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品质健康管理体系

2020-07-30王东胜

前线 2020年7期
关键词:健康管理

[摘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未来20年北京健康管理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型,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重新审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健康管理内涵,探索北京健康管理的实现路径,完善北京健康管理应急体系,对构建高品质的北京健康管理体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 城市发展规划;  首都北京;  健康管理;  服务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D616;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7-0050-03

健康管理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健康战略的核心内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健康服务体系”。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面对不确定因素和突发风险依然存在的客观现实,我们更要贯彻落实好《总规》的安排部署,加大城市健康服务管理力度,真正构建起高品质的北京健康管理体系。

健康管理地位作用凸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

《总规》把人民群众的卫生状况、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建立由疾病防控、监督执法、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急救和血液供应体系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想,特别强调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要从时间维度出发,涵盖整个生命历程,还要考虑空间维度,真正实现四面八方全覆盖,体现立体化管理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特点。从《总规》提出的城市健康目标、体系及相互关系看,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实现北京城市健康的核心内容。

国际上对健康绩效有三个评判标准: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居民就医满意度。经过多年建设,北京市健康绩效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市健康绩效的提升表现在“两升一降”,即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就诊满意度稳步提升,群众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率逐步下降。同时,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近年来,北京市全力打造政府主导的健康新格局,把促进全民健康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先后颁布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实施了一批与健康城市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划,将健康管理因素融入所有政策,并定期发布健康北京的系列信息,如连续7年以北京市政府的名义发布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健康白皮书》。这些充分展现了北京市在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加强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北京健康管理强调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一重大转变,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挚情怀。在传统医疗理念里,医疗就是治病,医院、卫生防疫及药店等医疗资源都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近年来,北京市医疗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医疗资源有限性与公共卫生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群众看病难、住院难、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强调防治疾病,体现了“防重于治及防治并重”的医疗观念和价值观。

北京健康管理坚持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标准,创建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过程进行全方位、多环节、宽领域预防的新型医疗模式,充分体现了首善之区的高品质、高标准。这一模式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测管理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不仅能够治疗疾病、增进健康,而且可以有效调节思维方式和改善情绪。加强健康管理意味着对影响个人或群体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以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参与预防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达到最好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重视健康风险评估,通过所收集的大量个人健康信息,分析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并据此按个体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控制与干预。

北京健康管理重视包括疾病防控、监督执法、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急救和血液供应体系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性建设,充分体现了为人民身体健康谋福祉、为首都公共卫生谋安全、为国家医疗事业谋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同时也应看到,公共卫生服务系统“重治疗轻预防”,临床医生关注个体疾病、忽略群体疾病流行模式变化;公共卫生领域虽然注重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控制,但未能充分发挥临床医学在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中的作用;疾病防控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衔接不畅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疾病控制工作。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各部门、各系统、各节点同频共振、同向聚合、同步发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线、生命线、安全线、幸福线。

高品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成立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城市应急预案与城市经济恢复计划,在确保市民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取得了市民满意的成绩。从长远看,尚需从以下方面完善城市健康管理体系,尤其要加强健康管理应急体系的建设。

完善健康风险管控系统。健康风险管控系统主要评估城市居民健康风险状况,调整管理预防计划。在政府管理层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可考虑允许不同部门和单位根据自身特性,制定远程办公考核管理办法,在确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执行灵活办公制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市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立即实行员工每日疫情汇报制度,并逐级上报有关信息,一直报送至疫情防控主管部门。这项疫情汇报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在单位管理层面,需要建立员工健康评估信息系统,组织员工结合以往经历、身体状况进行自我健康状况风险评估,还可以通过健康问卷形式对复工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筛查,对于必须复工且健康风险评估高危的人员,可考虑复工前实施体检等措施,综合评估是否允许这些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单位管理层与人力資源部门应根据员工健康风险评估及体检结果适当调整生产经营计划。

完善健康大数据信息系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采用“健康码”对个人的移动轨迹进行数据跟踪和信息管理。通过这种科技手段,可以基本掌握人员健康状况的动态信息,追溯传染源头。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要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健康应急管理技术的自主创新,以信息化推进健康应急管理建设,提高健康监测预警能力。运用大数据手段,整合政府与医院资源,打造联通全市医院的健康信息数据库,并且与铁路、民航、医疗保险等机构实现信息交互。

建立员工健康管理计划。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应主动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并进行跟踪管理,同时为员工提供与防疫相关的健康培训。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可以考虑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多元化员工健康保障方案;可以考虑与体检单位合作,除常规年度体检外,提供突发疫情筛查体检,并自动更新员工健康档案;可以考虑与健康管理机构合作,搭建企业健康管理平台,或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便捷、及时、量身定制的医疗支持。例如企业与社区合作,以家庭医生为载体,为每个员工甚至员工家庭设计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方案,开展从健康体检到检后就医的全程健康服务,形成企业健康管理循环系统。

建立心理疏导与调适援助计划。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人们不免产生诸如抑郁、应激强迫、社交恐惧、工作倦怠等不良心理反应,负面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会加重人们焦虑的程度,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积极组织北京高校心理学科的科研及教学人员,实施疫情焦虑心理疏导与调适援助计划,为各职业群体提供心理援助,以消除疫情焦虑,效果显著。

全面推进“健康北京”行动。健康管理,人人有责。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推动“城市清洁日”活动持续进行,全面实行公共设施日常清洁消毒,有序推进健康城区、健康村镇和健康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爱卫办、精神文明办、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社会团体作用,将爱国卫生运动与疏解整治促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城市爱国卫生工作常态化机制。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Z].2017-09-29.

[2]陈广晶.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回顾[J].首都医药,2014(21).

[3]王坤,毛阿燕等.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历程、现状、问题与策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7).

(作者简介:王东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 张蕾磊

猜你喜欢

健康管理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健康管理”靠自己
健康管理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农村家庭医生模式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