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地区冬闲田利用现状及对策

2020-07-30王斌王先挺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利用对策

王斌 王先挺

摘要    通过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冬闲田利用现状及其空闲成因,从提升冬闲田利用效益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宁波地区冬闲田利用的对策,以期强化冬闲田利用,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    冬闲田;利用;对策;宁波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257-03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causes of winter fallow fields in Yinzhou District of Ningbo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inter fallow field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use of winter fallow fields in Ningbo area were proposed,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utilization of winter fallow fields an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winter fallow fiel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Ningbo area

宁波鄞州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域优越、物产丰富,享有“中国稻米之乡”“中国蔺草之乡”等美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耕地资源日趋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冬闲田主要是指秋收后至次年春播前未实行种养而抛荒的耕地[1]。多地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比例高达45%~49%[2-3],逐年增加的冬闲田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因此,强化冬闲田利用,减少耕地季节性抛荒,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鄞州区冬闲田现况如何,农户冬季抛荒的原因何在,冬闲田利用如何强化?这些都是推进鄞州区冬闲田利用必须掌握的问题。为此,区农技部门开展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强化鄞州区冬闲田开发利用。

1    冬闲田利用现状

多年来,为了减少冬闲抛荒现象,实现绿色过冬,鄞州区农业部门针对冬闲田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工作机制上,农业部门在抓好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每年召开“秋收冬种”会议,层层落实冬种计划。根据统计,2014年小麦种植面积1 913.33 hm2,较2013年增幅达52.5%;在技术保障上,农机、农技、农资等多部门强化落实冬种机耕、技术推广及农资配送等服务工作;在政策支持上,政府针对小麦、油菜籽等作物出台保护性收购价格和连片种植补贴政策,惠农收益明显,以小麦为例,虽然近年来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但2014年小麦收益仍高达5 250元/hm2;在耕作模式探索上,农技推广部门因势诱导,探索形成了水稻和麦、薯、菜、瓜、菇、草莓等10余種冬季作物高效耕作模式,其中“水稻—蔺草”“水稻—雪菜”已成就鄞州区“中国蔺草之乡”“中国雪菜之乡”等美誉,而“早稻—草莓”“水稻—大棚茄果”等“粮—菜(经)”水旱轮作模式也是宁波市“万元地”主推栽培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虽然鄞州区冬闲田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冬季抛荒”现象仍未得到根治。

1.1    冬闲田面积(特别是冬闲稻田面积)居高不下

鄞州区现有耕地面积约2.87万hm2,其中水田面积约2.53万hm2,结合鄞州区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冬闲稻田成为季节性抛荒的主体。据统计,2.53万hm2水田面积中,除苗木、蔬菜全年种植、鱼塘改建及建设用地,实际全区水稻耕种田面积(单季稻和双季晚稻面积之和)1.65万~1.75万 hm2(图1)。结合历年全区春季种播种面积统计结果,核算冬闲稻田面积可达0.80万~0.85万hm2;由2011—2015年鄞州区冬闲稻田变化趋势图可知,鄞州区冬闲稻田利用面积逐年降低,冬闲比例由2011年的47.9%上升至2015年的49.3%,其中2013年冬闲比例更是高达50.9%,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比例(45%~49%)[2]。

1.2    冬闲稻田利用结构单一局面仍未破解

据统计,鄞州区冬闲田利用结构中,粮、油、肥、蔺草等传统作物比例高达91.9%以上,而前期探索效益较高的“马铃薯—水稻”模式和冬菜模式的高效栽培模式,却未能实现“燎原”局面。根据调查,2014年鄞州区晚稻的种植面积达到1.69万hm2,秋收后晚稻田冬闲利用面积为8 503.33 hm2(利用比例50.3%,图2):其中小麦种植1 904 hm2,占比22.4%;蔺草种植3 691 hm2,占比约43.4%;绿肥种植1 762 hm2,占比20.7%;西瓜种植473 hm2,占比5.6%;油菜籽种植465 hm2,占比约5.5%;雪菜133.33 hm2(稻—菜模式),占比约1.6%;饲料草种植面积75 hm2,占比约0.9%。

