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车载雷达天线反射面结构设计与分析

2020-08-01郭睿

机械工程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反射面分块车载

郭睿

(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西安710068)

0 引 言

车载雷达往往具有较好的机动性能。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整个雷达系统既能够快速转场,避免敌方攻击和杀伤,又能在转移到安全区域后,迅速恢复工作,继续发挥作战能力[1-2]。为达到较好的机动性能,一般需要在设计车载雷达结构时,除了满足快速可靠架收要求外,还需要充分考虑运输规范要求。

天线作为车载雷达工作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其口径大小往往取决于电气指标。当天线口径较大,无法满足运输条件时,就必须对天线进行分块处理以满足运输限界的要求。运输分块方案不仅决定天线强度及刚度性能,更直接关系到天线系统电气指标的实现。目前文献多集中在平板类天线或偏馈的反射面天线的分块折叠方面[3-4],而在正馈反射面天线方面还未见相关资料。本文以某车载雷达天线为例,针对该天线提出一种反射面分块方案,并进行反射面结构设计,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对天其结构进行刚度、强度校核。该反射面天线分块方案可为后续同类天线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天线整体方案

某车载雷达主要由天线系统、方舱、牵引车、半挂车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该天线系统由主反射面(主面)、副反射面(副面)、前馈、后馈、比较网络、高频箱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天线采用卡塞格伦形式,其工作方式为后馈垂直极化发射,前馈垂直、水平双极化接收。其中副反射面为极化隔离器,对后馈馈源为全反射,对前馈馈源为全透射。

图1 某车载雷达总体布局

图2 天线系统结构

2 反射面结构设计

2.1 指标要求

1)反射面尺寸为(3200±2)mm;2)焦距f=1184 mm;3)反射面精度RMS≤0.5 mm;4)反射体质量≤170 kg;5)承载风力:相对风速为11 m/s时正常工作;相对风速为20 m/s时结构不破坏;6)符合GJB 2984-97《运载装载尺寸与质量限制》要求。

2.2 设计方案

国军标要求公路运输车辆及货物顶部距地面高度小于4 m,宽度小于2.5 m。而该天线反射面直径为3.2 m,安装在雷达车上后在宽度和高度方向均超出标准限制。为保证该雷达天线系统的机动性,需要对反射面的结构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公路运输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该反射面时,将其按照图3进行分块,即主反射面由多块面板拼装而成,当天线需要运输时,可拆除边缘三瓣,只保留中心主块部分。拆除分块后反射面宽度主尺寸为2300 mm。

图3 反射面分块示意

采用该方案对反射面进行分块,可保证在拆装分块前后,不影响前馈馈源支架位置,即可保证主面、前馈、后馈及副面间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公路运输要求,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气性能稳定、可靠,天线运输状态如图4所示。

图4 天线运输状态

该方案还可以保证在拆装分块时,主面、前馈、后馈及副面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使电气性能的精度要求得到充分保障。

该反射面采用分块拼装形成完整的抛物面,整体质量约为160 kg。反射面结构主要由中心主块、3个分块、前馈支架、前馈安装法兰,以及定位销、锁紧螺钉组成,如图5所示。

图5 反射面结构

反射面面板采用12张1.5 mm厚度铝板拉伸淬火成型,中心主块中心部分采用ZL114A铸造成型后,再通过数控加工将曲面加工成型,天线背部加强筋为角铝型材拉弯成型。

每块分块与中心主块通过6个松不脱螺栓连接,同时配有2组定位销定位,以保证边块再装配的复位精度。3个分块结构相同,每块重约13 kg,满足快速安装的要求。

3 数值仿真计算

3.1 工况选取及载荷计算

根据反射面指标要求,需要计算以下条件下天线反射体的结构响应:1)反射面仰天状态的自重变形;2)反射面指平状态的自重变形;3)反射面指平状态,11 m/s风速下变形及应力;4)反射体指平状态,20 m/s风速下变形及应力。

根据风力计算式:

式中:F为天线所受总风力大小,N;CF为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取1.225 kg/m3;V为风速,m/s;A为发射面特征面积,即投影面积,m2。

根据抛物面焦径比,取阻力系数CF=1.3[5],计算得到该计算风速下天线系统的总风载:11 m/s风速载荷F11=1675 N;20 m/s风速载荷F20=5535 N。

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反射面板及辐射梁均由铝板及铝型材铆接而成,按照其特性可简化为壳单元;前馈支架因为其长度尺寸远远大于其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可简化为梁单元。在中心主块底部安装孔施加固定约束,可得到有限元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有限元模型

3.3 仿真结果

1)仰天状态的自重变形。反射面仰天状态的自重变形如图7所示,其最大变形为0.2 mm。

图7 反射面仰天状态自重变形

2)指平状态的自重变形。天线系统工作状态的自重变形如图8所示,其最大变形为0.37 mm。

图8 反射面指平状态自重变形

3)指平状态,11 m/s风速下变形及应力。指平状态时,在11 m/s风载和自重载荷下反射面的变形如图9(a)所示,最大变形为0.37 mm;应力云图如图9(b)所示,其最大应力在反射体中心体位置,其最大应力为9.1 MPa。

图9 11 m/s风载荷下变形、应力

4)指平状态,20 m/s风速下变形及应力。指平状态时,在20 m/s风载和自重载荷下反射面的变形如图10(a)所示,最大变形为0.38 mm;应力云图如图10(b)所示,其最大应力在反射体中心体位置,其最大应力为16.5 MPa。

图10 20 m/s风载荷下变形、应力

3.4 仿真结论

根据仿真结果可知,该反射面的最大形变和最大应力均发生在20 m/s风荷载作用的指平状态,最大应力为16.5 MPa,小于其材料许用应力;最大变形仅为0.38 mm,可认为该反射面结构设计合理可行、天线结构刚度、强度均可满足使用要求。

4 结 论

本文对某车载雷达反射面天线提出了一种反射面分块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反射面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其结构进行刚度、强度校核。结果表明,该反射面结构刚度、强度良好,设计合理,满足总体指标要求。其分块方案可为后续同类天线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反射面分块车载
一种副反射面为椭球面的天线反射体测量技术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钢结构工程分块滑移安装施工方法探讨
关于4×4分块矩阵的逆矩阵*
双反射面天线装配过程中同轴度误差分析
基于应变的变形副反射面位姿形貌快速重构方法∗
一种动中通环焦反射面天线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奔驰S级48V车载电气系统(下)
懒交互模式下散乱不规则分块引导的目标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