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困境及路径

2020-08-02陶达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8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

摘 要:网络空间主流意识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政权的稳定,深入分析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困境并提出举措,对解决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坚持以内容为核心,整合共享资源提升影响力;坚持以价值为导向,高举伟大旗帜提升凝聚力;坚持以渠道为载体,把控舆论导向提升引导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關键词: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困境;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2]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加强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内容、多元的网络思想、多样的社会人群和多变的发展情况,迫切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清朗网络空间,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

人们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深入把握其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需要深刻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需要正确对待和回应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笔者认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起点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认同,逻辑延展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逻辑深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认同。

(一)逻辑起点: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认同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利益关系是形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起点就是要解决人们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着,帮助人们切实解决问题和困难,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党和政府要着力解决的大事,不能有丝毫懈怠。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只有我们的党和政府将事情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这样才能够让百姓更满意和拥护。

(二)逻辑延展: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主要是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原则为追求目标,将个人追求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同时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践行。人们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摆脱功利主义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主流意识形态,何谓“主流”?那就是全国上下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念跟党走,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处处充满正能量。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再加上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渗透,使人们产生了困惑、迷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作为党和政府要将人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对于人民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给予及时的解释和疏导,不仅要解释问题的成因,而且还要给人们提供较完善的方案,方能更好增强人们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逻辑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认同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人民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改造生活、改造社会。因为“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5]意识形态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够发挥其作用,所以,要让人民群众做到理论与实践认同,需要在实践上下功夫的,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切的利益诉求问题,进而增强价值认同,并将其转化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实践中。

二、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困境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人们利用网络搭建的虚拟空间进行互动交流越来越频繁,情感沟通、思想交流和精神交往也越来越密切。网络空间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选择带来冲击

一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舆情监管带来了难度。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既生活在依赖物质基础的物理空间,也生活在依赖信息传播的网络虚拟空间。虽然虚拟空间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和情感,在虚拟空间的身份真假难辨,再加上网络空间传播速度非常快,这给监管带来了难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脱离了舆情监管部门的有效控制范围。二是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给西方国家的各种意识形态传入带来了可能。任何人只要符合注册条件都可以在网络媒介上进行注册,并利用这一平台发布和获取信息,并在网络平台抒发自己对意识形态的见解,虽然这给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但是网络空间由于不同主体传播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可谓鱼龙混杂,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网络空间的交互性、平等性,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权威带来挑战

一是网络传播的交互性给管理带来了难度。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传播不再是单向度的,网络空间发布者与接收者可以借助网络空间自由的进行沟通与交流。[6]在网络空间特别是在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这就形成了第二次的传播。无论是新闻的评论区,还是微信、微博、贴吧,都可以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这种网络空间的交互性,使社会成员具有接受者和发布者的双重身份,有利的方面是可以加深对问题的探讨和理解,然而不利的方面是有可能将讨论的问题将主题带偏,或者发布虚假信息蛊惑人心。二是网络空间的平等性削弱了主流意识传播的权威性。在网络空间中,存在多元意识形态的交织,无论是信息的发布者还是接受者,地位都是平等的关系,接受者有选择性地接受发布的内容。因此,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有了更多的可能,人们不一定相信或者不一定采纳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或内容,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网络空间的瞬时性、及时性,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容带来干扰

一是网络空间信息传播速度的瞬时性,对信息把控带来了难度。传播受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网络信息,特别是在第二次传播中,难以监管其受众群体发布的内容,其内容在很短时间内可以达到数以万计的浏览量,这对网络空间信息的把控带来了难度。在信息飞速发展时代,深入把握网络空间传播的特征和规律,注重在“导”与“引”发挥作用,在网络空间主动发声、主动应对人们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种种思想困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二是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内容,从自己的利益立场出发发表见解,部分人较少关注所谓“理想信念”,甚至对内容进行曲解,这样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带来削弱。

三、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的认同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把握空间意识形态认同的特征和规律,针对当前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认同路径,即坚持以内容为核心,整合共享资源提升影响力;坚持以价值为导向,高举伟大旗帜提升凝聚力;坚持以渠道为载体,把控舆论导向提升引导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舆论引导。

(一)坚持以内容为核心,整合共享资源提升影响力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整合各方资源和各方力量,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一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前提下,主流媒体要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多调研、多思考,善于借助多元化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传播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将思想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以内容优势赢得话语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在网络空间打造好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优秀作品。二是要坚持思想引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引领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当前,特别是在多元价值观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这个重要载体,旗帜鲜明地宣传主流价值观,坚守马克思主义地位不动摇。三是要进行理论创新。要深入研究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机制和规律,利用网络空间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夯实马克思主义基石,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播规律研究。

(二)坚持以价值为导向,高举伟大旗帜提升凝聚力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价值导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把握人民群众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真正帮助人民解决问题和困难。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需要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要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增强人民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二是要坚持以寓教于乐,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这个主阵地,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运用图像、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展现,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在网络空间呈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同时要利用网络空间这个阵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特别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和改革中的感人事迹[7]。

(三)坚持以渠道为载体,把控舆论导向提升引导力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渠道这个载体,创新工作方法,汇聚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一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伦理价值、思想倾向嵌入在新媒体传播工具中,实现互联网与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深度融合,进而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渗透力。二是加强对舆论导向的引导。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网络空间主流意识传播,就需要不断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党的理论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大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和规范,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欧阳素勤.互动关系组织——网络空间群体聚合的特征阐释[J].傳媒,2018(12):48-49.

[7] 陈亚峰.论意识形态工作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5):39-41.

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成果(19JDSZ30)。

作者简介:陶达(1986-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