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趣味写作

2020-07-31周晓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字游戏语言训练思维训练

周晓霞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趣味写作,是一种文字游戏,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自然内化、对文言文表达形式产生一种感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习、积累、运用文言词句。趣味写作不以提高表达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言语、观察、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对汉语产生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关键词]趣味写作;文字游戏;语言训练;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05-03

随着小学文言文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习惯于阅读写作同位思考的语文教学自然会由文言文的阅读联想到文言文的写作。其实,文言文的阅读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奠定汉语言学习的基础,打下民族文化的底色。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既不能沿袭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也不可照搬中学的文言文教学策略,而应该有所创新、有所区别。在文言文教学中,面对阅读品味时学生产生的表达需求,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引;面对关键句子,需要深化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语言的运用。这样的运用不局限于言语方面,还涉及观察能力、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训练。这是一种不以表达能力为目标的写作训练,具有很强的游戏色彩,是一种趣味性写作训练。

这种趣味写作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言文阅读后的一种自然内化,二是对文言文表达形式的一种感悟,三是满足学生时下、课下的趣味表达诉求,四是文言文本身学习的积累和运用价值(这一点是小学文言文趣味写作价值的最后选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趣味写作不必刻意去设计,而应该是教学中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生。现撷取文言文教学中的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

言语智慧游戏

《杨氏之子》是原人教版教材的老课文,统编教材将其收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该单元的主题为“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同单元的丰子恺的《手指》和蘇联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都以各自特有的幽默方式陈述自己的感受与发现。《杨氏之子》所呈现的是典型的中国式幽默——不仅因姓氏的特点决定了其“很中国”,而且语言结构也具有中国的思维模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探究。

首先是理解双关表达所需要的环境。“此是君家果”——客人对主人所设之果皆可做此说。此处的“君家”即对主人的敬称,原本是一句具有普遍性的日常用语。故事需要巧合方成故事。此处就巧在主人家杨氏,而所设之果为杨梅,当然还巧在有一位与这杨家极为熟悉的爱开玩笑的孔君平为客。幽默能成,此“三巧”缺一不可。由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孔君平一样思考:“还有哪些姓氏与待客之果可以相遇成巧?”

课堂上,学生即刻有诸多发现:李氏——李子,梅氏——梅子,白氏——白果,甘氏——甘蔗,花氏——花生……有借同音来用的:厉氏——荔枝;叶氏——椰子……受此启发,学生还想到了现代的待客之道:牛氏——牛奶;窦氏——豆浆……

这样的联想,不只是对身边姓氏的关注,更有生活经验的切人,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进入种汉语特有的思维模式:在姓氏与事物之间寻找语音上的关联。

第二步就是进入这种思维模式后的推衍:按此逻辑,可以顺应推出怎样的结论。于是,又要进入一个因巧而寻的思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回应,需要急速的反应和敏捷的思维。依然是姓氏人手,但联系的事物更丰富:“禽”即鸟类,“兽”类亦可,其他万物皆可人句。出示:

来客姓(    ),儿应声答日:“未闻(    )是夫子家(   )。”

于是,有了丰富的回应:

来客姓(朱),儿应声答日:“未闻(朱雀)是夫子家(禽)。”

来客姓(杜),儿应声答日:“未闻(杜鹃)是夫子家(禽)。”

来客姓(麻),儿应声答日:“未闻(麻雀)是夫子家(禽)。”

来客姓(杨),儿应声答日:“未闻(扬子鳄)是夫子家(鱼)。”

来客姓(沙),儿应声答日:“未闻(鲨鱼)是夫子家(鱼)。”

见学生玩兴正浓,于是我建议他们不妨换个方式来讲个这样的笑话:可以将招待孔君平的主人换一换,也可以将杨氏的客人换一换,或者干脆将主人、客人都换。三种要求,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选择。于是,有了五花八门的笑话:

*李氏之子前毅(班级同学)十一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李子。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朱乐天(班级同学)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朱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朱雀是夫子家禽。”

*无锡凌氏之子九岁,甚聪惠。金芮琦(班级同学)诣其姐,姐不在,乃呼弟出。为设果,果有菱角。金指以示弟日:“此是君家果。”弟应声答日:“未闻金丝猴是姊家畜。”

