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影响下农业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制约因素与前景展望

2020-07-30王海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制约因素

王海明

摘要    新冠肺炎给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艰难的境遇。本文分析了疫情下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主管部门的应对措施,探索了在疫情或突发自然灾害下农业发展对策,以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疫情影响;土地流转;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前景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256-01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影响,在短期内无法迅速消除[1]。农业主管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一手抓防疫,一手促农业生产,确保农业产业在疫情的影响下尽快恢复生产,同时对疫情下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对疫情下产生的机会点、突破点进行提炼总结,探索在疫情或突发自然灾害下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应对举措,锤炼农业产业的抗逆性。

1    疫情影響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相关产业流通不畅,损失较大

区域性封城致使农用物资不能及时到位,使农作物春耕备播受限;早春时节正是反季节农产品上市佳期,疫情致使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的正常流通与销售受阻;农业活动如春节农家游、草莓采摘、油菜观光游等特色农家乐活动搁浅;疫情致使某些农业产业损失惨重,使原本经营状况不佳的流转大户信心进一步受挫;疫情的暴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压垮个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1.2    土地流转价格偏高,农业非粮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地流转费偏高,种粮利润空间较小。以豫北地区为例,每年流转费达1.2万~1.7万元/hm2,正常年景种粮纯收益在6 000~7 500元/hm2之间。土地流转价格偏高,削弱了种粮大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加之受疫情影响,农资流通不畅,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如专业化飞防组织)无法提供及时服务,原本利润少的种粮流转大户更是雪上加霜,严峻形势迫使一些流转大户退还承租耕地或向其他非粮化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耕地向粮食生产用地流转的趋势。

1.3    农民“惜地”思想,制约农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

“打工、种田两不误”思想伴随多数农业家庭。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年老体弱的薄弱劳动力能够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虽产量不高却能保证温饱,部分农业家庭享受“闲时打工挣钱、忙时回家种田”两不误的状态,从而形成部分打工者“候鸟”式生活现象的存在,即农忙回家、农闲打工或早出晚归的现实状态。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粮食禁止出口以及粮食紧张的不实言论,更加重了农民“惜地”思想,造成土地流转困难,阻碍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2]。

2    疫情下农业组织的调控应对措施

2.1    协调专业化组织,帮助流转大户开展春耕生产

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帮助流转大户调用设备和机械,开展春耕、备播作业,如安阳县调用农业自功化灌溉设备和无人机共计800余台次,帮助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和田间浇水面积达0.83万公顷次,助力流转大户开展生产。

2.2    协调农资供应,确保农资运输畅通,重塑信心

为保证农资市场供应,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农资企业办理农产品绿色通行证和种子、农药、肥料运输证,保障农资供应量整体充足,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无接触、少接触的生产、配送,确保种粮大户、流转主体、农民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及时复工复产。

2.3    多媒体助力流转户产品销售渠道

利用益农社等网络渠道广泛发布农业购销信息,方便农民买进卖出,开展农超对接和网上菜蓝,让农产品直接进超市上餐桌,减少流通环节确保安全高收益,重塑了流转大户抗击疫情的信心,坚定了新型职业农民投身农业事业的决心,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2.4    网络助力发布、查阅、促成土地流转信息

安阳市积极采取流转信息网络发布的方式,在三资信息平台上,方便农民利用手机和电脑无障碍发布和查阅土地流转信息。疫情期间,网络、微信和广播成了政府发布信息的主要途径。土地流转政策和信息被制作成广播稿、小视频,采取“大群带小群,一级传一级”的方式,将国家政策和地方信息发布出去,承包方和流转方在村干部、农业经济人、乡里乡亲的牵头下,通过线上沟通,进行合同线上网签并及时报备,实现“足不出户办流转”的惠民举措。

3    面对疫情等突发灾害的农业发展对策

农民种田的信心是推动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精准施策、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拓宽粮食生产利润空间、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等举措,实现“让耕者有信心,让农业有希望,让社会有保障”的土地流转局面。

3.1    精准施策,提升内生动力

调整或减少普惠性农业补贴政策方向,例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金额少(约1 500元/hm2),面对人均耕地少的现状,对农户起不到激励作用;补贴对象是土地承包者,部分农民把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后,在收受流转费的同时仍继续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真正流转土地者却享受不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这种普惠性补贴政策对土地流转的激励作用有限。

把惠农补贴集中用于农业供给侧,提高针对农业生产者(包含流转大户、小农户等真正从事农业者)的补贴(或更精准地针对特定种类或特定产业的补贴,如粮食产业或针对大豆、棉花种类)。也可以探索在农民销售环节设置补贴,使补贴真正用于国家引导的农业商品生产者。如此精准施策,让政策的红利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发挥真正的作用。

3.2    用网络科技手段,推广智能化农业技术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远程在线技术服务应运而生。推广5G网络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在耕、种、管、收等环节的现代化农业机械上应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有利于减少人员操控、降低人力成本。突破传统的农业技术服务的局限,变革现有的传统“五级农技推广体系”,开展远程技术服务体系,培养农民、大户使用远程技术服务的习惯,实现“线上+线下”“远程会诊+现场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在面对疫情或突发自然灾害时,确保农业技术服务实现全天候、全方位、高水平在线[3]。

3.3    调动乡、村2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土地流转服务社会化水平

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土地流转是基础。在推动土地流转过程中,基层乡村干部发挥着关键的作用[4]。他们熟悉农户家庭现状、农民思想动态、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劳动力流动状况,能够发挥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发挥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细致协调、精准引导的作用,是顺利实现土地流转,创造和谐社会、美丽乡村的保证[5-6]。

4    结语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土地流转則是实现上述的必然选择,更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环节[7]。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引导不同的土地流向各自适合的产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杨光乾.严重疫情下农业经济发展思路[J].理论与当代,2020(3):19-20.

[2] 叶兴庆,程郁,周群力,等.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估与应对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20(3):4-10.

[3] 任玲玲.基于“互联网+”下改造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363.

[4] 马松林.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21.

[5] 张照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2(2):19-24.

[6] 黄延信,张海阳,李伟毅,等.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5):4-9.

[7] 杨德才.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5(12):49-52.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制约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