2    冬闲原因调查

一是雨水多,怕烂冬,不敢种;二是劳动力缺乏,机械化水平低,无人种;三是销售难,收益低,不愿种;四是沿用传统冬闲方式,不了解新技术,不会种。虽然理由各种多样,但是几乎每个调查农户都会提效益问题,并认为效益低是他们选择冬季抛荒的关键。一旦农户认为赚不到钱,得不到好处,“赔本买卖”的事情农民便不愿干,冬闲田利用的积极性自然就没有。调查中,农户提及影响效益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    气候客观影响

每年立冬至冬至期间,凡一次连续阴雨天气≥7 d,每天日照少于2 h,且多刮偏南风,定为“烂冬”。据统计,鄞州区全年降水量为1 381.8 mm,11月至翌年5月下旬,降水量为627.8 mm,占全年的45.4%。由于雨水时空分布不均,鄞州冬季极易形成多雨水天气,甚至出现“烂冬”天气。一方面,“烂冬”天气直接延迟晚稻收获时间,加剧茬口矛盾;另一方面,光照少,作物生长受限,水分过多,又极易造成田里的稻谷变质、作物幼苗烂根等,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2    成本高

一是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推高生产成本;二是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以种植马铃薯为例,由于马铃薯收获仍然靠人工采收,仅采收人工成本1项就达1.5万元/hm2以上;三是栽培设施单次投入成本高,但利用率低。一般栽培设施使用3年左右,但是由于冬闲田种植季节性强,来年水稻种植前就必须拆除,利用率不高,增加成本;四是隔行如隔山,技术探索成本和销售成本增高。种粮大户是粮食生产的能手,却未必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好手。同时,粮食生产可以国家统一收购,而经济作物不仅耐存储性差,而且面向市场销售,进一步推高销售成本。

2.3    收益低

一是种植面积限制效益收入。以小麦为例,4 500元/hm2的纯收益,对于13.33 hm2以上的大户而言,效益较可,但是对于散户而言,效益偏低,更是无法与外出打工收益相比;二是市场销售环节解脱钩,产销困局难破解。以马铃薯为例,由于市场价格变动,从土豆上市前期至土豆上市,价格由原先的3.6元/kg下跌至0.8元/kg,甚至根本无人问津。而蔬菜等鲜食农产品,由于难以保存,一旦销售受阻,甚至只能烂在田头。三是订单农业不规范,农户见利毁约和厂商压价行为导致恶性循环,收益得不到保障。四是单季生产销售,抵御市场风险小。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长期蔬菜种植农户可以通过多季种植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风险,而冬闲田种植是单季种植,一旦生产效益受损却无从弥补。

2.4    政策扶持不均衡

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提高农户冬种积极性,宁波市政府明确实施订单小麦补贴政策,即价外补贴0.46元/kg,大户收购环节补贴0.14元/kg,且敞开收购,继续实行规模种植大(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总计补贴可达143元左右,占纯收益的一半左右。冬季农业不是补贴农业,一旦补贴降低,甚至取消,农户种植积极性必然降低,更何况没有政策补贴还得承担市场销售风险的“粮—经”等栽培模式。

3    冬闲田利用对策

由于鄞州区土地流转价格高达1.2万~1.8万元/hm2,而下行的可能性较少。因此,农户对于提升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收入有着必然的内在需求。实践证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关键,要解决冬季抛荒问题,必须从效益上着手,提升农户发展冬季农业的积极性。具体而言,需要做到“降成本,增收益,补短板,多扶持,广引导”,只有打通效益关节,才能使农户积极主动利用冬闲田。

