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基础理论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探析

2020-07-30周悦

戏剧之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教学改革

周悦

【摘 要】《艺术概论》一直是高校艺术类本科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内容丰富、抽象和跨学科等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教学。游戏化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趋势之一,将游戏机制融入到艺术基础理论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艺术概论;教学改革;游戏化教学;游戏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1-017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创作繁荣,艺术人才涌现,艺术教育也日渐成熟,其中艺术理论教育成为了高校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艺术概论》作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用所学的艺术理论指导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繁荣与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然而,由于授课内容较为抽象且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在授课过程中,传统授课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游戏化教学是当今比较流行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游戏元素和游戏机制的使用,使教学过程变得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达到向学生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因此,游戏化教学在艺术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游戏化教学模式

“游戏化”是指在非游戏的领域中,采用游戏设计元素和游戏机制,使当局者能用以解决问题并增进当局者的贡献力。2012年,Jane McGonigal的《游戏化改变世界》一书问世,将“游戏化”一词提到了新的高度,再加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游戏化”成为了全球热门公众话题。而在教育领域,游戏化学习理论也受到重视,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针对7-12岁儿童。关于高校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运用,国内的相关研究在内容上比较单一且高质量的文献数量有限,主要涉及体育、幼教类等少数学科,此类学科本身性质与游戏有较强关联,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多,所以游戏化教学可以得以较好的应用。然而,在广大高校学科中,此种教学方法还属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二、游戏化教学设计

欲将游戏化融入教学,首先需要了解构成游戏的诸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再以此来设计具体的课程进行方式。

关于游戏元素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类别各异。著名游戏设计师杰西·谢尔提出的“元素四分法”,为大众所接受。他认为,部分游戏元素是可见的,而一部分元素为不可见,可以分为美学、故事、机制、技术四部分(如图1)。

“美学”指的是游戏带给玩家感官上的感受,直接影响玩家体验,例如游戏的外观、声音,甚至是气味。在《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中,制作精美的PPT,将教学内容结合图片、视频来展示等,均属于美学范畴。“故事”指的是游戏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在《艺术概论》课程中,故事元素应用也较为常见,比如通过案例故事、情景体验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技术”并不特指高科技,其本质是一种媒介,美学与机制二要素都必须通过技术来展现,课堂教学中,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常用到的。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专家开始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沉浸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完全专注于课堂教授内容,不过此种方法还不是特别成熟,且耗时耗力,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游戏機制即为游戏中的过程和规则,也就是说,机制描述了玩家怎样才能完成游戏目标。这一元素至关重要,它是游戏真正的核心,因为游戏机制将其他三元素进行了有机串联,让“游戏”成为了游戏。“游戏机制”在高校教学设计中的使用很少,特别是在较为枯燥的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还十分有限。

周郁凯花了十余年时间研究游戏,最终发现人们爱玩游戏的理由,基本上都脱离不开八个核心驱动力(如图2),而这些动力都离不开游戏机制。

所以,艺术基础理论课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情境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充分将游戏的核心元素——游戏机制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游戏化教学在《艺术概论》中的实践

众多游戏机制都有统一的目标:让玩家进入心流状态,从而让玩家能够有最好的体验,一直沉浸于游戏之中。

心理学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持续专注、快乐、享受的状态。即完全专注于一个活动中,并获得高度的乐趣和满足感(如图3)。因此,杰西·谢尔认为让玩家进入心流状态需要四个关键点:目标清晰、没有干扰、反馈直接和持续挑战。

同样,教学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率地获取知识,让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和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课堂上,需要学生尽可能地持续专注于课堂内容,甚至进入心流状态。

所以,利用四大关键点实现游戏化教学尤为重要。在目标清晰和没有干扰的前提下,需要注意的是反馈与挑战。众所周知,学习与游戏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反馈并非及时、直接。《艺术概论》课程中大量的抽象知识,难度高且枯燥,学生对此很容易丧失兴趣,变得焦虑。

那么如何制定游戏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直接及时的反馈,并有持续挑战的感觉,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这里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范例,即将艺术类学生喜欢的《英雄联盟》里的部分游戏机制植入到《艺术概论》课堂之中(如图4),具体操作如下。

游戏目标:突破《艺术概论》课程内容抽象且跨学科的性质和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通过游戏化抽象为具象,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性。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和实践目标。认知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游戏获取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目标则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挑战设置:学生成为课程“玩家”,课程刚开始时,所有学生处于零颗星状态,对应的是最低的黄铜段位。通过考勤、回答问题、课堂活动的开展等来获得星级。如此,学生之间会逐渐拉开差距,直到课程结束,每位学生都会处在对应的段位,其结果将影响他们期末的奖励和评分。

关卡设置:关卡分为三种难度,针对《艺术概论》课程经常会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所以设置了难度最低的“考勤”关卡。准时上课即可获得一颗星,迟到、早退扣一颗星,旷课扣除三颗星。此外准时交作业加一颗星,没有按时交作业则扣除一颗星。难度中等的为“问答”关卡。在《艺术概论》课程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提问,很难有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所以,设置此关卡是为了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回答问题。主动回答问题,无论对错都可以加一颗星,教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答对加一颗星,答错扣一颗星。难度最高的为“竞赛”关卡。教师会设置一些比赛活动,例如辩论赛和快问快答环节。学生必须在课下对部分课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才能顺利参加辩论赛。胜利的小组,其队员每人加三颗星,失败的小组,其队员每人减三颗星。快问快答环节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以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一般教师会随机选择两名学生进行比赛,提出五个问题,优先回答且回答正确加一颗星,回答速度慢或者回答错误则扣一颗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一直面临持续挑战,上课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反馈机制设置:游戏机制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举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段位。虽然《艺术概论》课程内容相对较难,但是同班级的学生水平相当,加上不同难度的關卡设置,让他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竞争关系。

游戏效果:学生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无旷课现象,也基本不见迟到早退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很多学生都会积极主动举手回答,课堂气氛活跃。不过由于游戏机制框架较大,还缺少一些内容的填充,细节设置也不够理想,这些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

四、结语

游戏化教学在《艺术概论》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并将游戏机制有效融入艺术基础理论教学当中,创造愉快有效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此项探索加强了新兴教学方法在传统课程中的应用,也为现代化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鲍雪莹,赵宇翔.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5,(8):46

[2]杰西·谢尔.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3]周郁凯.游戏化实战[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教学改革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