凡此种种,相信他们在日后会有巧遇,自然也会以此博得一笑,展现汉语文化之魅力。

思维推衍游戏

出自《韩非子·难一》的《自相矛盾》和中国许多寓言故事一样,是全篇中的一个小小枝节,是韩非子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杜撰出来的一个小故事。因其寓意广泛而深远,不断被引用、印证而广为流传。统编教材将其编人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教学时,对“自相矛盾”的层层分析可激化“矛盾”在学生心目中的冲突。“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于此高潮处戛然而止。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什么卖盾与矛的人不能应答呢?”人物的所有思维过程完全没有呈现出来。这样的空白,正是思维训练的契机。正因为有“盾”的存在,“矛”才会力求其“利”;正因为有“矛”的存在,“盾”才会力求其“坚”。彼此就是如此制约着促进,才有了人类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让“矛盾”无限升级,思考永无结束。为了将阅读教学引向深入,我引导学生玩点矛盾化的思维游戏。第一课时结束,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

按照“矛”与“盾”的对立关系,写出下列进攻武器所对应的防御武器:

矛对盾

箭对(     )

子弹对(    )

鱼雷对(   )

导弹对(    )

文本的阅读,不是为了理解,更多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运用。由“矛”“盾”构成的对立关系,在战争中会不断地升级。然而,贯穿其中的思维模式是不变的:尖锐的进攻促进有效的防御,高能的防御促进尖锐的进攻。这样的一个“变”与“不变”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对“矛盾”进行探究。第二课时,我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搜集到的更多对应:

箭对(盾或甲) 子弹对(防弹衣)

鱼雷对(声纳) 导弹对(雷达)

……

接着,我们就简述各组对应的进攻与防御的基本原理,注重让学生从武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谈谈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这不只是一个答案的填写,而是借此要求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与大家做简单的交流,完成与文本、与资料对话过程,更利于书面表达的思维梳理。

随后,我提出了要求:“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叫卖的武器也随之有了变化,而不变的是进攻与防御之间的关系。如果叫卖人的思维模式仍然不变,就只能是换一种兵器的笑话而已。你能学着模仿一个吗?先尝试叫卖‘箭与‘甲。”

楚人有鬻()与( )者,誉之日:“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日:“吾( )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 ),陷子之(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

)与无不陷之( ),不可同世而立。

因为“箭”“甲”与“矛”“盾”都属于同一时代的产物,而且进攻和防御的方式大抵相同,所以模仿起来就显得简单许多。于是,我继续引导学生:“现代武器的进攻与防御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其特点、所追求的效果是要调整的。你能选其中的一组来一次仿写吗?”这样的模仿就有了一定的挑战性:将现代文明与古老的表达形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了。有一个学生这样写:

美人有鬻子弹与防弹衣者,誉之日:“吾防弹衣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子弹日:“吾子弹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弹,陷子之衣,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衣与无不陷之弹,不可同世而立。

文言句式有相对的模式,设计一个由易到难的仿写过程,不仅在语言上有所训练,更是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升级。这样,让学生初步理解“矛盾”在武器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有利于后面的视野拓展。这种游戏式的思维训练所形成正确的矛盾观,才是该篇文章教学的最终指向。

观察辨析游戏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是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可以说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体现的典范。短短119个字,内容涵盖极丰,涉及语言、常识、逻辑、哲学等方面,使人百读百味,回味无穷。两小儿不同的观点集中体现在论据的阐述中: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样的句式结构完全相同:先说明日出时观察所得,继而说明日中时观察所得,最后亮出思维推理过程,完成自己的论据表达。同时,两者都采用了辩论中常用的反问句式,以强烈的语调肯定自己的观点,引发对方的思考。教学时,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切人。

一是观察方法的不同。一个小儿所用的观察方法是视觉观察,以大小判断近远;另一個小儿所用的观察方法是触觉观察,以冷热判断远近。二是言语修辞的不同。视觉观察直接用形体的比喻来说明:“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如盘盂。”而触觉观察者则用了直接描述触觉体验来说明:“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如探汤。”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请按照这样的直接观察,你还有哪些方法?(听觉一强弱、视觉一色彩、视觉一长短……)

*你能模仿这两个小儿以“日落”与“日中”之远近表明一下你的观点吗?

(学生模仿,交流。精彩呈现)

一儿曰:“我以日落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落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中色淡近白,及日落则色艳如血,此不为远者淡而近者艳乎?”

一儿曰:“日中影短物数倍,及日落则影长物数倍,此不为近照而影短而远照而影长乎?”

孔子不能决也。

这样的游戏,不仅引导学生学会了日常观察,而且利用句式的训练来强化学生对文言文思辨策略的巩固,为本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辩论”提供了营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站在儿童的立场,让他们体会到文言文的有趣、有味。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旨在播种,使学生感受我国人民的智慧,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为此,文言文的教学要以兴趣为先。趣味写作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不断的激发。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文字游戏语言训练思维训练
文字游戏馆
文字游戏馆
文字游戏馆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
《霍比特人》里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