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亲自然情结”理论对少儿美术教学的指导意义

2020-07-30王晓

求知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学

王晓

摘 要:文章从“亲自然情结”理论的视角分析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当前少儿美术教学实践的一些策略。在少儿美术教学过程中,“亲自然情结”理念的全面贯彻,能培养少儿发现人与自热和谐统一之美的能力,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和能力。

关键词:“亲自然情结”;美术教学;少儿

一、“亲自然情结”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人类有种内在的需求——亲近自然,这就是“亲自然情结”。对“亲自然情结”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威尔逊,他指出,“亲自然情结”反映了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古老的敏感性,但遗憾的是亿万年来的进化已经使人类逐步丢失了这种敏感性。例如,对不同文化的研究调查表明,人类天生喜欢开阔的视野,绿茵茵的草地,点缀着树木、池塘,无边无际的田野。威尔逊认为这种原始的人类之初的认同感还存在于我们体内深处,是我们“亲自然情结”在基因上留下的烙印。在对住院病人的调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病房窗外可以看到树木、开阔的绿地或池塘的病人,比那些没有这种条件的病人恢复得要快。这说明了自然有加快治愈过程的作用。

“亲自然情结”理论认为,人类不仅仅对自然地貌有着天然的内在的亲近感,同时对进化物种也有着天生的好感和原始的同情心。比如,当看到一匹小马驹在开阔的草地上玩耍嬉戏,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因为活着而充满欣喜;当遇到一只小狗因为疼痛而扭动着,我们也会充满怜悯之情。人类同情其他生物就是认可其他生物也在努力生存发展。我们确定它们的生命也有内在价值,就像我们人类的生命一样。正如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怜悯或者说同理心,我们认识到地球上所有生灵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同理心是我们认识“我们是谁”和“我们在哪里”这两个终极之问的必经之路。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心理学家担心缺乏与自然界的接触将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情绪和精神状况,最终阻碍我们人类的认知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亲自然情结”在社会学和教育学上的积极意义也在逐步被发现。美国社会学家史蒂芬·科勒研究发现,少儿与自然界的互动对判断力非常重要。少儿不断发展的头脑总是不断观察自然现象,并试图理解自然是如何影响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比如说,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太阳为什么每天都会升起?猫为什么要捉老鼠?为什么会有阴影?当我们谈到意识的创造时,我们真正谈的其实是一个孩子是如何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如何建立起可预见性的关系,这些都帮助他们在这个世界找到定位。相反,如果与自然界脱离或接触不足,就会降低理解生存的可能性。科勒最后总结说:“生活中没有哪一部分能像自然界那样提供那么多应用判断力、自主探寻、解决问题和智力发展的机会。自然界是敬畏和神奇之源,没有自然界,人类就不存在想象;人类无法想象,意识就会衰退。”

他指出,少儿的世界是新颖而美丽的,充满了惊奇和兴奋。保持并增强这种敬畏和好奇感,认识存在于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自然界的探索不仅仅是度过童年黄金时期的一种愉快的方式,还具有更深刻、更永恒、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谁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自然的美,就能找到像生命那样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研究者还列出一系列和大自然缺失癥有关的健康问题,包括频发抑郁感、其他心理疾病以及因伏案过久而产生的生理疾病。有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寻找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和大自然缺失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作家和昆虫学家罗伯特·迈克尔·派尔认为,孩子与自然界的疏远导致了“经历的缺失”。他写道:“与其他生物的直接接触会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间接经历无法取代的。我们对自然界普遍感到疏远,经历的缺失意味着人们将对自然界越来越冷漠,这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人类学家伊丽莎白·劳伦斯创造了“认知恋自然情结”的概念。她认为,人们一直以来都是把自然界当作认识主要来源,从中不断获取促进人类认知发展的象征和图像。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孩子们的童年时期和青春期,增加与自然界的接触对孩子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学校活动场地的研究表明,在绿色活动场地,孩子们更容易展开幻想和想象。伊利诺伊州大学人类环境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发现“绿色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虽然关于“亲自然情结”理论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从以上论述可以基本得出该理论对当下教育实践尤其是少儿教育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其中最具有鲜明的内涵或可进行如下总结。即:如果想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我们的教育就需要让少儿学习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而应更多地关注生物和自然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从“自我”扩大到“生态自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实践。“亲自然情结”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贯彻也应该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美术教育尤其是少儿美术教育已经被推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美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意识也深深植根于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心中。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美术学习的进步很难简单地体现为数字化的成绩,因为其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正如新的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美术作品创作技巧的提升,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同理心”的培养,即要他们“认识到地球上所有生灵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他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自然的美”。简言之,提升少儿审美能力更应该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贯彻“亲自然情结”理论。但由于社会和学校多种层面的原因,当前在少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培养审美能力”这一根本要求,而是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教育理念来看,重短期功利目标轻审美价值。近些年,由于一些学校将美术纳入入学考试科目或其加分项目中,客观上导致少儿美术学习的目的性逐步增强,家长和学生都不得不开始追求考级等各种短期目标,这将本来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引向了过于专业化的教学,进而导致少儿美术教育走向功利化和专业化,使素质教育的结构由多元又转向了单一,背离了初衷。

第二,从教育目标来看,重技能训练轻审美能力培养。由于上述美术教学的功利化、专业化,在少儿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更加重视美术作品创作能力技巧的训练,从而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第三,从教育过程来看,重模仿学习轻创造性思维拓展。对于处于少儿时期的学生来说,如何快速提升其美术创作能力和技巧呢?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临摹名家名作,所谓的另外一种“站在巨人肩膀”的捷径。而这种简单重复的模仿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与提升审美能力无关。

从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三者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反映了在当前少儿美术教学实践中落实“亲自然情结”理念的迫切性。

三、改进少儿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的核心环节,可以概括为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少儿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情境熏陶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贯彻“亲自然情结”理论,通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走进自然发现美,认识美。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尝试让学生重新走进大自然,重拾他们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判断力。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户外探索环境及时间,使孩子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感知自然环境的变化。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界中花鸟鱼虫、万物变化等,使之发现自然环境中植物形态的差异,动物生活习性的不同,空气、水与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它们的形态美、颜色美、变化美,以多种形式刺激他们的感官语言,开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此为基础,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对自然的发现与认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专注力、观察力及探究能力。

第二,亲近自然感悟美、欣赏美。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生物圈也是最好的学习环境”的意识,通过让孩子对植物、动物等自然环境的了解,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到泥土的气息和花草的芬芳,认识到地球上的动植物都有自身生长条件和规律,动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它们也有自己的家族,它们会生病、受伤,它们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生存。总之,让孩子认识到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生物圈”这个大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他们与地球的关系,并了解自己对地球的责任。

第三,融入自然学习美、创造美。在少儿美术教学实践中,走进自然和亲近自然某种意义上只是手段和途径,而更深层次的目的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融入自然,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能有偏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美术创作技巧去表达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自己创作美术作品(教育工作者要引导而不要对其有更专业的要求)抒发自己在与自然界互动过程中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在整个作品创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欣赏美与创造美的完美统一,而不再是简单模仿机械任务的完成,从而最终达到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荣华.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0-16.

[2]张世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7):34-37,62.

[3](美)理查德·洛夫.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郝 冰,王西敏,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王 晓(1990— ),女,硕士,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教师。

猜你喜欢

少儿美术教学
学为中心:少儿古诗读物编选理念的拓展
少儿武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的调查与分析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少儿声乐教学的三点建议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