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2020-07-30陈欢郑学项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陈欢 郑学项

[摘   要]立足教学目标的制订、问题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科学探索情境的创设三个方面,提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0-0091-02

隨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及新课改的提出,核心素养成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1]。重视和深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在解决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后天学习逐步得到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2]。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规律,还要重视学生先前积累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支点,引导学生在建构探究中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得到求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能立见成效,需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与塑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教材体系,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深入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生活知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行为经验,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分析思考现象,尝试探索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

一、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具有指向性和预期性。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因地制宜地全面分析教材体系,在全面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问题进行优化设置﹑趣味导学﹑思维上仰﹑辐射拓宽,从而制订出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着重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科学观﹑思维观和责任观。

例如,对于《染色体变异》一节,可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能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2)能解释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能利用教具动手构建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概念模型及其之间的联系。在上述教学目标中,通过“能”“利用”“构建”这几个行为动词将教学目标生动化、具体化,并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操作性与探究性,彰显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又如,对于《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可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在阅读“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体验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2)尝试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3)探讨分析科学家在发现促胰液素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与方法思路。由此通过“分析体验”“尝试建构”和“探讨分析”,不仅增强了教学目标的生动性,还增强了学生探究的活动性,较好地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二、设计问题探究活动

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反应,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可通过问题串及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学习发生的根本条件在于问题,好的问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学生思考,产生怀疑,进而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求证,在探究思考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并不断修正发展。因此,问题探究活动的设计要具有吸引性、探讨性和求证性,创设指向性明确的情境问题,以类比模拟的方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以程序性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展现思维历程;以反思扩展挖掘知识内涵,促进深度学习,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鸡蛋,指出未受精的鸡蛋的蛋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而包裹在蛋黄外的薄膜(卵细胞膜)就是一个细胞膜;接着利用实验工具将鸡蛋打破,使蛋清与蛋黄分离,引导学生观察观象,提出问题:为什么蛋黄不会四处流散,而是呈椭圆形?什么在起作用?起什么作用?引导各小组将黑墨水滴到卵黄膜表面,摇匀,并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如何解释该现象?通过一动一静的问题探究,学生联系生活,立足认知,步步推出细胞膜的作用特点,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又如,在教学《植物的生理作用》时,教师出示一组无根豆芽与正常豆芽,引导学生从两者的形态上进行观察分析:两者有何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无根豆芽要比正常的豆芽大得多?这与施用了什么药剂有关?该药剂的作用是什么?说说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得出:无根豆芽之所以形态粗大是因为施用了无根素,再通过进一步梳理分析得出:无根素其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3],从而引申出“生长素类似物”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及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创设科学的探究情境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本能,有探究未知的好奇心与欲望。真实情境化的探究活动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满足了心理上的认知需求,又领悟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及科学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学习不是直接获取的,而是以一个个相关实验为基础一步步探究得到的。科学探究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自我的生命观、价值观及方法论。因此,探究活动的设置应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相互交递,培养学生通过探究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科学思维模式。利用丰富的视频﹑事例﹑图片等资料创设科学性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尝试进行探讨分析﹑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索历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例如,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中,在导入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在日常食用的食物中,有许多食物富含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肉类等。那么,现给出一组蛋清分离液,你该如何鉴定出它是否含有蛋白质呢?用什么方法?实验原理是什么?试试看。鸡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平时学生可能不太关注其中的蛋白质问题。通过鉴定学生熟悉的蛋清分离液,一下子拉近了科学探究与生活的距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善于观察,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只要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就可得出“蛋白质可通过双缩脲试剂的颜色反应来检测”这一结论,由此通过动手探究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既增强了探究能力,也由此引出“蛋白质”这一核心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又如,在教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探究活动:①结合生活事物,尝试列举一些事物模拟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形态。学生经过组内探讨达成统一认识后列举出各种事物模拟神经元细胞,此时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归纳补充:伸出我们的右手,张开的手指头模拟神经元细胞的树突,手掌模拟细胞体,手臂模拟轴突,里面的血管模拟神经纤维,肩膀模拟神经末梢。②深度探究:那么,兴奋在不同神经元细胞之间是如何传递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手臂的模拟探究列举例子。学生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后,由三位学生上台展示交流:两人伸直右手排成一排,一人的右手搭在另一人的肩膀上,第三个人拿着乒乓球模拟兴奋从上一位同学的右手经突触间隙(学生的头部)传递到下一位同学的右手。边模拟边讲解,通过演示形象地归纳出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上的传递特点。

总之,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制订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启发性、引导性、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情境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合作探究中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展示交流中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共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养成。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占良. 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J].中学生物教学,2017(13):4-7.

[2]  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10):9-10.

[3]  洪永清. 例析基于科學探究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8 (3):24-26.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