资者承诺刚性兑付,变为了事实的信用中介,而非纯信息中介。第二,虽然很多平台是真实资产,但是平台自身风控能力差,管理不到位,坏账过高,平台无法承担风险。第三,贷款对象很多是没有场景、没有信用背景、借高利贷的网民,很多人本身并无实际偿付能力。第四,部分平台一开始就居心不良,通过自设资金池,玩借新债还老债的庞氏骗局。

(二)从外因来看,外部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的效应

第一,经济环境和市场因素。近年,国内去杠杆,经济下行,很多风控实力较弱的网贷平台,逾期率陡然飙升,平台出现严重兑付危机。第二,监管用力过猛因素。这两年,网贷行业各环节都面临严重涉刑风险,打击面也过于过大化。比如,清、结算端方面,网贷资金存管的很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因监管被动停止服务。贷后环节上,平台各类资产端催收难度加大,贷后管理受到很大影响。逃废债群体的气焰一定程度被助长,导致很多网贷平台不堪重负。

四、网贷行业转型方向

按照监管层的设想,网贷平台要么自行良性退出,关门大吉,要么进行积极的业务转型。当前来看,网贷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转型方向:

(一)转型为理财超市

在缩减网贷业务的同时,部分平台也在其他投资端开始发力,包括如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业务。由于很多产品销售需要拥有代销资质,门槛相对较高,因此,转型“理财超市”,对于中小平台转型来说,这条路并不可行。

(二)转型为持牌机构

对于条件较好的头部平台,监管层也有意引导其转型为小贷公司(地方)、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19年11月11日,全国共有21家网贷平台或其关联企业获取了25家网络小贷牌照。转型为持牌机构吸引力固然很大,但注册资本、实缴资本,以及网贷余额风险拨备的高要求,对于部分存量待收规模较大的平台,显得尤为困难,预计能成功转型的平台不会太多。

(三)转型为持牌机构的助贷平台

与此同时,部分头部平台正加快机构资金对接,助贷正逐渐成为这些平台新的业务发力点。从多家上市机构所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着平台积极转型,这些平台的机构资金规模占比正在逐步加大。

相对而言,转型做持牌机构的助贷业务,门槛和要求比另外两个方向相对较低,也成为众多网贷平台相对比较现实的方转型向。

五、网贷平台转型助贷的难点

目前,行业内对于助贷业务尚无官方统一的界定,一般意义上理解,助贷业务是指助贷机构通过自有系统或渠道筛选目标客群,在完成自有风控流程后,将较为优质的客户输送给持牌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经持牌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风控终审后,完成发放贷款的一种业务。

从流程来看,主要参与者有助贷机构、资金方和借款用户三方。其中资金方,即为资金提供者,主要有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助贷机构根据是否持牌可分为持牌机构和非持牌机构,持牌机构主要包括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持牌机构主要为贷款超市、金融科技公司等。

行业普遍所理解的助贷业务是指助贷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获客、授信审查、风控、贷后管理等环节的服务,金融机构通过助贷机构的撮合向资金需求方发放贷款的行为,助贷机构本身不发放贷款。在这种模式下,助贷机构给金融机构所推荐的资产往往是比较优质的借款用户。

当然,网贷平台的转型助贷之路也并不容易,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难点:

(一)接入机构资金的门槛高

助贷机构是向银行等持牌机构提供获客、授信审查、风控、贷后管理等环节的服务,主要服务于持牌机构,而持牌机构通常会通过评估助贷机构的资产质量、股东背景、品牌流量、经营情况等方面来选择合作机构,这意味必须是在资产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平台才更适合转型助贷,如流量、场景、获客能力、风控能力、用户数据等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当前能够成功转型助贷的平台仍是少数。

另外,监管层虽多次强调金融机构不能异化为单纯的放贷资金提供方,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逾期资产代偿、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平台往往是风险的实际承担者,银行等资金提供方通常会要求助贷机构提供担保,引入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增信服务,或者通过信托模式通常会要求助贷机构认购信托计划总规模20%-25%的劣后资金至结构化信托,并同时要求其提供担保、差额补足等义务来规避风险,变相实现坏账兜底职能,这其实也是极其考验平台的资本实力。

(二)监管趋严,资金方严控助贷合作

在助贷业务的整个流程中,资金来源是助贷机构开展业务的重要支撑,也因此助贷机构受资金方影响较大。近期互金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和监管趋严,特别是部分地区要求银行审慎办理异地客户授信业务,辖内商业银行应立足本地经营,主要服务本地客户,这也导致部分地方性银行对于助贷业务态度收紧。

此外,两高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借款利率36%的界限,在实际中,已有部分银行对助贷业务的产品利率设定较为严格,要求IRR不得超过36%,这也导致助贷业务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三)催收、大数据等行业迎大整顿

近期,互金产业链正面临大整顿,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接连被查,而大数据风控和催收是助贷机构风控和贷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爬虫和催收行业的大整顿,势必会对助贷业务产生影响,这也直接导致助贷业务收缩和成本上升,特别是对于过度依赖于外部风控数据和爬虫数据的助贷平台,在反欺诈、风控、贷后催收上都将面临非常大的考验。而近期全國性扫黑除恶的工作开展和对违规催收的严打,则可能会出现部分存在违规催收的助贷机构被定性为“涉黑涉恶”或“套路贷”的情况。

(四)存在政策性风险

当前助贷业务仍处于灰色地带,监管层尚未出台统一的助贷监管政策和官方界定。虽然银保监会相关人士近期对外表态对助贷业务持开放态度,但从近期各地动作来看,多地持续释放关于助贷业务的严监管信号。另外,监管层多次强调凡涉及金融业务都要持牌经营,不排除未来涉及助贷的各个环节需要持牌经营或获取相应资质的可能性,故网贷平台转型助贷之后可能也将会面临政策性风险。

六、网贷平台转型助贷的展望

助贷业务作为网贷平台不多的转型方向之一,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方异化为纯放贷资金提供方、助贷机构“以助贷之名,行放贷之实”、以及暴力催收和高利贷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助贷仍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助贷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机构的线上运营、获客能力不足、线上风控和用户消费场景等积累有限的短板,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成本,帮助其实现精准营销,更好地服务长尾用户,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面对转型助贷挑战和阵痛,网贷平台也可能通过整合重组、引入资本来提升实力。此外,不少平台着手全面完成征信接入,以打击失信人逃废债,加强征信体系建设,这对转型助贷也都大有帮助。

同时,也建议监管层尽快出台统一的助贷监管政策,明确助贷的定义和监管主体、助贷与持牌机构的业务界限等,加大事前工作,推动监管沙盒制度,帮助符合条件网贷平台实现向助贷业务的良性转型。

作者单位: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