3.1    加快土地流转,创新季节性租赁合作模式

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使有限的土地向龙头企业、致富能人、产业大户集中,便于统一管理,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种植,降低成本。二是创新季节性租赁合作模式,其一可探索“服务抵租金”土地季节性流转模式,专业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签订土地季节性流转协议,农户的土地在晚稻收获后免费流转给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次年收获后,负责为农户进行免费的农田翻耕和机插服务,并将田交给农户自行管理;其二可探索“粮—菜”季节性土地租赁模式,晚稻收割后,蔬菜种植户或种植能手通过租用种粮大户的冬闲田,发展蔬菜等冬季农业,实施专业化种植管理和销售管理,降低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三是大力倡导免耕套作技术,并加快马铃薯、油菜、蔬菜等作物收获机械化程度,加快“机器换人”,降低生产过程的用工成本。

3.2    完善订单农业,强化市场对接

鲜销作物的效益往往与种植面积和产量成负相关,一旦生产发展后,销售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了避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必须强化市场对接。一是推进“农超对接”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完善“订单”农业。强化“订单生产”、产销对接和优质品牌开发,既要注重市场渠道的对接,也要注重对订单农业的监督,特别是订单合同以及订金规范化操作,促进订单农业良性发展。二是结合本地优势,完善产业结构,创建雪菜、蔺草以及余姚榨菜等具有一定深化加工规模和品牌产品的种植产业。三是鼓励农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加快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转化”,努力培育地产名优品牌,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冬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以增强营销能力和统一社会化服务为重点

农业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产业规模做大,通过发展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有赖于精简农产品流通环节,将农民的利益分配延伸到销售环节,提高农民在流通环节的“蛋糕”分配。区别于粮食种植可以由国家统一收购,发展“粮—经”等高效种植模式必须与市场对接。由于销售短板的存在,“增产不增效”现象较为普遍,这也是鄞州区多种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受阻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销售短板的重视。

一是引进培养相结合,加强鄞州区新型农民梯队建设,重点提升农业信息化能力和营销能力。吸引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创业兴乡,提升和壮大鄞州区新型农民梯队。在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农技培训外,还需重点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积极主动对接宁波市内外市场,积极构建营销网络,用市场的杠杆带动冬季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完善统一社会化服务,强化新型专业合作社培植营销功能。统一社会化服务,不仅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能有效缓解冬季种植的茬口矛盾。因此,大力推进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播、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机收的“五统一”专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探索统一生产加工和统一营销服务,以品牌为载体,构建生产、销售渠道,实现“5+2”统一服务。三是积极拥抱“互联网+”,实现“种得好”向“买得好”转变。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扩大市场销售渠道,提升农民在农产品交易中的话语权,实现“种得好”向“买得好”转变,促进农民增收。

3.4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土地流转,出台惠农政策,三管齐下多扶持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惠农政策,加大对参与冬闲田开发的企业、种植大户及新型农业创业者的资金扶持,解决农业企业融资、农业生产大户流动资金周转、创业资金贷款等困难。同时设立奖励制度,对开发冬闲田,创建品牌、网络营销、拓展市场及土地流转较好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二是出台专项冬闲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规范性文件,鼓励冬闲土地季节性流转,加快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三是强化对冬闲田开发利用的补贴力度。近年来,秋收冬种生产中很多补助政策,对冬闲田的开发利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加强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的企业和种植大户有关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农业保险、融资优惠、品牌创建等的扶持力度。

3.5    注重能人效应,加强农技培训教育,点面结合广引导

一是注重培育带动型能人开发,通过树立开发冬闲田能人典型,以他们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秋冬种发展,形成 “一个能人、一项技术、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联动效应。二是加大冬季农业开发科技培训和引导力度。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拓展冬季农业生产内容;抓好“免耕稻草覆盖”等省工省本技术的示范推广;探索创新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以提高冬季农业生产效益[4]。

4    参考文献

[1] 李文梅,覃志豪,李文娟,等.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的长江中下游地區冬闲田信息提取[J].中国农学通报,2010(7):324-329.

[2] 鲍文杰,刘易科,黄字富,等.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发展小麦和大麦生产的关键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729-2733.

[3] 金姝兰,侯立春,徐磊.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安全[J].中国农学通报,2011(17):208-212.

[4] 关世怀,何勤红,杨长青.当前冬闲田利用状况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7):37-38.

猜你喜欢

利用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画与理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废物巧利用
利用函数最值巧证数列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